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922086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的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长的影响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要想减负不减质,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也 就意味着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更高,对学前教育也提出 了新的要求。一、回归初心,探寻教育的目的1、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 性,减少教育内卷,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从国家 近几年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中可以看到,增加公办资源, 扩大普惠性民办资源,是必然趋势。结合此次“双减”政 策,可以窥得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路径:杜绝提前教育和

2、 课外超前教育,以普惠园、公办园为主要抓手,将重点放 在“在幼儿园园内不断提高学龄前教育质量”的方向。学 前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孩子们可以得到满分的成绩,而 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可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心理健 康,充满学习力的人,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重点。2、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开端,是为终 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促进幼儿发展 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只有回归教育的初 心,才能寻求更长久的发展。寻回初心,必先懂得教育的 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形成以 家

3、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一 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大教育环境,更好的为国家培养高质 人才。二、教师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持续学习、不断进1、“双减”政策下,首先需要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 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游戏化”,以游戏为基本 活动。2、“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和新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知 识和专业能力。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不 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主体,真正 为每一位幼儿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培养孩子 良好的品质,包括学习品质,社会品质;培养孩子的社会 性,引导他适应集体,尊重集体,

4、融入集体;锻炼孩子的 能力:生活能力,执行能力,劳动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将 来成为一个具备学习能力、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真正对家 庭、对社会有用的人。3、教师更要立足于“教育即生活,不能只把集体活动 看作是幼儿的学习活动,而应该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 节都赋予教育意义,要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三、幼儿园到底学什么、怎么学?“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 担,更重要的是真正引起家长对教育的反思,帮助家长了 解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不从根本上帮助家长形成 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会仍 然存在。那么,幼儿园到底学什么、怎么学?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

5、是游戏模式,不是 教学模式。所以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原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许多家长认为只有“集体上课”才是学习,只有学会 了多少汉字,会算多少加减法,会背多少古诗词才是学习 学习不等于学到知识的数量,学习的成果也不只有分数。 事实上,幼儿园的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方方 面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教育内容与要求是这 样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 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 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 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 展。幼儿园里教什么,是由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当下以 及未来的生活需要

6、决定的。任何超出孩子认知发展规律的 超前教育、灌输式的教育、机械性的重复训练、片面追求 数量和分数的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学习的发生,反而可能 阻断知识、经验的生成。四、“双减”之后家长应该如何做?“双减”之后,家长能够做什么,又应该怎么做呢? 优异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双减”政策之下,家长要做到:1、明白双减”的意义。“双减”的意义在于,让学生 的学习回归校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把生活还给学生和家长, 去体验更多地生活中该有的精彩,而不是在所有的休息时 间辗转在不同的培训机构;要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让教 育回归本真,回

7、归人 。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的儿童观 教育观,才能减轻家长焦虑、消除教育“内卷”现象,最 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减。”2 、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童年兴趣;双减政策下孩子的学 习靠什么?威廉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 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就是“内驱力”,它决定了孩子是 否能灵活地学以致用,是否能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长久的 乐趣,很多父母曲解了“内驱力”,认为对学习的热情才 叫“内驱力”,其实“内驱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正是 多数家长认为的“无用的兴趣”,这种于童年自然生发的 兴趣,是孩子 “内驱力”的重要源头。作家黑柳彻子从小 就是个“不守规矩”的女孩,刚上小学一年级就被学校劝 退,在妈

8、妈的帮助下,来到不用循规蹈矩的“巴学园”后, 她欣赏有趣的事物,做自己喜欢的事,最终激发出内在自 驱力写下自传名作窗边的小豆豆。2、根据孩子特点调整教育方向。学龄前儿童已经进入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成长阶 段。这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探索,让孩子自己寻 找答案,引导孩子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成长,并享受其中 的乐趣,而不是用一个常规的标准答案,堵住孩子喷涌而 出的想象力。3、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形成一个 良好的家庭氛围,带孩子参加一些他喜欢的文体活动。培 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制定一个学习的 刻度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过去的很多年,分数几乎就是教育的全部。今天,当 “双减”为功利教育踩下“刹车”后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什么是教育的本来面目?教育路漫漫,“双减”政策,也 许不能完全彻底地消除焦虑和内卷,但如果能让教育更接 近本质就是一个好的开始。鲁迅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 陶先生也曾倡导“解放孩子”,教育的本质从来就不是成 绩的筛选而是在培养知识能力的同时,让孩子追寻自我价 值和人生幸福,可以肯定的是“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减 轻孩子的成长压力,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但并不意味着 减轻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责任。而是缓解社会教育焦虑,强 化学校职能和教师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