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922337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版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版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版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版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版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作业:1.3 唐山大地震节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吞噬啮齿装修相儒以沫B盲人养育枭雄袅袅炊烟C一瞥凋蔽哂笑日晒雨淋D窒息竹竿旗杆抗振救灾解析:选B。A.“相儒以沫”应改为“相濡以沫”;C.“凋蔽”应改为“凋敝”;D.“抗振救灾”应改为“抗震救灾”。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棚子里的一切都是“大户”公有的。人们相敬如宾,甘苦同尝。B马路上,逃难的人流熙熙攘攘向城外涌去,只听到纷乱的脚步声中夹杂着哭喊,整整闹腾了半夜。C并没有忘记自己身份的囚犯们墨守成规地立着,一步也不敢挪动。D傍晚,当男

2、人们拖着沉重的脚步走下废墟的时候,首当其冲映入眼帘的是那柱袅袅的炊烟。解析:选B。A.“相敬如宾”改为“相濡以沫”;C.“墨守成规”改为“战战兢兢”;D.“首当其冲”改为“首先”。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此刻,他们惊愕地望着久已不见的却不再是原样的一切:影影绰绰的煤矿井架、凤凰山的山顶而熟悉的街巷、民房,已经完全不可辨认。B所有的菜谱都由她安排:干力气活的人吃什么、伤员吃什么,她全计划着。C“五室婶”立刻做出决定,酒,给扒尸体的大哥们喝;板鸭和火腿,切下来炒菜;鸡蛋,给身体虚弱的退休工人和正在闹痢疾的青年工人。D“别哭了,”“五室婶”走来劝他:“这是天灾,不光你一个人,家

3、家都有难,得想开点儿!咱们还得挺住,还得好好活下去!”解析:选A。B.“干力气活的人吃什么”后面应该是逗号;C.“决定”后面应该是冒号;D.“走来劝他”后面应该是逗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以自身的智慧、自觉与自信为标尺,选择文化的走向,建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也会抛弃糟粕与毒素,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B古希腊时代之所以创造出维纳斯、持矛者、掷铁饼者这些千古不朽的雕塑,是由于艺术家对人的完美形体有一种衷心的迷恋所致。C尽管仍持谨慎态度,但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利益攸关者”,并认为中国参与重大事务的国际协调,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也意味着必须得承担更多国际责任。D梁启超、顾颉刚这些

4、学界巨擘都十分钦佩王国维,个中原因与其说是对王国维学识的赞赏,不如说是对王国维身上沉静优雅的知识分子风范的强烈认同。解析:选D。A项搭配不当。将“建造”改为“促进”或“推进”。B项虚词误用。“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不能用“是由于”。C项成分残缺。在“国际协调”后加“已无法回避”。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王遐10月7日是重阳节,无数中国老人和家人一起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望远,度过了这个和乐、温馨的节日。而74岁的吴兰玉老人,却和以往的许多个重阳节一样,独自忙碌了一天,捡回了一大堆废纸箱、饮料瓶。和以往许多个重阳节不一样的是,她如此忙碌不再是为了偿还沉

5、重的债务,而仅仅是为了活动自己的肢体。“我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我的腰、腿啥子就没得劲了。”她说。吴兰玉是兵团第二钢铁厂的职工家属,她的丈夫李升然、儿子李培川都是厂里的工人。自从1990年27岁的儿子不幸患上了尿毒症,这个家庭就走上了困顿、辛酸之路。儿子的肾移植手术需要10多万元费用,夫妇俩省吃俭用,一元钱一元钱地给儿子积攒手术费。因为极度的焦虑和营养不良,1995年初,李升然被确诊为肝癌。3个月时间,李升然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1996年,吴兰玉倾尽所有积蓄,又借了5.5万元钱,终于给儿子做了肾移植手术。但是,这一切努力并没能挽回李培川的生命,1999年8月,他因多种脏器功能衰竭而停止了呼吸。丈

6、夫走了,儿子走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数万元借款怎么还?坐在冰冷、昏暗的屋子里,没有经济来源的吴兰玉绝望至极。她找出儿子吃剩下的一堆药,一股脑儿吞下去,然后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但是昏睡了一天一夜后,吴兰玉竟苏醒过来了。知道自己没有死,她失声痛哭:“老天爷都不让我死,因为我还欠着债呀!”吴兰玉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她明白,欠债就要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吴兰玉逐个探访给她借款的姐妹,商定还款期限。“只要我活着,一定会一分不少地把钱还给你们。我吴兰玉虽然穷,但也要明事理、讲良心,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吴兰玉承诺道。这以后,吴兰玉便背着一个编织袋行走在街头巷尾,她决定靠捡废品卖钱来偿还5.5万元

