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标准细化解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158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标准细化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标准细化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标准细化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标准细化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标准细化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标准细化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课程标准细化解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课程标准细化解读第 一 单元单元主题位 置单元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容打下基础。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2. 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并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单元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

2、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课 题位 置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本单元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与“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

3、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建议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

4、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一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

5、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数学课程标准细化解读第 二 单元单元主题分数乘法单元分析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

6、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表达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表达与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单元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2. 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

7、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课 题分数乘法课时安排6课时教材简析本节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安排了6个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学习分数乘整数,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第二个层次学习分数乘分数,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法则。第三个层次学习混合运算的容,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顺序与运算定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与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

8、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1、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建议1. 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

9、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另外学生会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要通过判断、改错、对比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区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计算。2. 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例题、示、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课 题解决问题课时安排5课时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10、数据中含有分数,但数量关系与解答方法与整数相同,例如前面练习三中的2、5、7、9都属于这一类题目。另一种是由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新出现的,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本节主要教学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建议1. 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和掌

11、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的句子,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同时为后面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2. 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因为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特殊,而用线段图可以比较清楚的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一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会看线段图入手,逐步学会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课 题倒数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简析这部分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

12、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充分观察和讨论,找出算式的共同特点。(2)给出倒数的定义后,结合定义讨论倒数的特点,特别要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即倒数是表示两个数

13、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倒数不能单独存在。也可以结合判断题,如“73是倒数”对不对?以加深学生认识。(3)可以让学生根据对倒数意义的理解,说出几组倒数,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细化解读第 三 单元单元主题分数除法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主要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与化简比,与其比的应用。本单元的容和学生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与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以与解方程的技能有关。而比的初步知识,则要用到分数和除法的一些

14、基础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单元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 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课 题分数除法课时安排5课时教材简析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但由于分数乘

15、法的含义有了扩展,分数除法作为它的逆运算,具体含义也自然有了扩展。因此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可以用“同数连加”的实际例子引出两道除法题来说明,也可以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例子引出两道除法题来说明。考虑到后一类例子比较难理解一些,所以这里暂不出现,留到以后再进一步认识。教材选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前一类实例,引出两个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3、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