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911726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变迁的考察以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为背景王 成 北京大学法学院上传时间:2008-4-27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变迁 内容提要: 2007年5月1日,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生效。本文以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生效后所谓“新交法第一案”为背景,对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变迁进行了回顾和考察。文章认为,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应当采二元归责原则。一方面,应当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原则,即在当事人双方有过错的情况下,采过错责任原则归责;作为补充,在事故的确是由机动车本身的高度危险造成时,采机动车一方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

2、让机动车一方承担一定限额的责任。 我国最早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归责原则的规定是1991年9月22日由国务院发布、1992年1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是,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进入人们视野,是从所谓的沈阳“撞了白撞”的讨论开始的。2004年5月1日生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可以看作是这一讨论的一个阶段性总结。2007年12月29日,第76条被修改。 本文以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生效后判决的第一例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回顾为背景,讨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前世和今生。1 一、吴军发等诉刘寰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及原被告的诉辩称 原告吴军发是本案受害人曹

3、志秀的丈夫,其他原告为受害人的近亲属。2004年5月9日20时55分左右,曹志秀在北京市宣武区南二环主路菜户营桥东侧步行由北向南进入二环主路横过道路时,适有刘寰驾驶京EN5276号“奥拓”牌小客车由东向西在主路内左侧数第一条车道内行驶。刘寰发现曹志秀,后在采取制动措施过程中,小客车前部与曹志秀身体接触,造成曹志秀当场死亡,小客车受损。2004年5月21日,宣武交通支队做出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曹志秀与刘寰负同等责任。吴军发等原告与被告刘寰对该责任认定均持有异议。同年5月11日,北京京安机动车检测场对刘寰驾驶的小客车进行了检测,结果为:1、整车制动力总和不够,不合格。2、左右大灯亮度不够,上下偏

4、差不合格。3、挡风玻璃破损。 原告吴军发等诉称:被告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而且汽车制动不合格,造成曹志秀死亡的严重后果。交通队认定各负百分之五十的责任,我们认为不公正。起诉要求被告赔偿丧葬费12022.5元、被抚养人生活费74480元、死亡赔偿金129920元、丧葬费81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元。 被告刘寰辩称:曹志秀横穿二环主路。在紧急避让时,我只得到不允许“奥拓”车行驶的车道内行驶。由于曹志秀的失误引发了这起事故,故她应负事故全责。对交通队的事故责任认定我有异议。同意按30%的责任比例赔偿,不同意其他诉讼请求。 (二)一审法院的判决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

5、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然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根据这一精神,车辆、行人应各行其道,在道路上行驶、行走时均应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本案交通事故发生地宣武区南二环主路菜户营桥为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机动车行驶的专用道路,非机动车及行人不允许通行。曹志秀出行时,在没有了解清楚所走路线是否允许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即横穿二环主路的机动车道。在行走时,又不能注意往来的车辆,以致发生交通事故,并在事故中死亡。曹志秀的行为违反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的规定,是引发此次交通事故的直接原

6、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刘寰驾车发现行人曹志秀时,其与曹志秀之间隔有一段距离。但其没有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迅速处理前方出现的紧急情况。而是在鸣笛后轻踩刹车,相信行人可在其车辆到达前走出机动车道,其未全面的、合理的履行避让义务,也未做到安全驾驶。同时,刘寰驾驶的机动车经检测制动力总和亦不合格。故刘寰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亦负有一定的责任。根据曹志秀、刘寰在交通事故中的过错,其二人应负事故同等责任,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义务。 依照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第119条、第1

7、31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第1款、第47条第2款、第61条之规定,判决如下:刘寰一次性赔偿给吴军发等原告各项费用156915元。驳回其他诉讼请求。2 (三)二审法院的判决 二审法院确认了一审法院确认的基本事实。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驾驶人、行人均应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规定,自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做到各行其道,安全通行。 本案中,刘寰驾车将曹志秀撞倒致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承保刘寰车辆的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死者曹志秀之近亲属在保险责任限额内具有法

8、定之赔偿义务。吴军发等在起诉时并未起诉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考虑刘寰与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存有保险合同关系一节,本院认为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保险责任限额50000元应由刘寰先行负担为宜,刘寰可于事后向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追偿。 对于超过保险责任限额部分,应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予以处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首先确定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减轻其赔偿责任的条件就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即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同时,机动车驾驶人采取了必要处置措施。 本案首先需要确定的问题是行人曹志秀