7、借款。这个没有多少文化、没有什么技能、身高不到1.50米的60多岁的老太太,以孱弱之身、用这样的方式担当起了一个对她来说几乎无法担当的责任。吴兰玉每天天不亮就出门,黄昏时才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拾掇好捡来的废品,她喘口气儿,然后煮一碗没有油花的土豆面疙瘩汤,算是吃了一天里的一顿正餐。第二天她仍旧早早出门,把废品背到收废站卖掉,将换得的几元钱小心掖好,又接着走街串巷她就这样风雨无阻地捡拾着废品,重复着一个又一个艰辛、凄苦的日子。在居民区开小商店的唐坤莲借了1.2万元钱给吴兰玉,她的女儿后来也患了重病。知道吴兰玉的难处,唐坤莲没有上门催款。吴兰玉闻讯后非常不安。两年后,当吴兰玉把1.2万元钱悉数还给

8、唐坤莲时,唐坤莲惊讶极了,不敢相信家徒四壁、孤单无靠的吴兰玉竟然把借她的钱全部还清了。那是吴兰玉还的第一笔借款,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笔借款。她说:“还完了钱后,我激动了好几天。我开始有了信心,晓得我用自己的双手在有生之年还清所有借款,是可以做到的。”攒钱、还债,这是吴兰玉9年来唯一的生活目的。9年来,她没有买过油,没有买过肉,一日三餐都是馒头、泡米饭、面疙瘩汤。9年来,她没有添置一件衣物,她的衣服大都穿了几十年,破损了缀上补丁再继续穿。她把卖废品、打零工所得的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攒够了一笔欠款后,就立即给人家送去。住在附近的许多居民都热诚地帮助着吴兰玉,他们经常给她送来一些面粉、大米和油、盐等生活

9、用品。邻居樊焕成说:“这个老太太很坚强,很厚道,不管多苦多难,她都重信义、守信用,这一点让我们十分敬佩,我们能帮她一把就帮她一把。”当地领导都很关心吴兰玉,她的儿子离去后,就给她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去年春节,兵团民政局局长刘钢来到吴兰玉家,见寒冷的季节家里竟然没有烧火炉,刘钢的心里一阵酸楚,第二天就给她送来了一吨煤。今年春节,民政局想方设法资助了她5 000元钱,帮她给最后两位借款人还清了债。“我从心里感激这些领导,要不,我还得苦熬两年。”吴兰玉告诉记者,“以后的日子不会太难了,我要好好地活着!”稀疏的灰发下面,老人那张曾经写满了苦难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本文获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报纸通

10、讯类一等奖,有删改)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吴兰玉老人捡拾废品,再叙老人不幸的遭遇,属于设置悬念法。B这是一篇感人的人物通讯,作者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精神为目的。C文中写吴兰玉老人在丈夫和儿子死后,一个人拖着近乎天文数字的债务生活,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老人的同情。D吴兰玉老人一直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精神背负着还债的责任,这正是这个社会需要歌颂的诚信精神。E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也表现了一人有难、大家共担的和谐社会中的邻里关系。解析:选CD。C项“引起人们对老人的同情”理解错误;D项“一直”不符合文意,文

11、中也写了老人脆弱的表现。6文章开头从重阳节写起,有什么用意?答:_解析:结合节日的特点和“无数中国老人”在这一天的生活情况,以及下文写吴兰玉老人这天的生活,可以理解这样开头的用意。答案: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是老人们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幸福节日,以此反衬吴兰玉年复一年艰辛度日、独自过节的凄凉;又以这个不同往日的重阳节还清了债务的轻松,来引出下面的故事。7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是吴兰玉拾荒还债,为何还要写其他人对吴兰玉的帮助?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这是文中的一处侧面描写,可以结合侧面描写的作用分析。答案:体现通讯的真实性。吴兰玉能够早日还债,源于她自己的坚强诚信,也离不开领导和乡邻(社

12、会力量)的帮助。从侧面体现吴兰玉人格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吴兰玉的坚强、守信,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钦佩,才有了他人无私的援助。8试从标题的角度探究这篇通讯的社会价值。答:_解析:这篇通讯的标题与一般通讯不同,它一方面概括了人物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借此对社会的呼唤。能结合人物精神和社会意义分析即可。答案:本通讯用主人公的一句话“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作标题,简洁、朴实,有人情味,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直接体现“诚实守信”这一主题,它所传达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能激发读者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讯以此命题,意在体现舆论媒体的积极导向性,使我们看到诚信缺失的今天,有这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力量存在,

13、能够唤起人们心灵中善良守信的一面,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从更深层次上引发人们去思考。三、语言表达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尾。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_。答:_解析:结论应从作者(或作品)和读者两方面加以概括,答到“留白”和“参与”类的意思即可。如“留白”也可表述为“留有一定空间(想象空间)”“留下悬念”等,“参与”也可表述为“读者自己思考(思索、发散思维)”等。两者的顺序不论。如只用一句话表述,但包含了两方面意思也可,如“文学作品要留给读者自我思考、抒发见解的空间”。答案:(示例)文学作品要有留白,以便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10结合文意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横线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且前后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我不知道风声中夹杂着多少自远古而至的呢喃,_,我更不知道眼神中迷离着多少为心灵而生的迷茫。我未曾欣赏过瓦尔登湖满天的星河,_,我更未曾触摸过乞力马扎罗山下静卧的雄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