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92088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彝族民俗风情调查报告篇一: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杨艳芳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 望1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 析-1 -彝族火 把 节 民 俗 基 本 分 析-1 -彝族火把节为何 为 民 俗 以 及 所 属 类-1 -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 群.-1- 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2 -彝族火把节传承情 况-2 -内涵文化情况-3 -彝 族火把节民俗变异情况分 析-4 -群众参与度变 化-4 -形式变 化-4- 社 会 交 往 内 涵 变化-4 -影响彝族火 把节民俗传承变异的因素

2、分 析.-5- 受环境与人 口的影响-5 -受文化的创新与 移 入-6 -文化的丧 失-6 -因 人 类 价 值 观 的 改 变-6 -我认为30年后 的彝族火把节民俗的传承情况.-7 -将会继续保留、消亡及会保留但有所变异的习俗-7 - 发生 这 些 变 化 的 原 因-7 - 火把节的 社 会 教 化 功 能 的 扩 大-7-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7 - 娱乐功能的扩 大-8 -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 千多年。火把节一般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

3、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 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 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 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 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 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 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彝族火把节民俗基本分析火把节是彝族自己的传统节日,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 姿多彩,节日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包涵着各民族的 文化现象及其深层的文化精神

4、,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色 彩,是云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最集中、最充分的 体现。在全球化文化盛行的今天,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 逐渐消亡,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少数民族节日,是各族人民 艺术文化的显著表征和重要载体,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彝族火把节为何为民俗以及所属类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来源于绚丽多彩节日背后浓郁的人文精神,及其深层凝聚和高度浓缩的文化价值。在 火把节期间,各家各户不仅要祭祀地神、谷神,还要祭祀祖 灵,举行摔跤、赛马、斗牛羊、打跳、选美等各种民间游艺 活动。彝族传统火把节,是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共同 的节日,在彝族血缘认同难以为续的现实语境下,火把节是 进

5、行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也是彝族传统文化活性传承 的重要机制。彝族传统火把节,具有祈求农作丰产,进行礼 德教育,实施民间文艺传承以及整合彝区的文化意义。彝族火把节是一种精神生活民俗,彝族火把节代表着彝 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彝族的火把节来 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 魔王双脚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 保护了拍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 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群彝族分布在云贵川,大多数地方每年都会庆祝火把节。其中四川凉山州西昌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凉山州其

6、他县和乡 镇也会举办大大小小的庆祝活动,”火把之乡”普格县和布 托县两地火把节也是值得参加的。云南楚雄、昆明石林等每 年也会举办火把节。不论男女老少,到了火把节都会穿上节日盛装,点起火把,载歌载舞。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火把节是流传在地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是彝族 人民的年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举行,节日 时间长短不一。节日期间,节日活动中都要燃篝火歌舞,举 火把游田地,具体内容和形式各地、各支系不尽相同。在民间,大多数地方节日过三天。彝家村寨欢庆祝福、 一派喜气,邻近的村寨约定地点举行节日庆祝仪式。节日当 天,彝家人以事先准备好的用松树做成的火把,分别向家堂、 家人、灶房、畜厩

7、、家门、田间地头祭祀,各处撒一把火把, 祝福家人平安、家畜兴旺,祈求驱害除虫、五谷丰登。之后, 走亲访友,村邻串门、相互祝福,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合家 欢宴。夜晚,火把通明,人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节 日。第二、三天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集体游乐、斗牛、摔 跤、打磨担秋、唱歌跳舞等庆祝节日,有的持续数日。节日 期间,除庄重的祭祀活动和热烈的歌舞、文体活动外,彝家 人还烹饪美味佳肴,邀约亲朋好友聚饮,唱酒歌、欢庆自己 美好的节日。席间,有卜卦的习俗。席毕,大家围坐在火塘 边,老人给小孩唱古歌(讲述彝族的历史)。彝族青年男女 则会成双成对出现在篝火旁、松树林中、姑娘房里谈情说爱。少数地方节日过三天

8、以上,有的地方还进行地方特色的 歌舞表演。双柏县罗武支系的彝族,火把节从从农历六月二 十三开始至二十七日结束。双柏县法小麦地冲一带的彝族, 火把节还要跳源于彝族原始的虎崇拜的“老虎笙”,场面壮 观热闹。禄丰高峰地区的彝族,火把节从六月二十日开始二 十七日。永仁凉山的彝族,火把节别具风格,从六月二十四 日下午人们吹响牛角号开始,开展对唱、歌舞、跳脚、摔跤、 赛马、射弩、打秋千等活动,一直到六月二十九日才结束。 武定一带的彝族纳苏支系过火把节还有斗牛、摔跤、打磨担 秋等活动。元谋小凉山一带彝族的火把节要唱掌火歌、赞 火歌、冲门歌等。彝族火把节传承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人的思想大解放,中国的节

9、 日传统不仅得到了复兴而且也在被不断创新、发展和合理利 用。彝族火把节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复合性的文化 表现形式,居于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的核心地位,彝 族服饰、彝族银饰手工技艺、口弦音乐、民族体育竞技与游 艺、民间歌舞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都附丽于、展现 于完整性的节庆活动之中。早在XX年,彝族火把节就被国 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后又入选 “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旅游业的广泛 关注。XX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 廊总体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专项规划。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项目之一,彝族 火把节

