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美丽的》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932298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是美丽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是美丽的》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是美丽的教案一、导入 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我们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一个白发怒张,皱纹满脸的形象可是也有人说,科学是美丽的那么,科学到底美不美呢?二、质疑科学美 1教师列举例子: 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他说,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自古以来,明月被诗人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明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传说: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这些故事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可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却是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

2、的是,什么玉兔、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2学生讨论:科学到底美不美?3教师归纳: 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扫兴但阿姆斯特朗从登月仓中跨出第一步踏上月球时,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人类自古梦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难道不美吗?至于玉兔、吴刚、嫦娥,其实也并未真的失去。美国太空总署于 1998年3月5日宣布勘探号太空船在月球南北极地表下找到大量冰态水。三、理清思路 速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文章的论证结构 1知识回顾:议论文的基本思路(结构)是什么? 明确: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请你按照这一思路划出课文结构 明确:第一

3、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科学是美丽的 第二部分(第314自然段):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得出结论四、研读课文,学习文章的写法 1作者是如何提出“科学是美丽的”这一观点的? 明确:第1自然段从反面入题,在常人眼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常人眼中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形象是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的;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2自然段从正面立论,点明论点:科学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这与上文“深奥的、严格的、艰难的、枯燥的”形成强烈的对比。 2作者是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来分析、论证“科学是美丽的”这一观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来证明观点

4、3为了证明论点,作者重点举了什么例子?引用了什么? 明确:重点举了旧金山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威廉斯用写科学诗和科学歌舞表演的方式展示科学之美。引用了威廉斯的科学诗碳是女孩之最爱、爱之力、黑洞之歌、物质化女孩四首诗,层层深入地进行了评论分析 4诵读威廉斯的科学诗,体会其意味。 朗读碳是女孩之最爱,思考:这首科普小诗告诉我们什么科普知识? 讨论、明确:碳是钻石的构成元素;碳是生命之源,天外来客;碳可以在大气中循环;碳是煤炭、石油的构成元素;现代社会离不开碳纳米管。朗读爱之力这首科普小诗并体会其意味。讨论、明确:威廉斯的这首小诗充满着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感情,在科学美中注入了浪漫情怀让我们体会到,科学不是

5、冷冰冰的,有了爱的科学会更加美丽! 朗读并品味黑洞之歌 明确:也许我们对这首诗还有着疑惑,还没有读懂,但是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威廉斯竭尽自己之所能来传播她一生挚爱的科学的巨大热情,这份热情让我们感动领悟了这份热情,我们就会向科学又迈近了一步。5文章还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证科学之美?明确:还以数学之美为例来论证作者分别列举了:人体的曲线美,雕塑家和画家的几何视觉美,毕加索的怪异人像,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来加以论证。6作者认为科学之美源于何处? 明确: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就是科学美之源泉这与开头的“深奥、艰难、枯燥”形成了鲜明对照。7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与一般议论文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明确:一般议论文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而本文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与论述的对象有关本文要论证“科学是美丽的”,而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对同一件事物,人们看法迥异所以作者不靠大道理来说服别人相信科学美,而选择用科学家、艺术家对科学美的切身感受来感染读者。8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何特点? 明确:文章的语言既讲究准确、严密,又追求生动、活泼。如多处使用设问句、反问句:“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责任在科学家”“爱之力凌驾一切!科学家想到过吗?”“一字之改,不是很风趣而又切题吗?”“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等。 9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主要采用了引证法、例证法。 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语言准确、严密,而且生动、活泼,如设问句、反问句就有10多句。 五、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所领略了科学之美科学是美丽的,攀登科学巅峰、发现科学之美并乐在其中的科学家也是美丽的科学的美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科学研究对象的美、科学研究过程的美、科学研究成果的美、科学理论应用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