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汕头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风筝教案 人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2061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广东省汕头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风筝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广东省汕头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风筝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广东省汕头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风筝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广东省汕头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风筝教案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广东省汕头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风筝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广东省汕头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风筝教案 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风筝(鲁迅)教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会分析、理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句子。2、体会作者用词达意准确、形象地来描写人物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特点。3、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学习作者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难句,对“精神的虐杀”的深刻理解。2、掌握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

2、: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介绍作者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想以此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3、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二、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丫杈y ch 可鄙k b 虐杀n sh 笑柄xio bng 瑟缩 s su 点缀din zhu 宽恕kun sh 嫌恶xin w 什物sh w 苦心孤诣k xn g y自学指导(一)(时间6分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

4、、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3、理清课文脉胳 明确:第一部分(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

5、忆。 第二部分(311)回忆“我”毁坏小兄弟风筝的前后情景。 第三部分(12)由故乡的春天,回到现实的冬天,结束回忆。三、探究文本自学指导(二)(时间10分钟)1、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2、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应该怎样理解?3、“我”懂得了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了什么?4、“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沉重?1、明确:鲁迅不是天生的智者,也受过传统观念的影响,但当他接受了新思想后是知错能改的,文中充满了自省的精神,同时他也感叹了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剖析了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虐的原因。2、明确:“虐杀”原指“虐待人直至死亡”,在这里是指禁

6、锢儿童的天性使其完全泯灭。从这一幕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敌不过我的”可见,兄长权力是以暴力为基础的,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鲁,字里行间透露着自责之情。而弟弟呢,兄长不许放就不放,只得偷偷做,一旦被发现惊慌失措毫不抗争,风筝被毁坏,觉得理所应当,除了绝望,毫无辩言。3、明确:一旦接受了新思想,就认识了错误,设法补过。不因为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是受了旧思想的影响而宽恕自己,更不因为时间久远了而不了了之。心情的沉重说明是在严厉的解剖自己,说明他的为人严肃认真。4、明确:这是又一层意思,被虐杀者并不认为是被虐杀,对兄长的行为感到合情合理。偷偷的

7、做风筝说明自己也认为游戏是“不正当的行为”,被发现后自认该罚。他的麻木令虐杀者更加的肆虐,这令作者觉得“悲哀”。所以鲁迅觉得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四、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2、动态基础题。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补充资料:周家在绍兴生根七百年,早已是巨姓望族,占地1万米,房屋上百间。1893年,在北京任小京官的(周树人的)祖父周福清因考场行贿案,被光绪皇帝判了死刑。(周树人的)父亲周风仪变卖家产,保下祖父,却使周家极速败落。周风仪怕连累孩子,便把周树人兄弟安排到离绍兴城不远的大舅家。半年后,周风仪死,周氏三兄弟成了孤儿,孤儿寡母不久就受到同宗长辈的欺压。(鲁迅时年12岁)郭谦绍兴周氏三

8、兄弟,海南出版社二、探究文本自学指导(一)小组讨论探究(时间10分钟)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4、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又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1、明确: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然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我”看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了小

9、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起下文。2、明确:不矛盾。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侯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的气息,所以又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3、明确: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弟弟管的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精神的惩罚,良心的谴责,可谓“不幸”。4、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为无法补过而一直沉重下去,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10、。 三、分析语言 学习文章用词准确、形象的表达方法。 例: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希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明确:“瘦得不堪”形象地勾勒出小兄弟多病的身体形态。 “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显出了小兄弟聚精会神、仰着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 “惊呼、跳跃”更逼真地写出了小兄弟喜欢风筝到极点。这段文字综合运用肖像、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的形象。 在课文当中找出一些语句品味一下。四、合作探究自由发言:你与家人有过误解与冲突吗?你如何看待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五、作业1、随作题目:这是一只_的风筝2、动态拓展阅读题。板书设计:风筝 鲁迅 在故乡童年时 我: 践踏了弟弟的一只风筝(精神的虐杀)悲哀(基调) 弟弟: 绝望 (被虐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