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930377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教科院在本世纪进展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符合新时期课堂教学规律,是在一定时期遵循和落实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其涵有这样几个因素:一、目的高效。单位时间里,遵循教学规律,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低耗,学生学的东西又好、又快、又多,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开展,教书育人。二、总的原则:限时、开放、合作、生成。三、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和谐的。和谐是从教学策略的高度对课堂教学提出的理念。即对教学环境、师生情感、课程设置、班级风气等方面协调的综

2、合描述。一教学环境是和谐课堂的“土壤。这个“土壤的培育,关键在班主任。培育良好的“土壤,主要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及兴趣、班级纪律、班级环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良好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行习惯等)。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教师指导和带着班集体、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环境、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等能力。 1.设计教学环境指为学生提供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的舆论环境。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室整洁、座列井然、光线柔和、挂贴图画、摆放花草。和谐的人际环境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团结友爱,文明班风。*的舆论环境 图书、播送、电视等渠

3、道的信息要*,适合学生的兴趣。修养:掌握优化环境的原则教育性、科学性、鼓励性。 2.选拔培养学生干部选好班主任的助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准确选拔德才兼备。委以重任,合理使用量才而用,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科学指导,精心培养大胆使用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群众监视与严于律己相结合。因人制宜与统一要求相结合。教师要更新人才观树立“德、识、学、才兼备的人才观。开拓创新精神开放型与创新型相结合。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坚持“一分为二。 3.组织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于活泼班级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开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科学地确定活动容时政性活动、知识性活动、趣味性活动、娱乐性活动、考察性活

4、动、综合实践性活动等。周密地安排活动方案活动的容、形式、时间和程序等都应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有效地指导活动实施积极发动、指挥实施、做好总结。把握班级活动的实施原则:自主性原则、异步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之间关系和谐、班集体聚力强是教师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合作精神包括: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互助精神。促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友好合作。指导班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意义,掌握指导学生合作的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共进原则、团结原则。教师要熟悉指

5、导学生合作的方法:强化合作意识、树立共同目标、了解学生特点、注重典范作用。二师生情感主要指教师的爱和教师对学生情的投入。教师的爱是和谐课堂的,哺育禾苗壮;教师的情是和谐课堂的水,水到渠成。亲其师,信其道。以爱育情(学生)、以情养德、以德促智、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师德素质,主要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中所应具备的行为品德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等。 1.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业的心理倾向。(1)善心善良之心。 (人人平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爱心仁爱之心。(爱事业、爱学生、爱同事、爱家庭),学生是教师的朋友 (3)真心真诚之心。(对教育

6、事业的执着,真诚的对待事业、对待学生),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要学会假生气。 (4)耐心爱学生要持之以恒,看学生的开展,不是就学生一时一事的好坏而定其品行与学业。(5)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更细心、细致,既发现缺乏,又发现闪光点。发现闪光点比发现缺乏更重要。教师要注意抓细节。 (6)宽容宽容也是教育,教师本身就是课程。 2.品德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1)爱党爱国爱事业以人为本,为国家的开展、为民族的进步着想。(2) *的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用的美好的化身让学生感受真善美。 (3)维护和加强教师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尊重

7、支持。 (4)以主人翁的态度配合家长做好学生工作、学校工作。(5)公正、公平对学生一视、不偏不弃。(6)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规。3. 行为习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和习惯行为。(1)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 (2)语言规普通话、文明话、语言美、宽厚谦和。(3)行为规听、说、读、写、看、举止、穿戴、示性。 (4)表情自然手、面部、眼睛教师的表情无小事,处处都是情。 (三课程设制是和谐课堂的种子,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国国家的课程包括三类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国家课程属于中心课程。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原则是:两条腿走路,双轨运

