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基础期中复习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1117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第一学期基础期中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第一学期基础期中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第一学期基础期中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第一学期基础期中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第一学期基础期中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第一学期基础期中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第一学期基础期中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第一、二章复习1. 物理变化: 其他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木头变成桌椅)化学变化: 其他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燃烧都是化学变化)区别: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 发生物理变化2. 物理性质:物质_ 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两者的区别 : 3实验仪器的使用:1)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的仪器是: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3)量取液体的仪器是: 。它不能用于 , (4)用于加热物质的仪器是 。(5)能用来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的仪器是 。(6)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用来盛水的仪器是 。 (7)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2) 固体一般盛放在 里。取用固体

2、粉末可以使用 或 ,取用时若不指定用量,一般只需 _ 即可。取用块状固体可以使用 ,取用时应该先将试管 ,将块状固体放在 ,然后将试管缓缓 ,使固体慢慢滑落到试管底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 。3) 液体一般盛放在 里。若不指定用量,一般只取 即可。a取用少量液体可以使用 ,使用方法是将其 于容器口上方。b取用液体时也可以采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瓶塞应 在桌面上,标签应 ,否则 。定量取用液体,首先将量筒放 ,向量筒中倒入液体到接近刻度,改用 ,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 。4)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为了保证安全,不能用手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不得用嘴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要 ,仪器用毕要 。5

3、)向试管里添加稀盐酸时,先将瓶塞拿下,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瓶口要 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倒完后,立即 ,并把瓶子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试管时用 夹住,不时地上下 试管,使试管 。7)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表明仪器已洗干净。4设计实验设计实验鉴别两瓶无色溶液:石灰水和蒸馏水。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5实验操作:例: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带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读数为9.6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取用液体药品时,瓶盖的放置方式为 ,标签要 ,如

4、不正确操作,会导致 。6物质的提纯方法: 、 、 、 ,它们都属于 (物理/化学)方法。 1) 过滤是分离 与液体的方法,如 就是采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所用到的仪器: 、 、 、 。 2)蒸发是用 的方法,将 除去的方法。7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主要操作顺序是 、 、 。 1)粗盐提纯蒸发中所用到的仪器:(从下往上) 、 、 、 、 。 2)操作注意事项:一贴: 紧贴 二低:滤纸上沿低于 ,溶液液面低于 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 ,玻璃棒下端轻靠 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嘴部靠在 的中下部实验操作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过滤时待测液液面低于 漏斗颈下端紧靠 用玻璃棒 8玻璃棒的不同使用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

5、时: 9物质的分类: 物质 概念: 是由 组成的物质。 是由 组成的物质。 是由 组成的物质。 是由 组成的物质。 指出下列物质的类别:(单质、化合物用化学式书写) 空气、氧气、大理石、二氧化碳、铁水、冰水混合物、氮气、加碘盐、氯化钠、生理盐水、氧化镁、硝酸铵、氦气、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10元素元素名称氢氦锂碳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锰铁铜锌银钡汞元素符号2)“最”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 、 、 、 ,其中含有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 、 、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构成人体的生命元素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6、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 ,占空气体积的 ;含量第二的为 ,占空气体积的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 。体温计中填充的物质是 ,俗称 一般认为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人体内缺乏 元素 引起贫血症的原因之一是人体缺乏 元素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病人需要多食用含 元素 某些人睡觉常常磨牙是因为缺少 元素11在物质世界中,元素存在的形态有 和 ,单质中元素以 存在,化合物中元素以 存在。例:空气中,氧气以 形式存在,二氧化碳以 形式存在。水12得到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科学家名字叫 。1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止水夹1)先用弹簧夹夹住如胶塞,将燃烧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住塞子,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

7、)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 3)若实验中观察到倒吸进集气瓶中水不满集气瓶容积的1/5,请分析原因。 14要得到较纯的氮气,在空气中燃烧或灼烧下列物质可达到目的的是( )A、硫 B、木炭 C、红磷 D、蜡烛、并写出不能用其他物质的原因: 15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成分性质用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通电能发光氦气氦气、氩气氙气通达能发出明亮的光16空气污染指数通常测定 、 、 ,通常不测定CO2。空气中引起酸雨的物质是 ,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17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和 。铜是由 构成的,硅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 构成的。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 ,分子在不断地 ,分子之间有 。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 不同造成的。如氧气能 ,氢气能 ,而水却能 ,氧气由大量的 构成,氢气由大量的 构成,水由大量的 构成。4)分子是由 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 原子和一个 原子构成的。5)水分子分解时,生成 和 ,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6)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填会/不会)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填会/不会)改变。7)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气体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压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