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24213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一面教案苏教版2、一面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2、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难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即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方法:自学、互动交流课时分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一些字词,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献身革命关怀进步青年的高

2、尚品格。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献身革命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吗?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售票员阿累和鲁迅也是一面之交,但这一面却让阿累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1、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阿累,你们了解吗?把你知道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日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写于193

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 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2、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与阿累有过一面之交的鲁迅吧。对于鲁迅,我们以前曾学过有关他的文章,你还记得吗?你知道他的为人吗?(学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 :同学们大多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要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

4、过“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的了解。投影学习目标学 习 目 标、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一些字词,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献身革命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一)、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三、自

5、学指导(二)自学指导(二)1、先在文中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并标上序号,然后朗读一遍。2、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远景中景近景描写特征写法学生读有关文句(三处)。比较三处语句的不同之处。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三处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

6、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互动交流(一)4、这三处外貌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瘦,6处写“瘦”。5、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6、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呢? (精神很好,没有

7、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精神矍铄、意志顽强教师小结:同学们,鲁迅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这不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吗?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四、当堂练习:教师指导语: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请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人物肖像中各选一幅,通过你的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能凸显人物的思想性格为最好。 参考:齐白石 爱因斯坦 普京 赵丽蓉五、板书设计: 一 面远景:(在暗处) 瘦 粗线条勾勒中景:(在近处) 瘦但精神好 局部细致描绘近景:

8、(面对面) 瘦,“一”字胡须 特定镜头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交谈中感受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的高深品质。 2、在记叙中适当的议论深化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掌握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过程:投影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从人物的交谈中感受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的高深品质。 2、在记叙中适当的议论深化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掌握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一、导入复习上堂课的内容。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写的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第一次作者是站在处,光线 ,而人物形象模

9、糊,作者只作了 的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景。第二次作者站在处,光线,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 景。 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_ 。 3.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写:一是;一是 。这些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性格和的精神。二、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找出“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内容并体会“我”当时的心情。按“课件”上的表格一边读课文,一边填表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见多媒体课件内容。)三、互动交流:1、在记叙中适当的议论可以深化人物性格,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第一次: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那种正直而慈

10、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第二次: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我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第三次: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第二部分的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语句工整,对仗,含义极其丰富:应该恣情地悲痛,但我们不愿,时代的责任感、鲁迅的遗志也使我们不能。事实上,这已经表达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鲁迅的死造成了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愿计算是因为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2

11、、“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是对老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是那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涵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任和希望啊!那么,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教师小结:是啊!“一面”给人的力量又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3、作者是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赠书给他,这表明鲁迅具有怎样的品质?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四、小结: 同学们,鲁迅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情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伟大的一生再次表明 :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我们要以鲁迅为楷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四、当堂练习:完成“同步探究”语段训练五、回家作业、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六、板书: 对话: 严肃慈爱 同志、朋友、父亲、师傅 敬佩感谢崇敬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议论: 突出人物的崇高品质七、教学后记: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