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15164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练习人民版选修3四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基础夯实1.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导学号52670060)A.美苏军事力量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解析:赫鲁晓夫的这番话反映出他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所以选C项。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苏联在美苏核力量对比

2、中处于不利地位,故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处于第一阶段,并非由对抗走向对话,排除B项;D项是表面现象,不能反映实质问题。答案:C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2.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两极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解析: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62年,与图片无关,排除A项;两极格局全面结束是在苏联解体后,排除C项;多极化趋势与图片没有关系,排除D项;从“亲切”二字可以看出美苏关系趋于缓和。故选B项。答案:B3.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

3、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解析:在20世纪6080年代长达二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互有攻防,所以B项表述较为全面和客观。答案:B能力提升4.下图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原因: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2)A

4、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在,如果你翻阅一下本世纪(20世纪)的历史的话,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也是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可以夺取波兰,英国可能不会作战,如果英国作战的话,在波兰遭到失败以后就可能不会继续作战;在朝鲜,显然朝鲜人没有想到我们会插手进去,而我们也没有想到中国人会插手进来。当你看到所有这些引起战争的错误判断的时候,然后你再看看苏联和美国在它们的信仰方面距离是如此之远。我们信仰一个独立自由和(由)各种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世界而你又把核均势加到

5、这场斗争当中。正如我以前说过的,这就是使得现在成为这样一个危险的时代的原因。美国总统肯尼迪广播谈话(1962年12月17日)(1)美国总统列举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等一系列例证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中“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指的是什么事件?(3)美国对上述事件采取了怎样的态度?结果如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出处中的“1962年12月”这一时间信息。第(1)问要注意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美国不想与苏联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美国总统的一系列例证无非是在警告苏联。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参考答案:(1)警告苏联领导人不要作出错误的判

6、断。(2)苏联把导弹运到古巴,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3)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摘编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材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

7、系材料三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摘编自战后国际关系史(导学号52670061)(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特政府的外交政策特点及实践活动。参考答案:(1)变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原因:经济陷入困境;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霸主地位动摇。(2)特点:对外采取强硬政策,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8、。实践活动:加紧对苏联的遏制政策。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的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社会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铲除法西斯残余势力。摘编自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1947年9月)材料二赫鲁晓夫调整了苏联对外战略。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总结报告中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还把苏联的对外政策概括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全面对抗的外交方针摘

9、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材料三布什说:“我们能结束一个相互为敌的漫长时代,写下我们两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建立一个新的伙伴关系和一种牢固的和平。”戈尔巴乔夫说:“在友好关系的新大厦上又加高了一层。”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认为:“白宫的主人今天头戴胜利者的光环骑在马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头戴的却是殉难者的光环。”摘编自对1991年7月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不同历史阶段苏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2)共青团真理报对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解析:第(1)问应首先明确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苏联三个历史阶段的外交政策,其次要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出三个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内容、特点。第(2)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参考答案:(1)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赫鲁晓夫时期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格局;戈尔巴乔夫时期寻求与美国全面缓和。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分别是:使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和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争霸的形成;促使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2)正确。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