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24912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5章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学问要点 1.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分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退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3.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得、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纳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得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限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长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

2、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限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验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其次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独创。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独创。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独创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头,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略)第1章 单元测试1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普遍性(B)科学性(C)依附性(D)共享性2. 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称为人类不行缺少的三类资源。 (A)物质、学问、信息 (B)能量、学问、信息 (C)物质、能量、学问 (D)物质、能量、信息 3信息技术已经经验了 次革命。 (A)2 (B)3 (C)4 (D)5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是 提出的。 (A)香农 (B)维纳 (C)钟义信 (D)比尔盖茨 5最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记是 的应用。 (A)计算机 (B)电报 (C)电视(D)电话 6中国古代四大独创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 次信息技术革命有亲密联系。 (A)一

4、 (B)二 (C)三 (D)四 7以下对信息特征的描述, 是不正确的。 (A)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 (B)全部的信息都必需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本身并不是信息 (C)同一信息能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D)信息不但能干脆满意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能满意人们的精神需求 8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 ,简称IT。 (A)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nformation Technique (C)Communication Transmit (D)InformationTransmit 9现代信息技术是以 为基础,以

5、 为核心,以 为支柱,以 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A)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 (B)通信技术 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10当今的计算机能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这要归功于信息的 。 (A)消遣化 (B)数字化 (C)电子化 (D)网络化 第2章 学问要点 1. 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

6、索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 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得所须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索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牢靠的信息来源? 3. 信息获得的方法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图书、资料获得信息的阅读法;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获得信息的文献法;通过与人沟通获得信息的访谈法;通过广播、电视、影视资料获得信息的视听法;通过试验探讨获得信息的试验法;通过亲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信息的调查法;通过视察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获得信息的视察法;

7、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信息的问卷法;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的网络检索法;通过遥感遥测技术获得信息的遥感遥测法 4. 网络信息检索 因特网上有一种特别有效的信息搜寻工具搜寻引擎。利用搜寻引擎获得信息有两种主要方式:书目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1)书目检索。 书目检索无需输入任何文字,只要依据书目搜寻引擎供应的主题分类书目,层层点击进入,便可查找到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 (2)关键词查询。 关键词查询是指利用指定的关键词来查找信息的方法。一般状况下,运用关键词查询可以精确地找到与该关键词匹配的信息。 用关键词查询法查找信息,须要先提炼关键词,恰当地组合关键词优化搜寻结果,加快检索速度。 5. 信息价值的

8、推断信息价值的推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信息的精确性 信息的客观性 信息的权威性 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的适用性第2章 单元测试1 检索是因特网上最早供应WWW资源查询的服务。(A)菜单(B)关键词(C)书目(D)屏幕2. 通过因特网获得信息的实力已成为 的重要内容。 (A)信息素养 (B)信息科技 (C)信息基础 (D)信息媒介 3分类检索无需输入 ,只要依据网站供应的主题分类书目,层层点击进入,便可查找到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 (A)任何数字 (B)任何字母 (C)任何文字(D)任何拼音 4推断信息 的价值可以从信息的 进行推断。 (A)多样性、时效性 (B)精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和适用

9、性 (C)时效性、公开性 (D)共享性、权威性 5下列关于信息来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盘属于电子媒介 (B)书刊是纸质媒介 (C)人不属于信息来源 (D)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6因特网的意译是 。 (A)国际互联网 (B)中国电信网(C)中国金桥网 (D)中国科教网 7 :/ google 供应的服务是 。 (A)新闻消遣 (B)全世界网站介绍 (C)搜寻引擎 (D)网络技术询问 8下列关于搜寻引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搜寻引擎一般采纳“关键字”的查询方式 (B)一般的搜寻引擎可以进行模糊查询 (C)一般的搜寻引擎支持逻辑运算 (D)搜寻引擎

10、只能搜寻英文信息 9运用布尔运算符搜寻的表达方式 中 。 (A)符号“+”的作用与AND相同,符号“-”的作用与NOT不同 (B)符号“+”的作用与AND不同,符号“-”的作用与NOT相同 (C)符号“+”的作用与AND不同,符号“-”的作用与NOT不同 (D)符号“+”的作用与AND相同,符号“-”的作用与NOT相同 10搜寻关键词时,假如有两个关键词 A和B,运用“AND”或“OR”,它们分别表示 。 (A)“AND”表示必需同时包含全部列出的关键词A和B,“OR”表示必需同时不包含A和B (B)“AND”表示必需同时不包含全部列出的关键词A和B,“OR”表示必需同时包含A和B (C)“A

11、ND”表示必需同时包含全部列出的关键词A和B,“OR”表示只需符合全部关键词中的一个A或B (D)“AND”表示不必同时包含全部列出的关键词A和B,“OR”表示必需同时不包含A和B 第3章 学问要点1. 信息的加工 所谓信息加工就是人们将获得的原始信息依据信息应用的须要,依据信息的内容和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 文本信息的加工 数据信息的加工 图片信息的加工 声音信息的加工 视频信息的加工 动画信息的加工 2. 信息的集成与沟通 将文本、图、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

12、称为信息的集成。 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确定作品主题规划设计作品采集处理素材制作加工作品测试发布作品 信息作品的制作 网页作品的制作,一般涉及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版面布局;二是依据布局插入各种素材,并对素材作适当的效果处理;三是建立页面间的链接关系。 信息的发布与沟通 信息发布与沟通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肯定的传播途径让他人知晓。 信息发布与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面谈、演讲、书刊杂志、电视、广播、广告等方式发布与沟通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e-mail)沟通、会议演示、网站发布、在线沟通等也成为了信息发布与沟通的流行方式。 3. 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用计算

13、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已经编好的程序)让计算机工作,二是自己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为自己服务。 编程解决问题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 程序是限制计算机动作的指令的记录集合。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集合,可以被表述和实现。 智能信息处理 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仿照、延长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须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主要探讨领域有问题求解、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数据库、智能机器人、博弈、自动程序设

14、计、自动定理证明、智能代理等。第3章 单元测试1 文本信息的加工是信息加工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下列不属于文本信息加工的是 。(A)修饰图片(B)制作一张摘要卡片(C) 对重点文字进行加粗、倾斜、加下划线、着重号等(D)依据一段文本制作表格2. 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加工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某一详细的数据,可把这一数据绘成折线图 (B)须要分类统计的数据,可进行分类汇总的处理 (C)须要反映相关事物所占的比例,可将表格数据处理成饼图 (D)须要形象直观地表现事物的变更状况,可将表格数据处理成折线图 3 下列各选项是我们常见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其中 不属于模式识别。 (A)语音输入 (B)手写输入 (C)光学字符识别 (D)机器翻译 4计算机中广泛应用的数字化声音文件有两类 ,下列属于声音文件的是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