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930068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教化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初探 家庭教化与学校教化是影响学生开展的两大重要因素。家庭与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形成教化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已深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与信息技术联系得越来越严密。当然,教化也与信息技术快速地融入到一起。但我们也要醒悟地相识到,家校合作中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家校合作新的开展趋势,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状况新问题。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任何事物的开展都不行幸免会出现问题。关键是分析问题的缘由,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缘由的探求无外乎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启程。信息化条件下家校合作的客观缘由主要有

2、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中开展水平,而这会随着科技水平提高自然得以变更。我们须要重点解决的是在目前信息技术水平下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通过对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梳理和剖析,以及结合对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水平的考虑,信息技术环境下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是以下三大问题:一是信息化的家校合作并没有很好地促进素养教化的开展,甚至沦为应试教化的工具,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特性开展的目标并没有在信息化家校合作成为追求的对象。二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家校合作观念的影响,使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中并不能发挥本应具有的作用,并没有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科学、先进的教化管理理念加以落实。三是由于老师和家长对信息技术驾驭程度的有限,使

3、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功能出现偏差,甚至异化。 一、信息化背境下家校合作中追求目标的偏差 信息化技术在家校合作中应用主要是要增进家校之间的互动沟通,拓宽家校合作的领域,特别是能帮助学校和家庭共同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特性化开展。然而合作目的的偏差,使得信息化家校合作更加偏重于对学生成果的关注。家校沟通的内容几乎全集中在学习方面,主要是学习成果和围绕学习的遵守纪律状况。这些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学校只是学习的地方,这种陈旧传统的观念的存在使得家校合作无视了学生的身心安康和除学习之外的其他素养。无论是从家长方面还是从老师方面,时时是孩子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才使双方走到了一起,只有少数家校和老师

4、遇到孩子非学习问题才进展合作。这种现象反映出家校都出现了合作目的的偏差。如见图1、图2。 其实,家校双方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为实现孩子全面开展发挥不行替代的作用。这样从学校育人角度来看就不会使学校成为生产学习机器的工厂,不再使素养教化流于形式。我们应当相识到孩子首先是全面开展的人,人的成长需求应当是多元的。学习的确是孩子在成长期主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他们须要在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适应等方面全面开展,所以家校合作的内容应是全面的,帮助孩子学会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信息化对家校合作的有力支持,也会转变家校合作传统观念,使家校合作在新时代的今日追求正确的目标。

5、二、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中双方角色定位的偏差 信息技术主要是对家校合作起到帮助作用。由于我国家校合作的探究起步相对较晚,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许多须要解决的问题。家校合作中的问题有新问题,也有照旧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家校合作中双方所处地位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中开发的内容和运用的程度。当然,这些问题还须要通过一段时日的探究和实践得以解决。 在家校合作中,双方在教化孩子中所处的地位问题是很关键的。彼此间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在合作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家校双方理应形成同等互助,共同提升,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的角色定位。可现实的状况是,家校双方往往存在对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不明

6、确的问题,彼此间所处的位置不清楚,影响了双方的合作,出现了责权不明的状况。其实,家校合作中家长和学生不存在一方比另一方有权威,一方不如另一方的问题,而应当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补位,共同促进学生的安康成长。 家校合作应当清楚合作的共同追求是促进孩子良好地成长,这是双方的合作根底。所以,在信息化家校合作中双方不能因为责任或权利定位的不精确,而使彼此在现实互动中合作的根底动摇,往往成为一方向另一方的单边信息传输,而且在单边活动中家长往往成为承受方。这种被动的家长承受式信息化家校合作,其实也与学校一方没有对家校合作做规划有关。在实际运用信息化的家校合作中都是老师须要家长帮助时才想起沟通。这往往造成

7、老师准备较为充分,而家长毫无准备,自然简洁成为信息沟通的被动承受者,所以学校应规划必需主题的信息化家校合作的沟通内容,使家长能充分地参与其中,激发家长参与信息化家校互动的踊跃性。其实,老师与家长之间普遍认同对孩子的造就不是其中一方的事情。尤其是相当一局部家长既能够踊跃主动的参与,又能够调控好互通的限度。但是也有少局部家长由于上述种种缘由,信息化家校合作沟通不畅,因为长时间的被动承受信息,内心会产生厌烦心理,感觉自己只不过是被支配的对象。当然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看看是否是因为观念陈旧使自己难以踊跃主动参与,还是因为技术层面的缘由,使家校沟通互动功能没有得到驾驭,错失主动参与其中的时机。信息化家校

8、合作往往是利用各种媒介传递沟通的内容,由于绝大多数状况运用媒介赐予的沟通语言,使得家长与老师之间会失去面对面沟通的情感共鸣。所以,双方要意识到为了使情感的沟通得以顺当进展必需要在信息化沟通中考虑情感因素,不能使沟通变得冷冰冰,学校一方也不能接受叮嘱式的口吻,要明确彼此间的同等地位。 三、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中技术及功能运用的缺乏 学校和家长只有对信息化家校合作有较深化的了解与驾驭,才能使信息化家校合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时此刻,许多技术支持的家校合作往往具有较为高级的功能,但是由于家长不能清楚知晓和娴熟驾驭,所以只能成为家校合作中信息被动承受的一方,而在较为高级的功能中具有较有价值的教化资源,

9、能促进家长在造就孩子方面实力的提高,能更加促进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这些较为高级的功能有家教资源库、家长论坛、视音频对话、网上家访等。可是由于一些家长不能主动地学习这些能够所需的信息技术,或者由于学历偏低的家长驾驭这些技术感觉偏难,而放弃对这些功能的运用。这样会使信息化家校合作慢慢变为管控学生的简洁的沟通工具。而一些老师由于工作较忙也会存在疏于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成为老师的必备实力,各级各类对老师信息技术培训逐年增多和强化,老师在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合作的技术问题是简洁解决的。但是由思想觉悟上引发的对家校合作不够重视的问题却较为隐形。一些老师认为经营信息化家校合作是自己的负担,不

10、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化教学实力,这也是造成局部老师存在信息技术不高的缘由。这须要让老师意识到信息化家校合作会促进其教化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消退局部老师短浅思想相识。老师还应相识到在家校合作中带动家长利用其中的资源共同提升能对双方起到更好的帮助。 因为信息化条件下家校合作对信息技术有必需的要求,再加上有些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合作平台须要家长缴纳相当的费用,学校也要为此投入必需的财力。所以家校双方虽然都盼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家校合作的成效。可是家校双方因为对先进的教化理念在信息化家校沟通平台中运用不到位,往往使运用信息技术的沟通内容变得功利,过于狭隘,仅仅满足于对孩子的管控,缺少应有的深化合作,使得家校双方都失去了爱好和动力。所以,在信息化家校合作中家校双方都要努力在思想理念和技术学习上下功夫,才能让信息化家校沟通方式成为家校合作的纽带,共同促进对孩子的造就。 作者单位:江苏海州高级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