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26584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体育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及发展身体、增进 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要想使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 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原理,遵循一定的原则, 讲究锻炼的方法。第一节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一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 体育应该是一个确有实效,而又能不断提高的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则应是人们所进行的、 有效的、合理的身体活动。而要使这种身体活动有效和合理,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依据,这种 依据就是所谓的体育锻炼的原理。因此可以说,体育锻炼原理并没有概念上的意义,它只是 从体育锻炼实践中产

2、生出来的具有原则意义的理论。这种理论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的几点 做一简要的介绍。(一)刺激与适应性的改变和增强 体育锻炼实际上就是对身体施加的一种运动刺激。在运动的刺激下,引起了机体的多种 反应,并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与时间的延续、负荷量与强度的增长,使人体在形态、机能、 素质、体能等方面,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和增强。原则上讲,有了这种刺激,人体才可能产生 这些变化;没有这种刺激,人体就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二)运动疲劳与疲劳恢复 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运动疲劳休息恢复。有人讲“没有疲劳,就没有锻 炼”,这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运动中只有出现疲劳,才可能通过休息,使体力得以恢复, 并进而提高身体对疲劳

3、的耐受力。例如,在长跑锻炼中,一个人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跑一千 多米就感到体力不支,而他通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能跑两三千米仍不感到十分疲劳。可见, 人的体力及各种运动能力,必须通过运动所产生的疲劳锻炼才能得以增强和提高。所以,我 们不应害怕疲劳,担心自己的体力会用完。我们应该明白,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中叫做“超 量恢复”。所谓超量恢复,是指人体通过一定量与强度的运动刺激,使机体出现疲劳,而在 休息之后,机体的代谢能力与体力状况,可以恢复到比运动前更高的水平之上。人的各种运 动素质与体能,就是在这种“超量恢复”的多次出现与重复中提高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我 们应有意识地运动这一规律,以增强锻炼的效果

4、。(三)能量消耗与营养补充 运动必然要消耗体内更多的能量物质。因此,运动后就必须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这样 才能使体内的机能代谢逐步提高到新的水平上。这不仅能够加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 用,而且可使体质的增强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四)用进废退 人的各种运动能力,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无一不遵循着 “用进废退” 的自然法则。就拿我们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中都有的“前滚翻”动作来说,其实这是还不会 走路的幼儿在床上很容易做出的动作。然而,在大学的体育课上,却有学生做不出这一简单 动作,而有的学生却能很快地学会头手翻、前手翻,甚至更为复杂的动作。这不能不使我们 吃惊地看到,人的各种原本就

5、有的运动能力,是能够在不使用、不锻炼中渐渐消退的;而这 些能力又能在经常的锻炼中得到惊人的提高和发展。这就是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为什么会比 一般人大得多、球类运动员的反应比一般人快得多,体操运动员又能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难 新动作的最基本道理。人们常讲:“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颇有哲理性和科学性的。二 、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的原则主要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体育练习者从事体育锻炼实践, 达到理想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只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体育锻 炼的原理,才能使体育锻炼获得最佳效果。(一)自觉性原则自觉性的原则是体育锻炼者应有明确的锻炼目的,要有“善其身者无过

6、于体育”的思想认 识,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图体育之有 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也就是说,要想收到体育锻炼的预期效果, 必须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行。贯彻自觉性的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做到自觉锻炼,首先必须明确锻炼目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都应遵照“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将来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多做贡献。一个人只有树 立起这一远大目标,才能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长久的动力和自觉性。另外,参加体育锻炼更多 的是带有直接目的

7、和动机的。例如: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情绪、活泼身心、陶冶情操、 锻炼意志等,或是为增进健康,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造就一个健美的形体,以及防病治病 等。不管带着哪种目的和需求,主要是有目的地去锻炼,这种锻炼就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2、应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体育锻炼的内容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 都可以选择自己较喜爱的运动项目和形式,并有意识地培养锻炼的兴趣。当一个人对体育锻 炼产生兴趣之后,他进行锻炼的情绪才是高涨的,感受才是积极的。但是,仅仅停留在兴趣 阶段是不够的,而是应从兴趣入门,逐渐形成一种自觉行动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3、要使锻炼更具自觉性,还应经常检验锻炼的效果。如定期测

8、试一下身体素质、形态, 某些生理机能指标和运动成绩等方面的增长、变化及提高情况,也可用饮食、睡眠、精神状 态以及学习时的注意力等情况的对比来检验锻炼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检查锻炼方法是否得 当有效,而且,还可以看到锻炼的成效,从而使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信心进一步增强,自觉性 更加提高。(二)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必须根据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和生理机能的负荷规律,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 地逐步进行。在体育锻炼中,最忌急于求成,想“一口吃个胖子”,只能事与愿违,甚至还会 造成伤害事故或给身体带来某些生理损伤。因此,进行体育锻

9、炼时,学习动作要由易到难, 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强度(刺激强度)应由弱到强。同时,还应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素 质水平,因人而异地安排练习的内容,这样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三)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身体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 质和活动能力,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体育锻炼,不仅应包括不同身体部位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应该包括多种项目和不同性质 的活动,进行全面锻炼。身体各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身体某一方面的发展必然 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全面发展,就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目前,大学生年龄多处 在 1723 岁之间,为身体发育逐渐成熟的阶段,具有一定的可

