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之乎者也”做嫁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152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之乎者也”做嫁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之乎者也”做嫁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之乎者也”做嫁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之乎者也”做嫁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之乎者也”做嫁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之乎者也”做嫁衣 党艳萍文言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它艰涩难懂的翻译和较大的背诵量,一度让广大师生望而生畏。究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作者与现代学生之间存在着鲜明的时代落差、年龄悬殊和表达差异,也就是说,学生与文言文之间存在太大的鸿沟。而要跨越这条鸿沟,就必须创造学习文言文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语感能力。让 “之乎者也” 褪去陈腐外壳,换上新时代的嫁衣,与学生进行跨越千年的心灵沟通。一、气氛渲染法。学生不爱学文言文,主要还是恐惧的心里在作祟,所以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文言文学习氛围。例如学论语十则时,我先给大家讲了孔子与其学生子贡的故事,通过故事,一个博学正直而

2、又治学严谨的孔子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再学课文,就如同在聆听先生的教诲一般。还有像陋室铭这样的课文,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并且让这轻悠的乐曲伴随整个课堂始终。在恬淡悠扬的乐曲中,学生的心境渐渐平静、淡然,从而与刘禹锡一起静坐陋室,在青苔碧草之间,以丝竹佛经为友,以博学多才为傲,共同体验那高洁的情操。于是在不知不觉间,学生与作者便形成精神思想、情感境界的共鸣。二、角色体验法。初中教材所接触的文言文,大多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相关经历,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实现与作者的沟通。例如 童趣一课就是一篇童趣盎然的文言典范。导课中,我引导同学们

3、津津有味地回忆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范读中,我又声情并茂,甚至带上动作手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中,和作者一起拟蚊“青云白鹤”、游历“山丛草林” ,观看“二虫相斗”。或许是久违的童心被重新激活,学生们阅读的热情非常高,课堂教学也显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学生自然沉醉其中。在学桃花源记时,我让学生以渔人身份为大家做导游,学生兴趣盎然,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情节的梳理;而记者采访式对话,更加深了学生对渔人、桃花源人的情感体验,于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便不言自明了。三、情境再现法。对于写景抒情或者说明类的文言文,我们可以借助想象或实物图片,让文中情景再现于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理解。例如三峡、答谢中书书,都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

4、文。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尽量将书中优美的文字转化成风光宜人的景象,之后再将想象中的景象与优美文字结合起来,这样赏美景,读美文,真是其乐无比。在核舟记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略通文意以后,我将那个核舟的图片展示出来,直观又形象,学生很快便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并在对同桌的介绍中,不知不觉竟将课文背过了。许多学生惊讶地说:“老师,您太厉害了!”我也笑着纠正:“不是我,是你们太厉害了。”四、广积博览法。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一点一滴的阅读积累当中。所以教师不仅仅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背诵热情,指导背诵技巧,让学生对所学文言文进行背诵积累,

5、将语感的培养与提升渗透于平日教学中。另外,每学完一篇文言文,我都会给他们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或简单有趣的文章,像薛谭学讴、精卫填海、邴原泣学、原谷谏父等,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语感,又使他们收获到许多做人处事的知识。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五、分类整理法。如果说语感的培养是感性积淀的话,那么文言知识的积累则是理性基础。每学完一个阶段的文言文,我会组织学生对所学文言文中的常用文言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和特殊句式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既加深他们对所学文言文的理解巩固,又使其在整理归纳中得出新收获。所谓“温故而知新”便是这个道理。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教师只有多用心、巧设法,将文言国宝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挖掘出来,学生才能更加乐意走近它、了解它,并与之结成忘年之交,静心聆听它历经千年终不老传奇。 2010年12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