10、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广泛传播的社会影响,亟 待总结和提炼丰厚的文化底蕴,进而不断丰富新内容、发展 新形式、开辟新渠道。内涵文化情况彝族史诗梅葛说:“地上没有火,天上龙王想办法, 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火。”火与彝族生产、 生活的关系极大,特别是彝族大部分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刀 耕火种,防寒和御兽都离不开火。如防止野兽糟蹋庄稼,常常 是晚上在庄稼旁燃起大火吓唬野兽,所以在彝族文化中强烈 地表现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这种现象表现在过火把节、祭 祀火、火禁忌等行为上。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在逐步提 高。彝族人民已认识到火是可为人类服务的,并成了人们生 活、生产中不可缺

11、少的伴侣,因而对火怀着感激之情并加以 崇拜。但是,火也是一把双刃剑,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给人 们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因而人们一方面在使用火,一方 面也在思索:如何去尊重它,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该怎样 做才不会触犯它,不使它发怒,不给人类带来灾难。这样一来, 火一下子从一个实体的自然物,变成了似乎像人一样是由其 思想和感情来支配行动的“灵”物了。他们认为凡是火所做 的好事和坏事,都是火的“灵”在起作用,火具有博大的威力, 甚至认为火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所以用火驱鬼除邪是理所当 然的事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集中在火把节期间进行,使彝 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得到了集中展示。在许多彝区,火把节期 间,

12、家家门前都要竖一个火把。通常选一棵松柱,并用松枝和 干柴层层围成一个巨大的宝塔式火把,上面插花挂果,有的 还插着写有“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等字样的红绿彩旗。 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响,男女老幼便端着米酒、炒豆等食品 汇集广场,大家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 天。老人们举杯畅饮,谈古论今;年轻人围着火把翩翩起舞, 纵情歌唱,尽兴欢乐。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祭神祭天、祈年丰收、送 邪恶为主要风俗内容。近年来,随着傩文化研究的兴起,云南 省禄丰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 交通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很少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全乡大部 分的彝族,仍过着一种原始、古朴而又神

13、秘的生活。高峰乡 的火把节内容丰富、系统严谨、保存完整,最具特色的是该 村的祭祀民俗活动,也就是傩仪驱鬼。大、小花箐村的火把 节包括祭祖、开光、祭天、耍火把、避邪驱鬼、送火把等六 个部分。其中歌舞自始至终穿插在内。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许多彝区火把节的规 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它必将成为更能反映文 化习俗的重要节日。彝族火把节民俗变异情况分析群众参与度变化在之前是每个彝族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彝族火把节,大家 一起载歌载舞,历时三天三夜,在彝族人心中火把节犹如过 年一样重要。而现在,多数彝族人聚居的地方过节场面没有 以前热闹,本地的彝族人参与程度明显下降,反而是受到旅 游因素的影响

14、,外地人会比较多一些,总的来说,现在的火 把节流于形式,没有以前祭祀的神圣感。形式变化火把节期间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射箭等体 育活动及选美、歌舞等大型的文艺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基本 上都是来源于彝族起源神话或彝族英雄神话,是彝族人长期 以来对远古祖先的认同,体现出民族意识的觉醒。为纪念祖 先的英雄事迹,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 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然而现代人过火把节,这些文艺体育活动真的只是象征 性的走走形式而已,活动创新不够,内容陈旧,形式单调, 缺乏文化内涵,参与性不强,不能真正调动人们的兴趣。尤 其是现代的彝族年轻人,普遍感到过火把节没意思,没劲头, 过

15、不过一个样,但却一味热衷于“洋节日”,把自己本民族 的节日束之高阁。当地政府有意识地出巨资制作大型火把节 晚会、电视直播之类的“节日大餐”,以引起人们对节日的 关注和重视。豪华的舞台布置,震耳欲聋的声响,四射刺眼 的灯光,使人们只感到震撼,难找到欢乐。其实火把节庆应 该通俗化、民俗化、自主化、少花钱,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感 受到节日的喜庆欢乐。以凉山州甘洛县为例,火把节是当地 彝族聚居区重要的节庆,但是过节时过去那些丰富的活动内 容不见了,现在只剩下大吃一顿和看火把节电视晚会。这一 现象冲淡了火把节传统文化内涵,损害了可以全民共享的美 好传统文化主题。社会交往内涵变化节日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了进入社会和进行社 会知识交换的渠道,提供了共享社会知识的一种方式。火把 节期间的祭祀、各种娱乐体育活动、走亲访友、互赠节日食 品等都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彝族人通过这些传统火把节 活动让每个人不断进入特定知识交换的体系当中,了解社会 关系、社会伦理知识。古玛林子的小说阿朵美中的火把 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彝家隆重的节日 庆祝,和大多数汉人的春节一样热闹。人们喜气洋洋,脸上 堆满了笑容。他们自发地形成几个大的场地,有的斗牛,有 的斗羊,有的斗鸡,篇二:彝族传统文化报告彝族文化姓名:勾伟籍贯:贵州大方家乡所在地:大方县小屯乡班级:电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