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历史资料大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25861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历史资料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战国历史资料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战国历史资料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战国历史资料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战国历史资料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国历史资料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历史资料大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国历史资料大全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一说从韩赵魏三家分 晋开始算起(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 历史时期,处于东周时期。下面是 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战争历 史资料大全”,供大家参阅。战国时期历史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 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 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 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公元前403年),至前221年(秦始皇 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期,魏、赵、韩、齐、楚、秦、 燕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

2、、外交各 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 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 “秦王扫六合” 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七雄当 中,为了富国强兵而竞相实行变法,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 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人物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 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 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 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 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随

3、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 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诸侯国内部卿 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 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 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 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H一年(前 391年),田民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 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 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 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

4、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 增加剥 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 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 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 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 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战国历史-七雄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 国七雄”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 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

5、“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 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 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 渠,南有巴,蜀,越。战国历史-七国地理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和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 的一部分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 贤

6、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 时期。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 “邦 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 “远交近攻”之计, 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 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战国历史-变法各国变法和新的君主集权制A、魏国李悝变法魏文侯(前445年-前396年在位)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尽地力之 教,建立武卒,

7、重用吴起、西门豹等人治理地方,发展经济,成为战 国初期第一个强国。变法内容: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封建官僚制度。按着“食有劳而禄 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削弱贵族特权,建立封建 官僚制度。2、推行尽地力之教。3、实行平汆法。4、作法经。B、楚国吴起变法背景:楚国衰落,楚悼王用吴起变法。吴起 (约前440年-约前 381年),卫国人,在卫国谋求发展不成,投奔鲁国,在曾参门下学 习,取齐田居儿为妻,因未回家奔母丧,曾子中断了师生关系。鲁穆 公用他为将,他杀妻求将。到魏后参与李悝变法。前 383年,魏武 侯时,吴起受】魏相公叔排挤,离魏至楚。周安王二十年(前382年), 楚悼王任用

8、吴起进行变法,裁减冗官,废除贵族的世卿世棣,明法审 令,禁止私门请托,也日益强盛了起来。但楚国旧势力太强,楚悼王 刚死,吴起就被乱箭射死。变法内容是:1、明法申令:即制定一系列法律并公开宣布,对各级官府的命 令严加审查,实行层层监督,以保证新法的贯彻执行。2、收夺爵禄:凡是封君过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禄,废除公族中疏 远者的特殊待遇,把一些旧贵族迁移到荒凉的地区。3、裁减官吏:减少俸禄开支,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到训练军队 上。4、整顿吏治,堵塞私门:要求官吏私不害公,行义不计毁誉, 一心为地主政权效力。C、齐威王起用邹忌进行改革 …… 邹忌讽齐王纳谏魏惠王将国都迁至大梁,招

9、徒士人,发展水利,对外用兵,图谋 吞并以濮阳为都城的卫国,引起周围国家的不满。这时,齐威王任用 邹忌等人进行改革,大力整顿政治,鼓励臣民进谏,制定法律,招抚 流亡,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实力仅次于魏的大国。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齐国 以田忌为,孙膑为军师,用奇计打败了魏军,从此,齐国成为中原最 强的国家。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齐宣王扩建位于齐都临淄的稷下 学宫,对前来稷下的学者,给予士大夫的优厚俸禄和舒适的生活待遇, 让他们专心学术,培养弟子,促进了学术的进步和繁荣。D、商鞅变法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

10、 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 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 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新法却并未废止。主要内容:1、废井田,开阡陌封疆。阡陌,是耕地的田界,原来每人有份田,都没有固定的田界,因 为休耕地是大家的公田,耕地也常要重新划分。商鞅变法鼓励人民扩 大耕地面积发展生产,开阡陌,就是对人民扩大了的耕地,设立阡陌 作为固定的田界,这就对土地使用者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封疆,是天 子、诸侯国境上及贵族采邑上或大田上的疆界,在疆界上聚土为封, 封上又植树以为标志,称为封疆。开封疆,就是对当时贵族私有田宅 设立的界划

