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21570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水獭/树懒 承载/三年五载 深情厚谊/苦心孤诣B厘清/黧黑 档案/兵来将挡 林深路隘/有碍观瞻C竹篙/蒿草 筵席/掩耳盗铃 排忧解难/难能可贵D蓦然/招募 喟叹/问心无愧 满腹经纶/羽扇纶巾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遗憾 寂寞 消火栓 断章取义 甘之如贻B渺小 伫立 金钢石 形销骨立 因噎废食C陀螺 忌讳 打圆场 铺张扬厉 适得其反D搭档 视查 黄粱梦 众志成诚 以身作则3. 古诗文默写。(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 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李清照遭受国难家难时要“

2、”(渔家傲)表达的是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 ”(春望)的慨叹。(3)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我们钦佩武汉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更敬仰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 ,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情怀。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题目一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性格常同中有异,请结合下面两个章回内容,分析武松和李逵的“同中有异”。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题目二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请结合艾青太阳诗

3、歌,具体说说“太阳”在诗中的寓意和表达的情感。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般来讲,医用外科口罩分三层, 。最外层为防水层,可阻隔飞溅的液体;中间为过滤层,可有效阻隔0.31.0pm的微粒;内层为吸水层,可吸收佩戴者口鼻的水气。能否正确佩戴口罩,成为隔离病毒的关键。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吸水层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戴好之后捏一下鼻子上面的金属条,保证严密隔离。(1) 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 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近日,全国首部战“疫”个人诗集战疫九歌公

4、开正式出版发行。这部献给战“疫”一线的生命赞歌,由诗人秋月组合肖明葵、王继秋创作完成,分为家国、情牵、鼓角、共济、颂歌、悼惜、众生、凝思、祈愿共九章,以诗文、视频和音频全媒体形式向读者立体呈现,为战“疫”加油,为人间大爱与真情发声。该诗集有40首诗歌,计3万6千多字,5千多行,诗句优美灵动,深情感人,是一部向生命致敬的优秀文学作品。材料二:漫画(见如图)(1) 请给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2) 材料二的漫画作品获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简要分析其获得好评的原因。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在诗意之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流传千古。

5、寒山,石径,白云生处,人间烟火,构成清幽静美又不失生气的画卷,最终化为经典的审美意象。但,在诗情之外,其实有更值得关注的话题白云生处的人家,究竟是怎样生活的。产生这个想法,源于夏天在贵州的一次采访。正安县,石志村,一个村民散居山上山下的小村落,也是当地脱贫攻坚的前线。抵达石志村是一个阴天的下午。站在山脚下,当地干部对着面前的青山,一一指给我看:远处那几个房子,是我们村;那边半山腰,那一片房子,也是我们村;那边那个山尖尖,露出一点屋顶那个,对对对,也是我们村我眯起眼睛眺望,厚重的云层遮住了夏日阳光,雾气缠绕在山间。几个灰色红色的屋顶,在绿色山体与乳白色云雾中影影绰绰,恍惚间有几分避世而居的幽远味

6、道。但我意识到,我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定睛再看,层林之间并不见道路,山上的百姓怎么出门?当地干部笑答:有公路,新修的,树木挡着呢,但是早些年,可是真没有。我们坐车往山上去。果如其言,绕过几道弯,一条新修的硬化路进入眼帘,沿着凌空延伸的电线,蜿蜒向山的深处。当地干部一路介绍:石志村一村之内,海拔落差超千米,以前,交通一直是个大问题。因为不通公路走不了车,物资流通只能靠人力,大物件进不去也出不来。住在高处的几户人家,靠山里的方竹笋等物产为生,论收入其实不算穷,家具家电也不是买不起,但是买了却运不进来。山上有人生病了,多是靠村医走访问诊。而村医出诊,想把整个村走一遍,要天亮出门天黑归,一天绝大多数时间

7、都在爬山。这几年,省里推进硬化路“组组通”,分散居住的村民终于享受到车开到家门口的幸福生活耳朵里听着,心中便生出点感慨。“白云生处有人家”虽然如诗如画,但对于这些世居山上的群众来说,生活的富足与便捷,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可是在此之前,我虽也在不同的地方眺望过不同的山中人家,却只是在心里感慨过诗情画意,而从未思考过“诗中人”“画中人”的生活,而我们精准扶贫的干部就多了这方面的思考。在精准扶贫的当下,我们的扶贫干部知道要“修旧如旧”,要“看得见乡愁”,更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面不仅有美好的传统意象,更有事关百姓福祉的发展要义,诗意与现实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譬如石志村的一项重要物产方竹笋