10、塑性。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贯 彻全面性原则尤为重要。从体育项目对人体锻炼的作用来看,也是有所侧重的。如短跑主要是发展速度。投掷、 举重主要是发展力量,长跑则侧重于发展耐力,球类则以发展灵敏性协调性为主。所以进行 全面锻炼就能使身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使其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四)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的原则是指身体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体育锻炼也是这样。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提高,人体各组织 系统机能的改善,是肌肉活动反复多次强化的结果。锻炼不经常,后一次锻炼时,前次锻炼 的痕迹已经消失,失去了累积性的影响作用,因此效果也就很小,甚至不

11、起作用。同时,运 动技能的形成,人体结构、机能的改善,身体素质提高,都受着生物界“用进废退”规律的制 约。不经常锻炼,对已取得的效果也会逐渐消退。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所提示 的就是这个道理。上述锻炼身体应遵循的几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只有科学地、有目的地、 全面地贯彻这些原则,才能不断增强体质,取得预期效果。第二节 体育锻炼的内容及其选择一 、体育锻炼的内容与形式 体育锻炼的内容极为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在学校,我们可将内容分为:推行国家 体育锻炼标准与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体育竞技(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 羽毛球、网球等);传统保健体育(如武术、气功等)和娱乐体

12、育(如登山、郊游、棋牌、 垂钓等)以及各种健身操、健美、体育舞蹈等。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有:早操、课间操、课 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等。二 、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 科学地选择体育锻炼的内容,是获得体育锻炼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一)(一) (一) 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特点、兴趣及需要 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在选择锻炼内容时要考虑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健康 状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求等情况。确定锻炼的目的是为健身健美还是提高运动水平; 是为了娱乐、医疗还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然后选择那些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与形式进 行锻炼。(二)(二) (二) 体育锻炼的内容应实用方便 进行体育锻

13、炼自然要考虑锻炼的全面性,通过锻炼力求使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下肢、躯 干)、内脏器官、身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考虑实际条件,因时、因地进行一些 实效性强而又简便易行的锻炼内容与形式。所谓因时制宜,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合 理安排些适宜的运动项目;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备、 器材等。第三节 体育锻炼的方法与锻炼计划一 、体育锻炼的方法 体育锻炼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将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一) 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 它是最基本和常用的练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 力,促进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体质。身体素质练习包括:力量、速度、

14、耐力、柔韧和灵敏性的练习。其中力量、速度、耐力 尤为重要,现做简要介绍:1 1 1 发展力量的因素及发展力量的方法(1)负荷。实践证明,开始练习时以身体最大负荷的60%70%进行练习,增长力量效 果最好,随着练习水平的提高,负荷量应不断增加。(2)动作速度。在力量练习中,动作速度不同,练习效果也不同。如投掷需要爆发力, 短跑需要快速力量,它取决于肌肉收缩的力量与速度。这就宜采用较少的负荷做快速的运动。(3)训练间隔。开始训练时以隔日训练为好。实践证明,隔日训练的力量增长为 77%, 而每日进行力量训练增长只有47%。每次练习间隔以35 分钟为宜。发展力量的内容(手段)很多,常见的有投掷重物、举

15、重、引体向上、双臂屈伸、俯 卧撑、跳跃、负重下蹲、负重跳等。2 2 2 发展速度的方法(1)(1) (1) 提高步频。主要是通过加快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 速度来提高的。(2)(2) (2) 增加髋关节柔韧性和腿部力量的训练来加大步幅。 其练习内容有高抬腿跑、小步跑、加速跑、跨步跑、后踢跑、折返跑、斜坡跑等。 3 3 3 发展耐力的方法进行耐力练习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1)心、血管的负荷量。为了提高耐力,使身体处于较长时间的运动状态下而不产生 疲劳,首先应提高心、血管的机能,赋予心、血管系统一定的负荷和持续时间。在体育锻炼 中应使负荷量达到心、血管系统最大功能的70%,并要求至少持续5 分钟

16、。(2)运动时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每次负荷之间的间歇时间,一般是以脉搏频率恢复 到 120130 次/分,再进行下次负荷练习为宜(通常需要34 分钟)。(3)动作速率,即跑的速度。一般说进行中速运动或者是匀速跑步而脉搏保持在 150 次/分的训练对耐力的增长较为有效。其练习内容有定时跑、折返跑、中长距离跑、马拉松跑、越野跑和爬山等。4 4 4 发展灵敏的方法(1)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即通过信号刺激的训练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2)增加力量素质。肌肉力量强大可使动作迅速、灵敏。(3)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消除动作的紧张和僵硬,达到动作灵敏而协调、精确、省 力。发展灵敏素质应采用多种方法练习。常言道:“熟能生巧”。动作技能掌握得愈多、愈熟 练、就愈灵敏。体操、技巧、各种球类活动、游戏以及一些专门性辅助练习,都是发展灵敏 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