11、。开阡陌封疆,就是破除旧的封疆阡陌,重新规划,不得 私自移动。这样维持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凡是有军功的,均可以得到赐爵、赐地、赐官的奖赏。 杀得敌人甲士一人,并取得其首级的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庶 子一人,可当五十石俸禄的官。制定了军功二十等爵,(1)公士;(2)上造;(3)簪象(又称谋人);(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 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 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12、。 按爵位高低授予种种特权、减刑、服饰、坟墓。严格禁止私斗,违犯 的各以轻重施刑大小。以此鼓励人们为国家作战,并产生了大批的自 耕农和地主,形成了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局面。3、重本抑末,奖励耕织当时把农业称为本业,是国富兵强的基础,而把商业和手工业称 为“末业”。商鞅对努力经营农业的免除赋役,而对从事商业或怠惰 以致交不起租税的,没收为官奴婢。这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为了 增加税收,鼓励一家一户的生产,规定家中有两个成年男子结婚后必 须分家,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嫁,否则,多交纳赋税。 在客观上促使了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封建经济的重要 特征。一家一户成为生产经营单位

13、,分家析产,使阶级经常在变动当 中。4、推行县制秦孝公以前存在县一级行政机构, 但不普遍。商鞅变法普遍推行 县制,万户以上县设令,不满万户的设长,俸禄由三万石到一千石不 等,在县令、长以下设丞等,官吏领取国家俸禄,国君有权任免。这 一套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成为中国封建国家机器的雏形。战国历史-合纵连横齐国和秦国东西对峙,展开了争取其它诸侯国、孤立对方的斗争, 而韩、魏、赵、楚、燕等国,则在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中摇摆。 这时,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和公孙衍,他们分别连横(分化六国) 和合纵(联合抗秦)。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地向东方扩张领土。周显王四十年(前329 年)魏人张仪来到秦国,向惠文

14、君上连横之策,建议与魏、楚相亲善, 接着在魏、楚的配合下,进攻韩国的新城和宜阳,队开到洛阳,挟天 子以令诸侯,最后再回过头来攻取魏、楚的领土,迫使天下诸侯都西 面事秦,完成称王的大业。这一策略正中惠文君下怀,遂以张仪为客 卿。张仪一再鼓动秦军攻打魏国,又将所夺土地还魏,迫使魏国首先 事秦,纳上郡十五县予秦,对其它东方国家形成很大的威胁,张仪被 任命为秦的国相。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将公孙衍行合纵之 策,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为王,以联合 抗秦。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 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被驱逐。魏惠王受到齐楚的打击,不 得

15、不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任用张仪为魏相,想联合秦、韩之 兵以伐齐、楚。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要魏国首先事秦,而让其它诸 侯国仿效。魏惠王没有听从张仪的意见,在齐、楚、燕、赵、韩等国 的支持下,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赶走张仪,以公孙衍为魏相。 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以楚怀 王为纵长,被秦击溃。此后,秦不断进击三晋,又利用巴蜀互攻的机会,出兵占领了巴 蜀全境,获得了一个富庶的后方基地。周慎王五年 (前316年),燕王 哙将王位让给国相子之。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市被与太子平结党进攻子之,百姓反攻,杀太子平和市被,死者数万。齐宣王乘机派 兵伐燕,五十余

16、日,就攻取燕国全境。由于齐军大量杀戮平民,燕人 起而反抗,齐军被迫撤退。但此事证明,齐国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同 时,齐与楚结盟,更加强了齐与秦抗衡的力量。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很弱。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国势富强,一举打败了魏 国并出兵伐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吴起的新法被废除,楚 国一天天走下坡路。为了破坏楚、齐联盟,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使楚与齐绝交。秦国派张仪入楚向楚怀王鼓吹“连横”, 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 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 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秦军在丹阳打败楚军, 楚兵被杀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