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推拿疗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30925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推拿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推拿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推拿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推拿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推拿疗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感冒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 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 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 注意以免延误治疗。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 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 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2、风邪自口鼻、皮毛 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 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 泻。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1、风寒感冒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 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2、风热感冒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 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治

3、疗: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 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方义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 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 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 不思乳食,暧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 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咳嗽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 统称之为咳嗽。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

4、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 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 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病因病理:1、外感咳嗽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 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 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 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 降,上逆则致咳嗽。2、内伤

5、咳嗽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 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 短而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 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寒久 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 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临床表现: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 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2)风热咳嗽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

6、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 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2、内伤咳嗽(1)阳虚咳嗽 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 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2)阴虚咳嗽 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 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治疗:1、外感咳嗽治则疏分解表、宣肺止咳。处方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 分推肩胛骨。方义 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 咳;清肺经,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7、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 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2、内伤咳嗽治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处方 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 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 天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 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多见于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寒温 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 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

8、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 一般通称为哮喘。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病因病理: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证治汇补说:“内因有 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 喘病”。1、内因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 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2、外因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 气逆而喘。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 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

9、致现出发作。反 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 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 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哮喘反 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临床表现:哮喘主要症候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 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1、寒喘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 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10、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 指纹淡。2、热喘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 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 数,指纹深红。3、寒喘兼阳虚 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 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 力,指纹淡白。治疗:治则降气平喘、化痰。处方 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方义 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 肺,降气平喘化痰。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 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