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三基本知识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24914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三基本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初三基本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初三基本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初三基本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初三基本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三基本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三基本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本知识要点政治: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 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6.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7.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8.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

2、究(保障)。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0.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法律地位)的平等。11.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12. 三个代表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4.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特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6.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2000年,达到总体小康。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5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7. 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18.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19.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0. 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21. 我们要树立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22. 平等总

4、要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23. 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2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6. 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或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27. 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28.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

5、发达阶段。29.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30.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31.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个体、私营和外资等经济。32.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33.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7、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6、盾。解决主要矛盾(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8、 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29、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0、 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31、 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32、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33、 我们现在(2000年)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是2020年要实现得目标,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

7、文明的小康的统一。3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而是一个过程。35、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之一是:经济全球化。36、 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37、 生产力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39、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40、 劳动、智慧、开拓精神、科学技术、资本、管理等因素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途径)。4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及其他:41、中华文

8、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2、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43、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地体现。4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45、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民族的传统美德。46、当代青年的崇高历史使命: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8、我国目前实行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

9、国两制。我国目前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八年级上册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谐和互助的师生关系。3、从众现象表现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要避免盲目从众。4、追星有利有弊。5、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6、违法行为依据触犯的不同法律分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分别应受到违宪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10、。7、犯罪的三个特征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中,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8、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9、顺境和逆境都是双刃剑。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0、挫折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11、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最可靠的保证。八年级下册12、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13、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伦理底线。14、公共利益

11、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共生共荣。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的。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15、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道德的约束、法律的调节和制度的保障。16、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7、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8、新型劳动者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新型劳动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19、市场不仅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器”

12、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法制经济,诚信经济,品质经济,开放经济。20、市场交易的基本要求是平等、公平、公正。21、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22、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品质。品质是拓展市场的关键23、 “诚信”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商业道德。七年级下册:24、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5、 法律的三个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6、 我国的法律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27、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实施保护的基础是家庭保护。28、 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9、 法律帮助方式有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等。其中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