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051228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93282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05122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05122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05122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05122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05122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0512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05122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中共大安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都市的和谐社区是一种旨在追求经济消费适度化、基层政治民主化、社会管理多元化、邻里关系和谐化、居住环境生态化,并且具有浓郁人文精神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特殊地区空间。近年来,大安区红苕地社区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大胆创新,获得了明显的成效。社区先后荣获了大安区党建工作优秀社区、自贡市党员实践三个代表达范社区、自贡市学习型组织先进社区、四川省文明社区、四川省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一、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与摸索 自贡市大安区红苕地社区毗

2、邻繁华的都市商业区,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居民小组1个,有居民28户,76 人。红苕地社区“两委”班子在构建和谐社区工作中,以建设平安、和谐、文明和富有特色的新型社区为目的,将“以人为本、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困我帮、民需我做”作为社区服务的主线宗旨,把居民普遍反映和关怀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以“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顺民意”为主线,积极摸索构建和谐社区的新路子。 (一)知民情,在一线把握实情。红苕地社区干部用一年多的时间搭建了一条民情排查、办理、反馈的绿色通道,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建立民情调查小组。依托社区工作人员、小组长建立了民意调查小组,广泛地收集民间信息,为社区工作

3、顺利推动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开展入户访谈活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居民家中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群众建议意见。三是完善“民情快递”制度。以社区民意箱、社区民意代表、社区民意征询会为依托,建立完善“民情快递”制度,打造“民意随时体现,民情迅速反映,民生需求及时解决”平台,对居民反映的实际问题实行限时办理。四是开展议事听证活动。社区制定了社区居民议事听证暂行措施,定期组织议事听政会议,组织居民群众对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议事听证。属社区居民委员会职权范畴内的,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予以解决;属街道办事处、区有关部门的,积极向街道办事处、区有关部门反映,争取上级领导的注重和有关部门的积极解决

4、。 (二)解民忧,在一线解决问题。社区“两委”把为民排忧解难和化解矛盾作为重要职责,以解决群众关怀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积极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一是积极排查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安全之忧。通过合法、合法的途径调解矛盾纠纷,保证公平,兼顾各方利益。去年以来通过矛盾排查共解决纠纷0余件。开展平安社区创立,社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调查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二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解群众后顾之忧。在社区工作者的努力下,04年协助余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募集资金1万余元用于慰问困难家庭;协助4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建立了由35人构成的社区义工队伍,常年开展多种救济活动。三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解群众生活之忧

5、。针对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社区干部积极与市公交集团公司联系,使3路公交车开进了社区;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为解决社区群众购买生活用品不便的问题,社区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型零售公司在社区发展小超市、便利店,极大以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三)暖民心,在一线融合感情。坚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教群众、活动凝聚群众几者相结合,认真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增进理解,增进感情,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一是坚持联系群众。社区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社区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种居民小组,结对援助1个贫困户,定期到联系点走访,协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

6、的急难愁问题。每逢佳节,社区“两委”班子都要走访慰问那些孤寡老弱病残和特困户,为她们送去慰问金、慰问品,使她们度过一种个快乐的节日,一方面是要让她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她们体验到社会的关爱和世间的温情。二是坚持服务群众。实行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过错追究等制度,杜绝对群众不负责、推诿扯皮等作风不实、办事不力现象。不仅如此,社区还耐心细致地开展“两劳”释放人员和失足青少年的协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关怀她们的生活、尊重她们的人格并协助她们真正重新实现就业,使她们自食其力、堂堂正正做人,同步,在条件容许的范畴内及时为她们办理都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让她们渡过生活中的难关、真正体会

7、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避免她们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而有效地增进社会的稳定。近年来,群众对社区“两委”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三是宣教群众。充足运用社区的多种舆论阵地和教育资源在居民中广泛开展以公民道德建设实行纲要为主题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用对的的舆论引导居民,不断增强居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断增强党和政府在社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不断提高居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四是以活动凝聚群众。社区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合唱队等数只文艺队伍,常年坚持排练,曾多次参与市、区级的重大文化表演活动并获奖。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

8、活动,居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不仅得到了提高,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并且邻里之间关系也变得更密切和谐了。 (四)顺民意,在一线凝聚活力。根据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规定,社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使社区工作活力不断得到增强。一是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拓宽公众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为逐渐形成治理构造多元化、社区服务社会化、民主自治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发明条件。二是理顺社区工作体制,完善居民自治制度。在群众中充足发扬民主,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社区领导班子。三是完善考核监督体制,增长群众评估比重。把为群众办实事列入社区领导年终述职、绩效考核内容,把群众对社区的评估比重提高到70,引导社区干部将工作重心转向为居

