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料(2021-2022年)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2745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资料(2021-2022年)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专题资料(2021-2022年)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专题资料(2021-2022年)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专题资料(2021-2022年)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专题资料(2021-2022年)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资料(2021-2022年)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资料(2021-2022年)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萧县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承办单位简介2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一、项目建设背景5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第三章 芦笋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及分析9一、国际市场:9二、国内市场:10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优势14一、专业合作社优势14二、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分析15三、项目产品的优势15四、项目的地理环境优势20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22一、场址建设条件22二、项目区经济水平分析28第六章 产品营销发展方案30一、产品营销发展战略30二、市场推广策略31第七章 产品栽培管理技术方案36一、主

2、打新品种的选择36二、芦笋栽培技术方案44三、芦笋病虫害管理方案47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51一、建设工期51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1三、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51第九章 项目投资估算52一、估算依据52二、估算条件52三、估算范围52四、建设投资52第十章 项目效益分析54一、项目年均收入估算54二、年总成本年均估算54三、年均纯利润估算54四、经济效益评价54五、社会效益评价55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56一、结论56二、建议58 附件安徽省萧县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5000亩芦笋基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安徽省萧县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5000亩芦笋基地建

3、设工程(二)项目承办单位:安徽省萧县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三)项目性质:改扩建(四)项目选址:萧县大屯镇南海村(五)项目法人代表:张智远(六)可研编制单位: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七)可研编制依据及范围1、编制依据(1)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35号(3)安徽省供销社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9年省级“新网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供业200923号)(4)财政部关于印发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630号)(5)农业部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6)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要求(7)国家农

4、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要求(8)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9)宿州市统计年鉴2008年;(10)项目单位提供的背景资料、技术数据等。2、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的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4)项目建设优势(5)国内外市场分析(6)工程技术方案(7)产品营销方案(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效益分析(10)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二、项目承办单位简介“远大专业”位于大屯镇南海行政村南海村,成立于2006年5月16日,由萧县大屯供销合作社参股发起筹建,同年5月注册为萧县大屯镇芦笋种植协会,200

5、7年9月通过县工商部门注册为安徽省萧县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55万元,社员由2006年106户到2009年发展到4357户,2009年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增至215万元。其中:大屯供销社76万元,占股本的35.3%;张智远96.75万元,占股本45%;股民42.25万元,占股本的19.7%。合作社以供销合作社参股、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宗旨,通过几年来的合理运作、供销社的指导和政府项目资金扶植,芦笋产量、种植面积和笋农的收入逐年增加。笋农收入由2006年人均增收532元到2009年人均增收1350元。2008年初专业社上马芦笋深加工项目,主要生产芦笋速冻软包装精品,芦笋转向市场,取得了较好

6、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注册商标为佳福得,本年度利润在156万元。本社现有经营场地8.66亩,房屋68间,运输车辆3台,扶垅机3台,冷库和加工设备,冷库面积50平方容量40吨。并设立产品供销、技术咨询和推广、农药化肥供应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较为完整的企业集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逐年上升,芦笋这一绿色食品在人民心目中重视度逐年提高,特确定2009年扩大生产规模,建成5000亩现代化芦笋生产基地,形成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独立核算,盈利返还的运作方式,得到镇政府的表彰和广大笋农的一致好评和大力支持,2009年度被授予县委人民政府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并被评为出

7、席省先进单位。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一)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基地建设面积5000亩,其中扩建基地面积3000亩,项目总投资977万元。基地正常年份可生产鲜芦笋3000多吨,年产值1500多万元,实现利润450多万元。(二)项目建设内容1、2000亩芦笋基地良种更新2、3000亩新增芦笋基地种植面积3、新打机井6眼及配套设施设备4、3000亩土地平整、10000米排水沟开挖及配套设施5、5000亩滴灌配套设备(其中2000亩配套完毕)6、新建基地病、虫、害防治监测站及配套设备7、小型涵洞桥60个8、小型农机具200台套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8、种植、生产安全食用蔬菜等农产品日益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要,同时随着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流通开始备受世人关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和生产既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需求,同时也是提高我国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富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农业部从2001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实现无公害蔬菜产品的生产,就需要对蔬菜的种植、加工及流通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种植生产及加工过程的监控