8、,并非种植而是野生,正因为这片幽静青山没有过度开发,使得方竹林得以安宁生息,多年来竹笋才盛产不绝,可以说是山之静美带来的实惠;又譬如,山脚下“稻田养鱼”的生态农业,竟引得常居江湖湿地的鹭鸟频频光顾这片大山,“青山飞鹭”成为让人难忘的生态景致。在石志村崭新的硬化盘山道上,当地干部还说起一件事:之前没有路的时候,许多山上人家多年住在旧居,有时并不是因为盖不起新房,而是因为送建材上山的运费甚至比建材本身的价钱更高。而今,沿着硬化路盘山而上,路边处处可见村民热火朝天盖新房的情景,为这座青山带来了火热的生活气氛。这种火热的气氛让人感动,这其实就是充满时代气息的新诗意。(作者:贾飞黄)(1) 选文从“我”

9、的视角讲述石志村发生的变化,请简述这样写的好处。(2) 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第段划线句子。(3) 文章第段写石志村的交通状况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具体分析。(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在诗意之外”的理解。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农历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历法一般被称作“公历”,是发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历法。而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另一套被称为“农历”的历法。公历的元旦是值得庆祝的节日和一个新年的开端,但中国人内心中更加认同的“新年”,则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中国人最重视的端午、中秋等节日,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确定的。在公历产生的源头,月的

10、长度也是基于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的,但在其后的演化中,公历不再寻求每月的长度与月相变化周期相符,而是追寻每年的长度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尽量相等。像公历这样以太阳公转为基准确定的历法,被称为“阳历”。而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各月的十五,人们看到的都是圆月,每个月的初一,人们看到的都是一轮新月。在农历中,每年的基本长度为12个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为了让季节与月份的对应关系保持相对稳定,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

11、变化、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被称为“阴阳历”有时,人们习惯把农历也称为“阴历”。但严格来讲,农历并不是只考虑月相变化的真正意义上的阴历。现在使用的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虽然详细内容已经难以考证,基本可以确定在战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了黄帝历颛项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这六种历法,被合称为古六历。这些历法构造的基本原则相同,均是在与月相变化相关的朔望月的基础上,通过19年中设置7个闰月的方式调整年的长度。其区别在于岁首位置的不同,也就是一年开始位置的不同。秦国将全国统一后,也将自己使用的颛项历作为全国统一的历法进行实施。汉朝建立之初,各项制度都沿袭了秦朝的做法,颛项历继续得以使

12、用。但由于颛项历对朔望月的计算不是非常精密,一百多年来累积的误差,使得十五晚上月亮不圆的现象开始出现。公元104年,一些负责观星的官员发现,当年十一月中的一天,诸多与历法有关的天文现象将在那一天集中发生,是理想的改历机会。于是,汉武帝下诏书召集天文学家开始改历,形成了太初历。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完整统一、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这部历法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十一月,以正月为岁首,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在这部历法中,还首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目前仍然在使用的24节气。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为基础制定的。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约15度,

13、则会到达一个新的节气,这样一年里就会有24个节气。因为地球上季节的更替与太阳公转相联系,所以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此外,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将被加入一个闰月。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在太初历之后,历法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历法,进一步解决了历法测算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制定乾象历的东汉皇室子弟刘洪,就发现了月球的运动并不均匀这一事实。而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制定大明历时,把岁差的概念引入到了历法之中,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确定冬至点的位置,

14、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由元代郭守敬组织制定的授时历中提出365.2425天为一年,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年的周期只差26秒,登上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最高峰。目前我们使用的农历,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测算的,而其基本指导原则来自于明末崇年间编写的崇祯历书。(作者:李会超)(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 依据第段画线句,并联系全文说说“闰月”是什么意思?“特定的年份”是怎么确立的?(3) 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由元代郭守敬组织制定的授时历中提出365.2425天为一年,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年的周期只差26秒,登上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最高峰。9

15、.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问题。(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