9、民服务。二、构建和谐社区面临的困境 在国内特殊的社会转轨时期,红苕地社区尽管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中获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离真正的“和谐社区”仍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与运营机制方面,存在某些现实困境。 (一)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与社区居民间诚信伦理的缺失。在国内体制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繁华都市经济的同步,也给国民老式伦理道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社区居民之间、邻里之间的互信、互助、友爱、友谊淡薄。(二)风险社会的形成与社区居民安全感受到影响。随着都市规模的急剧扩张、流动人口的增长等,使得都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受到影响。(三)社区强势行政管理与社区参与的机制协调问题。基层的居委会缺少足够的

10、自治限度,特别是都市社区对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者缺少明确的职能定位。 (四)日趋明显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的乏力。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社会问题,当今社会利益公共公正调节机制的缺失,以及社会保障范畴、力度的有限性,限制着都市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 (五)多元分头治理下社区资源整合的步履维艰。目前,社区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较为严重,社区资源难以实现整合与共享,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三、有关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不懈的长期努力。目前应着重加快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及其运营机制的重建与再造,着力推

11、动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 (一)以完善文体活动的基本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大力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和基本。近年来,随着对社区建设的日益注重,不少社区加强了对文体设施的建设。但既有设施的建设与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体现为“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即重少年小朋友和老年,忽视了青壮年群体的需要。在已有的社区室内活动场合中,麻将室占有较大比例;在室外场合建设中,专门的健身场合,如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匮乏。因此,如何在社区内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合本社区居民需要的文体活动场合,提高社区文化品位,是目前社区建设的另一重要目的。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状况下,就社

12、区文体设施建设而言,一方面可以考虑采用红苕地社区建设社区文化广场的成功做法,即采用政府投入一点、共建单位资助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社区盘活社区资源自筹一点的措施来解决。另一方面,在社区既有文体场合局限性的条件下,积极构建社区之间文体设施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于缓和目前文体设施紧张、提高社区文化也不失为经济之举。 (二)根据社区成员的实际构成调节目前的社区工作模式,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内社会分化与重组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社区居民在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教育水平、风俗习惯、收入状况以及分布等方面的异质性增长,同质性减少。因而,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对的定位,既满足重要群体的需要,又能协

13、调好各利益群体的关系,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一种和谐的社区,一方面必须是多种社会关系、社区群体和谐共处的社区,必须是社区内部多种矛盾得到圆满化解,至少是得以成功缓和的社区。一旦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无法从社区内得到满足,实际问题与矛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她们将对社区失去信心与信任感,社区归属感将削弱,进而失去建设热情,社区将成为名存实亡的地区。但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每个社区实际构成的差别,每个社区的居民需求与各群体间的矛盾各不相似,这需要社区工作者象红苕地社区工作人员所作的那样,多进一步居民中间,理解她们的真实需求。(三)创立和谐社区还应把着眼点放在推动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制度创新上,并建立起切实有效的

14、运营体制和强有力的实行机制,为和谐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和物质支持,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必要保障。 一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能。目前,社区、街道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不顺,角色混淆,一方面,社区除了完毕都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工作外,甚至还要承当行政部门单位交办的多种任务,加之“权小责大,费少事多”,另一方面,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在工作中仅停留在指令性上,没有起好“指引与协调、服务与监督”的作用。因此,应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责权利配套”的原则对社区居委会与区街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清理、划分,对波及行政执法、政府管理的工作政府职能部门全面负起责任来,对某些需要社区协调、配合或者需要街道和职能部门支持

15、、服务的工作也应当明确界定,这也为后来实现社区居委会自治奠定基本。 二是面向社区、重心下移。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大大超过社区所能承受的能力。因此,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社区共同建立和谐社区,积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人员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考核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因此,在一定期期内,政府还应尽量对社区进行合适投资,解决社区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的项目投资问题。固然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可以实行政府投入一点、共建单位资助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盘活社区资源自筹一点的原则。不仅如此,区街各有关职能部门还应在社区设立相应的服务站室,为不断共建和谐社区、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而不懈努力。 三是“费随事移、责权配套”。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到“两个到位”,一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到位,不能推给社区;二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如果确需社区配合,应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移”的原则,由职能部门与社区共同完毕,做到权、利配套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