8、行。四教学过程下面讲五良好的班风是和谐课堂的保证。团结一致才能得胜利。良好班风的建立,关键在人际关系。四、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进展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表达。教学艺术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容、学生根底、学生情绪等条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和谐课堂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表达在思维对话,心灵碰撞,这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思维对话即智力技能,又叫智力活动,是借助于部言语在头脑进展的、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度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通过学习而形成。思维它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其心理成分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以思维为主要心理成分。思维对话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达,包括

9、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1.提倡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主要指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开展规律,符合知识反映客观真理。思想性主要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东西在教学中的表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原则。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应试教育无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视了活动课程的落实,出现高分低能,这与教学中违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不无关系。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建立在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这样一个开展规律的根底上。有研究说明,人类的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是83%,听觉占11%,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他占3.5

10、%。因此,在教学中教具、实物、图片、投影、录像等手段和积极使用与否,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启发式与动脑动手相统一的原则。启发性,就是教师为教会学生学习,先用自己的讲和做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动手来到达弄懂、学会、进而会学的目的。但凡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智力开发及动手操作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学习的动力来自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来自好奇心和成就感。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就必须善于引导,善于对话。在对话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废除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要善于精选那些富有启发性的和最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问

11、题。三是要充分发扬,建立开放而具活力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学生能各抒己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请记住:教师讲明白了,不如学生主动想明白了;学生真正想明白,胜过真正听明白;学生自己“吃,胜过教师喂着“吃。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也称之为课堂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结合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宗旨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认知水平、动作技能、情感价值观都得到开展。教师在考虑如何进展集体教学时,最容易做到的是提出统一要求,想要每个学生都到达这个目标;最不容易做到的是考虑班里每一个学生以至每一类学生的学习与开展,主要原因是无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要真正做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

12、合,就必须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出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及时反应评价矫正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各种有效途径,及时、全面地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准确判断和分析教学开展态势,以利于果断采取及时的矫正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要表达在输入和输出两大类教学信息。输入的教学信息主要有6个教学变量:一是明确、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二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三是学生的学习毅力,即学生原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四是学生的能力倾向(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动作技能);五是学习情感(学生的兴趣和爱学程度);六是教学质量(教学容、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

13、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输出的则是更新的教学信息:一是学生的学后情感;二是实际掌握水平(学后作业是其主要的反应信息);三是开展水平(教学的着眼点,不仅要看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学到或到达的东西,而且更要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的东西)。联系和沟通是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最有力手段,这就是对话,就是及时反应和评价。反应及时,评价准确,就给评价和矫正带来极大便利: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出现知识缺陷的不断积累,二来可以减少评价的盲目性与模糊性,三来可以及时对照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走向与进程。2.、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容三个根本因素,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教诲得越多,

14、提供应学生独立掌握知识、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少,教学过程就达不到生动和有效。相反,学生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与教师的主导讲解密切结合,教学过程才更有效。较好的教学过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三个特点:一是表达全过程,即要给出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及学具的使用、教学容的进程、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及教学反思等。二是表达教与学这对教学中主要矛盾的对应性,即它具备“教的所有环节,也具备“学的所有环节(包括知识与学习方法),教与学在各个环节上到达和谐的统一。三是这个过程只是一般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是:有意注意、整体感知、同化探索、尝试

15、运用、反复演练、自我调控、评价创新。这七个环节有时可能有两个环节组合在一起进展,甚至中间的*些环节还要进展有序或无序的重复。3.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局部。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技术。包括黑板、实物、挂图、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工具,还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的管理、形成性测量与评价、终结性测量与评价等。我国中小学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五类:一类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特征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体,即通过教师精讲、学生思考、阅读和答问来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增长智慧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阅读指导法等等。二类是以知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特征是直接知觉感受,即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挂图、投影、录像甚至现场参观等来组织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教学实感,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充分学生运用各种感观来学习。主要有实物演示法、看图法、现场教学法等。三类是以情感渲染为主的教学方法,特征是以情境渲染,而教师为更好地到达教学目标而有方案地设计教学情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