9、。在种植无公害蔬菜时要选择良好的环境条件,防止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在不断提高菜农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的同时,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综合技术集成和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萧县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在此之前,全村每亩地年收入不超过500元,2006年3月萧县大屯供销社会同张智远先生在详细考察了市场之后,发现在农副产品中芦笋算是“零库存”,因其防癌、降血脂的特殊功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且畅销海外,芦笋的嫩茎当菜吃,也可以榨汁,芽尖可以制茶叶,秸秆可以当饲料,可以说芦笋全身都是宝,因此围绕芦笋深加工能带动起一条产业链。通过周密科学的调研后,在肖庆岭的带领下,2006年底萧县远大

10、芦笋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55万元,其中供销社股份占35%,合作社采取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张智远占股36%,村民占股29%,共有106户村民入股,年终合作社拿出效益的20%来按股分红。2008年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的芦笋总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2008年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南海1000亩的土地承租权流转到合作社,在10月底全部完成定植,合作社经营总体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在这种大的社会需求及合作社打下了良好基础的背景下,在萧县大屯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原有的农户联产优势及合作社多年的芦笋种植经验,2009年远大芦笋专业合作社,新增种植面积3000亩

11、。该专业社是一家集芦笋种苗培育、种植、产品回收、深加工、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专业社班子供销社及张智远的带领下,根据种植合作社的优势制定了专业打造芦笋现代化高效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化开发基地的总体长远战略发展规划。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该芦笋深加工产业化开发基地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建成后不仅能解决大量当地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一大批当地农户快速致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能推动密云县国家级生态县的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为首都水源地的保护做出积极而长远的贡献。1、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

12、十分关注,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其根本点是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此,河北省还特地将芦笋产业列入到了四大新兴主导产业之一,对产业的发展予以政策资金等支持。2、快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芦笋是多年生植物,栽培得当,寿命高达10年以上,可谓一年种植,十年受益,并且芦笋适应性极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管理方便,是一种高产值蔬菜,芦笋生长进入第二年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到第三年亩产750公斤以上。根据近几年的芦笋价格每公斤在58元的市场形势,每亩可收入40006000元,比传统的品种种植可增收46倍。过去当地每亩地纯收入也就500元左右,

13、种植芦笋后,每亩地收入不低于5000元,全村农业可净增值4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除愿意在合作社上班拿工资外,按照协议每亩土地还可以拿到600元至1000元的分红。另外芦笋除食用部分外,其它都可利用,农民又可以间接地增加附加产品收入。建立芦笋种植合作社并进行初级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化开发、向企业化基地发展的思路,也是当前农民加快发展、敲开市场大门的有益探索。目前,下屯村已成为密云县第一个“一业一品”特色村。3、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本项目产品以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地为主,这一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加地方经济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当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打造知名品牌,有利于促进企业新形

14、象的树立。第三章 芦笋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及分析一、国际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世界芦笋主要生产国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但由于芦笋种植不适合于大面积机械化生产,其采收和加工又主要依靠手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发达国家劳动力紧缺,生产成本过高及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致使芦笋在发达国家的种植面积急剧下滑,产量大幅下降。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号召下,中国、波兰、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将芦笋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进行栽培,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在日本举行的第十届国际芦笋研讨会统计,全世界目前栽培芦笋面积共达22万公顷,其中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为5万公顷,生产芦笋11.4万吨,占到了22.73%。国际上用

15、于进出口的芦笋制品主要是罐头产品,全世界年产芦笋罐头约20万吨,欧洲每年需要进口约8万吨,其中主要进口国是德国,其次是法国和荷兰;美国每年需进口10万吨,日本需进口0.3万吨。主要出口国有中国和西班牙,占世界出口量的80%90%。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芦笋的需求变化较大,首先表现在对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北半球的发达国家;其次,人们逐渐由喜欢罐头制品转向食用鲜绿芦笋,从而使绿芦笋的生产量逐渐超过白芦笋,呈上升趋势。国内其他市场则几乎是绿芦笋一统天下。其原因主要是绿芦笋的营养价值明显高于白芦笋,风味和口感也好于白芦笋;其次是栽培白芦笋所花劳力比栽培绿芦笋多,从培土起垄进行软化栽培到扒土采笋等全靠手工劳动,不宜采用机械化操作;第三是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从过去吃罐头而转向吃新鲜食品。因此,绿芦笋及其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鉴于国际芦笋市场的这种状况,2007年4月以来,中国国内的芦笋产区,原料收购出现几十年未有的抢购局面。以前芦笋收购,加工企业按出口标准要求一定的粗度和长度,而07年从开始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