9、是否具有违反道交法相关规定的行为。依交通队对死者曹志秀之夫吴军发的询问笔录,曹志秀与吴军发在发现道路上汽车较多,行人只有其两人,道路中心有隔离设施的情况下仍横穿二环机动车主路,且在穿行时精神不专注,未注意往来车辆,其行为违反了道交法第61条之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道交法第62条之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故本院认定曹志秀之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其穿行二环主路的行为将其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是事故发生的

10、直接原因。 其次,刘寰在紧急状态下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刹车、鸣笛、避让,基本达到了作为机动车驾驶员在遇紧急状况时所应做出的必然反应。曹志秀行为违法以及刘寰采取的应变措施,共同构成减轻刘寰应负赔偿责任的条件。但减轻责任的幅度比例,则取决于刘寰在发现行人至将行人撞到致死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依刘寰在交通队的陈述得知,刘寰发现行人时与行人相距约100米,采取的措施是鸣笛、轻踩刹车而未及时踩死刹车,避让行人时与行人所行方向一致,且在采取措施过程中轻信行人可以快速前行避开其车辆,故而本院认定刘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不当之处,对减轻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比例不宜过大。综合考虑行人曹志秀以及司机刘寰

11、的行为,本院认为以减轻刘寰对曹志秀之死之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50责任比例为宜。 诉讼中,吴军发等和刘寰双方均就刘寰所有奥拓牌轿车的制动力是否合格加以陈述,并在本院审理过程中举证证明其陈述,通过对检测单位的咨询,事发两日后对该车的检测结论并不能说明事发时该车就存在制动力不合格之状况,故本院对此不作评判。 综上所述,依照民法通则第75条第2款、第106条第2款、第117条第2款、第119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1条、第62条、第76条第1款、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2项之规定,判决如下:刘寰于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先行给付吴军发等保险金额人民币5万元。刘寰一次性赔偿吴军发等100880.06元。3

12、 (四)小结及问题的提出 本案发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生效后的第9天,因此引起了社会相当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当时的媒体将这一案件称为新交法第一案,4本案中的机动车驾驶人刘寰被称为“以身试法第一人”。5 本案的主要问题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究竟该适用怎样的归责原则? 二、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变迁 (一)办法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规定 办法于1991年9月22日由国务院发布、1992年1月1日实施。该办法第18条将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第19条规定,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

13、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第35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第44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应当分担对方10的经济损失。但按照10计算,赔偿额超过交通事故发生地十个月平均生活费的,按十个月的平均生活费支付。前款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故意造成自身伤害

14、或者进入高速公路造成损害的除外。 此后多年,办法一直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规范,也未见引起争议。 (二)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争论6 1、争论的源起。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争论,起源于沈阳市所谓“撞了白撞”的规定。 1999年9月10日生效的沈阳市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沈阳市道路交通事故办法”)规定了六种行人负全部责任的情形。这六种情形包括,“行人违反信号规定”(第8条)、“行人因跨越隔离设施或不走人行横道”(第9条)、“行人横穿没有施划人行横道的路段没有注意避让车辆或者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第10条)、“在机动车道内行走”(第11条)、“在

15、封闭式机动车专用道或专供机动车通行的立交桥、高架桥、平台桥等道路上”(第12条)、“在机动车道内招停出租车、逗留等妨碍机动车通行”(第13条)。在这六种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行人负全部责任。但是,在每种情况下,行人负全部责任的前提都是:机动车无违章行为。就条文的措辞来看,仅仅是第10条没有出现“机动车无违章行为”。但是,从整个规定来理解,应当可以得出第10条同样需要该前提。 就是这样一些规定,被媒体总结成了机动车撞了人、“撞了白撞”,由此引发了全社会的大讨论。就一般舆论而言,持批评观点的理由主要是: 其一,该法规缺乏人文精神,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可能导致漠视人生命的后果。 其二,该法规导致社会群体利益的失衡:不该靠打压行人等弱势群体来满足有车族的利益。 其三,该法规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一方面自行车和行人众多,有车族仅仅是小部分人群,但是道路占有情况却相反;另一方面,中国百姓的法律意识不容乐观,因此试图通过加大惩处的办法来到达整治交通秩序的目的,可能不会有什么效果。倒有可能利用严刑峻法来免除行政机关管理责任的嫌疑。同时恶法可能会使公众失去对法律的信赖,对法治建设不利。 2、问题的实质 关于沈阳市道路交通事故办法相关规定问题争论的实质在于:机动车与行人及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