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会学文言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913222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会学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学生会学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学生会学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会学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会学文言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学生会学文言文 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会学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

2、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二、要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知识,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

3、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结合高考考点,文言实词重点积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虚词结合课本重点积累18个文言虚词,让知识成为一棵树,一天天生长,枝繁叶茂。三、鼓励学生学习推断实词的方法,如成语推断法、语境分析法、同位互助法、字形分析法等1、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虽几经演变,形体与意义的关系尚有迹可循,尤其是比较容易分析的形声字与会意字,占了汉字

4、的90%以上。汉字的形旁(表意)为我们推断汉字的意义,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例如:“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后汉书孟尝传)此句中的“籴”是会意字,是个很不常见的字,翻译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我们能从训释字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就应刃而解了:“籴”上为“入”,下为“米”,结合在一起就是“买进粮食”的意思。再如:“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句中“缳”是个形声字,形旁是“纟”,而形旁是“纟”的汉字意义往往与“丝”“线”“绳”等有关。再据语境看“缳”应该是“绳套”之类的意思,“投缳”就是“上吊”“自缢”的意思了。2、通假推断法通假字

5、,是文言文用字的常见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文言文之中,是造成文言文难读的原因之一。根据文言文的这一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一些看似让人费解的字在语流中的意思。例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苏轼教战守策)一句中“顿”与“钝”音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再如:“贼非吾主敌,盍趣降”句中“趣”与“促”音近通假。可以推断“趣”与“促”一样有“赶快”“急促”等义,“盍趣降”就是“为什么不赶快投降”的意思。3、同位互注法文言文中的排比

6、句、对偶句、互文句等结构相似的句子非常多,而处在每句中相同位置的字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根据文言文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已知词的意义推断出未知词的意义。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从位置上看“用”和“以”处于相同的位置,而“忠”与“贤”意思又是相同或相近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断“用”和“以”的意思也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故从“用”的词义可推断“以”的词义为“任用、重用”。“谷则异室,死则同穴”,从位置上看“谷”与“死”处于相同的位置,而“异室”与“同穴”意思又是相反相对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谷”与“死”的意思也应该是相反相对的。故从“死”的词义可推断“谷”的词义为“活着(的时候)”。4、

7、语法分析法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样,词与词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常见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修饰关系、并列关系、兼语关系等等。对实词所在的短语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该实词的意思。例如:“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通过结构分析,此句中的“鄙远”应该是个动宾结构,而“鄙”有“边疆”之义,据此,可以推断“鄙”在此句中应该是“把作为边疆”的意思。再如:“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根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馀烬”是偏正结构,那么“爝火”也应该是偏正结构;然后根据语境分析,无论“爝”是何意,“爝火”一定比喻“小火”(查字典可知“爝火”是“炬火”“小火

8、”之意),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5、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有个原则就是“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文言词义一定不能脱离语境。语境可分为内部(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和外部语境(整段文字或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必须借助这两种语境才能作出准确的推断。例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此句中的“借”字显然不能解释成“借来”“借进”“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之类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借三五本书尚合乎情理,岂有借“满架”书之道理?况且作者归有光出自书香门第,自然家中藏书不会少,大可不必借许多书读之。根据语境,这里的“借”解释为“堆积”“错乱地摆放”这类

9、意思为宜。“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句中的“乳虎”如果解释成“初生的小老虎”,就很令人费解。小老虎叫一声奶声奶气的,“百兽”怎么会“震惶”呢?根据语境将其解释为“乳哺期间的老虎”才合情合理。古语有“乳彘触虎,乳狗不远行”之类的话,其中的“乳”都是这个意思。6、联想推断法课文中选了大量典范的文言文,那里有丰富的文言词汇。如果我们既能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又能在阅读其他文言文的时候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求同析异的迁移,就会很容易地推断某些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若要理解“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的句意,关键是对“见”字的理解。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等结构类似的句子帮助推断。于是可以发现此类“见”是第一人称前置宾语。句意就豁然开朗了:“承蒙你顾念我,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再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要想理解句中的“行李”二字,我们可联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一句,于是可以推断“行李”是“出使的人”之意.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