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3309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31a Word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 B36月C69月 D912月解析由材料可知,甲时段河床最低,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段河床抬高,淤积为主,为枯水期;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开始进入枯水期,外

2、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所以答案选D项。答案D2水库峻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解析该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故该题选B项。答案B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

3、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项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冲淤作用,C项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项错。答案A(2015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45题。4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水汽输送C降水 D径流解析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答案D5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解析从上题分析

4、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搬运到海洋,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答案B6(2017北京卷)读图,回答问题。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流速和结冰期等,可以结合图中甲、乙河段流经地区的地形、气候、支流、纬度等差异进一步分析乙河段水文特征。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2016全国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

5、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解析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

6、。答案B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A BC D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说法错误,说法正确。答案C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

7、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近年来高考对水循环的考查关注度很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的特征等知识点。在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时,往往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时,重点是河流水的补给来源、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河流水与地下水的关系、河流水与湿地(沼泽)的关系;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往往与水循环紧密结合,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考查形式:水循环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河流的特征有时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