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单元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3026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水和空气》单元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第1课 水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感官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过程与方法1、运用感官认识水的性状,能用准确语言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2、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快速地将多种液体中的水鉴别出来,体会运用感官观察是常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2在观察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3进一步培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精神。 教

2、学重点学生掌握用感官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水的性状。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水是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器皿、白醋 2分组材料:透明塑料瓶、牛奶、白糖水、白酒、水、干净的筷子、记录表 感官方法现 象眼睛看鼻子嘴巴我观察到的水的特点是:教 学 过 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我们前面所学过的重物都离不开水,有的重物还必须生活要水中。2、(出示一瓶白醋)猜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发言讲述:要想准确辨别出我们周围的东西,只靠看是不好下结论的,看只是观察的一种方法,你知道观察还有哪些方法?(眼看、鼻子闻、嘴巴尝)(当学生说到“闻”

3、的时候,及时提示“闻”的正确方法,提示学生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就去闻、去尝。)二、探究水的特点 1观察水的特点 谈话:现在用各种方法观察水,找一找水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观察,完成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区分气味和味道 讲述:通过我们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我们找出了水的特点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 2辨认各种液体 谈话:现在这有四种液体糖水、白酒、牛奶和水,你能又快又准确地把这瓶水找出来吗?学生分组活动:辨别各种液体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叙述判断的过程,首先用眼睛看,看是否有颜色、是否透明,找到牛奶;接着用鼻子闻,看

4、是否有气味,能找到醋;最然后用舌头尝,看有什么味道,能找到糖水;只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那杯才是水。 (板书:观察顺序:看闻尝) (提醒学生,在不确定是什么液体时,千万不要用“闻”和“尝”的观察方法。时时以安全为主。)三、认识液体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牛奶,糖水,白酒和水之间的不同点把它们辨认出来了。其实它们还有着共同的地方呢,你能找出它们的共 同点吗? 教师演示:往不同形状的器皿里倒液体。学生观察 讲述:像水这样会流动,并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液体。(板书:没有一定形状) 1. 四、课堂小结。(略)2. 板书设计 水 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没有一定形状 观察顺序:看闻尝

5、教学内容第2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学会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细致地观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 活动一

6、材料:2个烧杯(一杯水,一杯食用油)、2根筷子、科学表格纸1张、1块玻璃、1张报纸、2支滴管。教师:(油和水各一瓶预备)形状不同的容器3件、天平。 教 学 过 程3、交流 通过我们细致的观察,一定有不少新发现了吧!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三、观察、比较不同的液滴。1、导语:刚才,我们进行的是一杯水和一杯油的比较,如果从它们中各取一滴分别滴在报纸上或者玻璃上,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知道吗? 2、小组设计活动方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记录表吧。 (小黑板出示记录表)3、比较液滴实验。 各小组取出材料开始实验吧! 4、交流: 教师板书:水滴更圆,油更扁;水渗得快,油渗得慢;水滴浸湿纸的面积大

7、,油比较小; 四、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师导: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水滴和油滴这么多的秘密。其实,水跑到油里,油跑到水里的时候也很有意思。你们想不想来做这个实验? 五、研究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形状各异的容器,你们看(演示倒水),谁能说说这里面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演示水倒入不同容器里后,形状不同。板书:没有固定形状 水和油还有相同的特点吗? (会流动;都会形成液滴 )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找到了水和食用油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它液体有没有这些特点呢?你们想研究吗? 生:想 师:让我们课后继续研究吧!板书设计 第2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水滴更圆,油更扁;水渗得快

8、,油渗得慢;水滴浸湿纸的面积大,油比较小教学内容3谁流得更快一些课时第3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重点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公平实验的重要性。教学准备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一块抹布、3个小烧杯。教 学 过 程一、提出问题:谁流动得快?1、 复习上一课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

9、点。水液体食用油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能形成液滴 淡黄色有气味有味道半透明黏乎乎比水轻油滴平平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不黏比油重水滴鼓鼓的先画出维恩图,学生边说边完成维恩图,最后概括: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黏度等方面有许多的不同;但它们都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形成液滴都会流动。2、谁流动得快?(出示洗洁精)洗洁精是液体吗?它是否具有水和油的共同特点?它们都会流动,它们流动的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推测一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请把你的推测结果填在书本71页的表格里。二、实验探究:液体流动比赛1、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请各位同学担任本次比赛

10、的裁判,想想可以怎样比。 预设学生方案:1)将它们分别倒到另外的杯子里,看谁先倒完2)让他们从倾斜的木板或者玻璃片上流下来3)先吸到吸管里再看谁先从管子里流完4)搅动杯子,看水和油的流动快慢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1)先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比赛方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学生会根据操作的可行性倾向于用玻璃片做实验)2)确定实验方案后,再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做到“公平”。提醒学生关注:同样大小的液滴、同样的高度往下流、同时流动(注意:都是在同一种物体的表面流动)。3)取同样多的液体,引出滴管的使用。2、小组实验活动1)请各小组根据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做好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在71页表

11、格中)三种液体在玻璃表面流动快慢的比较液体名称洗洁精食用油水猜测实验结果2)提示学生注意分工合作,并在重复实验前用抹布抹干净玻璃片。3)三种液体通过同样长的吸管所需时间长短怎样?三、解决问题:黏度影响流动快慢 1、实验结果都相同吗,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2、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黏度)四、交流拓展:固体和液体的区别1、小结: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2、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如果水结成了冰,它还会有这些特点吗?师生讨论交流,完成书本71页的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板书设计3、谁流得更快一些液体 会流动 比赛的公平公正:同样的高度 同样多的液

12、体流动快慢 黏度影响 同时流动 教学内容4、比较水的多少课时第4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2、初步形成量筒的模型,建立毫升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亲历“比较水的多少”的科学探究过程。2、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比较液体多少的活动产生兴趣,对比较的方法产生探究欲。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亲历“比较水的多少”的探究活动,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教学难点从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向标准单位的测量的引导与过渡。教学准备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天平秤。教 学 过 程一、比较水的多少桌上有三个大小高低不同的瓶子,瓶子里分别装有一些水。猜一猜,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二、证实猜测1、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测呢?(1) 倒入同样的瓶子中。(2) 称重量。(3) 取两个同样的杯子,比水位高低。(4) 先后倒入一个大杯子,用尺子测量高度做记号。(5) 用小杯子量杯数。2、全班交流:讨论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