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历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1031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第三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学情调研卷(历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六中校区)2012届高三10月学情调研卷 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 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2、西汉时期在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展现出宏阔硕大的大国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体现这一特征的有 思想领域完成了由“诸子并进”到“思想一统”的转变 张衡的二京赋写得富丽堂皇、气势恢弘 洛阳、成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

2、商业中心 丝绸之路开通,对外贸易发展起来A B C D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四月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4、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5、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

3、制政治强化 A. B. C. D. 6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7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

4、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A. B. C. D.8.下列关于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设在皇宫内部,方便皇帝处事,便于保密 B都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明朝内阁能参与决策,清朝军机处则不能 D都加强了君主专制9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B主张节俭,反对奢

5、侈C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10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现实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情怀11(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

6、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12(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3(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14(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

7、,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B C D15、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A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B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部落C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D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16.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17.罗马法

8、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而且对世界影响深远,下列正确的说法有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它直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A B C D18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19右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B采用雕版印制而成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2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

9、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 京剧脸谱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

10、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为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请同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3分)(2)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

11、观点。(2分)(3)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分)22、(12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 ,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

12、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4分)(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4分)(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4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