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 (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1418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得 (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心得 (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心得 (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得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得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心理 突破教学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用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在快乐时,大脑中枢抑制消极情绪的部位被激活,这不仅可以使机体以逸待劳,而且有养精蓄锐之意。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回顾自己长期的教学生涯,我深有感触。一、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

2、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二、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

3、问题的能力。如:认识数字时,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6、7、8、9、10可以表示什么?这样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

4、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时候,就把相关内容制成卡片,课前就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或者抢答或者找朋友的口算训练。几分钟的口算训练,孩子觉得轻松、不是负担,乐意去做,经常进行这样的口算训练,孩子不用成天的死记硬背加减法和乘法表,孩子的口算能力在日复一日中得到提高,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孩子在课前就感受到成功,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的本节课的学习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性,向40分钟要质量。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作为教师的我,更应为孩子搭建好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