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1907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迁中的家园(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技能目标:相互学习,相互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表达感受。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干涉,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创新目标: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教学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

2、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教学过程:(本课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风景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一、组织教学:大自然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人类的生息繁衍会在上面留下什么痕迹呢?让我们循着时间的线索,了解居住的变迁,畅想未来的家园。二、欣赏、感受:1、欣赏图片 创设情境畅谈感受(5分钟)在优美的音乐中,课件中展示一些老房子和一些有名的建筑风景,让同学们看到常州的旧容新貌,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谈感受。通过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各色建筑物,为后面创作做好铺垫。师问:你能认出这是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吗?你觉得这些图与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归纳出技法上的不同;角度上的不同。2、透

3、视:绘画术语。也称“远近法”。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中呈现出近大远小,最后都有一个汇聚点,比如乡间的路那条寂静的小路。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平行透视总有一组边和视平线平行,否则就是成角透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散点透视3、如何取景与构图:(1)、主题规律和均衡规律是基本构图规律:A、主题规律是指一幅画要有一个主题,构图时要适当安排,适当突出主题。B、均衡规律是指对比和统一的规律,即画面要有大小、主次、疏密、虚实、明暗、轻重等对比关系,同时要同属于一个整体中。(2)、常见的构图形式有: A、水平线构图B、垂直线构图C、三角形构图D、S形构图E

4、、辐射形构图 4、取景:选取自己认为最美好的物象作为主要描绘的对象,使画面具有远、中、近的空间层次,同时要注意色彩中亮、灰、暗层次的把握。自然物象的美主要体现在形象、色彩、肌理上。三者居其一就可入画,如能同时统一在一个画面中,那就美不胜收了。5、引领示范:教师示范画房屋的步骤,先整体构图,再画主要房屋轮廓,再画次要房屋轮廓,再画出周围背景轮廓,再从主要房屋到次要房屋到背景的细节勾勒,再着上适当的色彩。三、学生活动:选一幅作品进行临摹练习。教师提出临摹要点。四、发展活动:1、展示欣赏 相互评价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激励学生。2、教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在于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大家的展示,同学们都能绘制出很好的绘画作品,我相信只要你们做个有心人,定会发现你身边的更多的美,并能运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创造许多美来点缀你们的生活。使每一天都更加美丽。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