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0988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工商管理资料 2008-12-03 14:42:08 阅读5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填空题 1 社会分工 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 商品交换 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2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3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几乎同时产生,并具有同样的悠久历史。 4从总体上看,影响零售商业发展、变化的

2、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法律、宏观经济、消费者需求和竞争状况等等。 5零售要素组合的各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顾客服务、广告与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和选址。 6在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百货店的产生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连锁店的产生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 超级市场 的出现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7零售业态优劣的判定标准是: 竞争优势性 、连锁适应性、 运营“两便性” 。 8就商业而言,一个城市的发展既取决于 批发商业 的发展,又取决于 零售商业 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既是社会生产

3、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又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交往、商品交换体系的深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2业种与业态业种指的是商业的经营对象,即商品的种类,是按商品别对商业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业态指的是商业的经营方式或商品销售方式,即经营形态,是按经营或销售方式的区别对商业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3零售要素组合也叫零售营销组合,是指零售商用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零售要素组合的各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服务、广告及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选址等。 4正规连锁亦称为联号商店、公司连锁、直营连锁。国际连锁店协会的定义是:“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也称

4、所有权连锁。” 5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业态。 三、单项选择题 1据商业史学家的研究,我国在(C)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人。 A商代 B西周 C夏代 D东周 2商业的分类方法很多,将商业划分为生产资料商业和消费品商业,就是按(C)进行分类。 A业态 B流通阶段 C业种 D流通范围 3解决供需矛盾的最公平、最稳定、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B)。 A赠与与乞讨 B交换 C自行生产 D诈骗或掠夺 4零售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首要功能是(A)。 A分类、组合、备货 B服务 C娱乐休闲 D商品储存与风险负担 5对有店铺零售

5、商业来说,(D)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其他竞争者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 A顾客服务 B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 C价格 D选址 6真空地带理论是由(A)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的变迁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主要表现为对零售商提供的场所、商品组合、价格和服务的偏好。 A尼尔森 B迈克纳尔 C吉思特 D斯卡尔 7(C)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盟主,各成员店在财产与法律上是独立的,加盟店在经营管理上失去自主权,一切要在盟主规定的条件下经营。 A正规连锁 B自由连锁 C特许连锁 D购物中心 8百货店发展到现阶段,其主要形式有:(D) A.独立的百货店 B小型百货店 C百货商业集团 D大型百货公司和独立的

6、或单体的百货店 9购物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购物、休闲与娱乐。购物中心的首要功能是(D)。 A提供服务 B休息与娱乐 C.金融支持 D提供齐备的商品 10自由连锁是指一批所有权独立的商店自愿归属于一个采购联营组织和一个管理中心领导。管理中心负责(BCD)。 A统一管理 B提供货源 C推销计划 D账目处理四、判断正误(若有错误,请更正) 1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 () 更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或: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2 没有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产品供给单一化与产品需要多样化的矛盾,从而也就不会有商品交换。 ()

7、 3 商人资本是历史最早出现的资本形态。商人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空间范围,节约了生产者用于交换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4 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仅次于农业,居第二位。与制造业相比,商业经营的资本与技术约束低,因此,商业的进入与退出障碍低。 () 更正: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仅次于农业与制造业,居第三位。与制造业相比,商业经营的资本与技术约束低,因此,商业的进入与退出障碍低。 5 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产出弹性系数这一项指标来衡量。() 更正: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产出弹性系数、商业增长贡献率和商业增长贡献额等项指标来衡量。6 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

8、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时期。批发与零售相分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流通职能上的专业分工,而且在于两者相分离之后演化出一系列流通组织形式,并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 更正: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时期。批发与零售相分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流通职能上的专业分工,而且在于两者相分离之后演化出一系列流通组织形式,并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7 适者生存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纳尔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也是一个“物种”某一业态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适应时就生存、发展;反之,就会被淘汰。 () 更正:适者生存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吉思特

9、(Gist)和迪斯曼(Dreesman)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也是一个“物种”某一业态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适应时就生存、发展;反之,就会被淘汰。 8 正规连锁是成员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独立,实行自愿联合,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共同分享经营的利益。 () 更正:自由连锁是成员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独立,实行自愿联合,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共同分享经营的利益。(或:正规连锁店突出的特点是,统一资本、集中管理、分散销售、权力集中、利益独享。) 9 便利店是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

10、营业时间一般是从早上6点至晚上11点。 ()更正:便利店是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营业时间一般是从早上7点至晚上11点。 10国民福利包括国民收入、生活质量、工作兴趣、消费者闲暇和消费者爱好的满足五个方面。我们认为,商业与这五个方面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更正:国民福利包括国民收入、生活质量、工作兴趣、消费者闲暇和消费者爱好的满足五个方面。我们认为,商业虽然不能与所有的福利内容直接相关,但是在国民收入、消费者闲暇和消费者爱好的满足这三个方面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五、简答题 1联系所在地区的实际,说明商业对充

11、分就业的贡献。 答: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商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正因为有这个特征,才使商业成为一个对充分就业有特别贡献的产业。一国就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的发展水平。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的确承担了相当大部分的就业任务,因此,有的国家甚至把扶持、发展商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经济政策。在我国南方的沿海城市特别象上海、广州、深圳等商业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就业程度就相对较高。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商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是有边界的。在一定时期内,商业的就业规模要受当时的社会生产规模及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制约。因此,商业就业规模的无限膨胀,不仅会

12、导致商业劳动边际收益的下降,而且还会导致社会财富的严重浪费,特别在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国家或发展时期,商业就业规模的过度膨胀,会导致流通秩序的严重混乱,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难找到例证的。 2.零售商业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 零售商业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现代意义的百货店的诞生。百货店的革新性主要体现在:实行顾客自由进出商店的原则;实行明码标价,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经营的商品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且讲究商品陈列;实行柜台销售;实行退货制度;实行“薄利多销”原则;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商品部制度。连锁商店的产生,是继百货店出现之后,零售商业的又一次革命。连锁店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有其独特的优

13、势:网点分散、连锁经营,突破了单个店铺的商圈限制;分店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容易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实行采购与销售相分离的体制,易降低进货成本,节约流通费用;总店统一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整体优势,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分店专门从事销售,并进行标准化作业,有利于控制服务质量,提高销售效率和服务水平。零售商业的第三次革命是超级市场的产生。超级市场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对生产和流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因为有其特点与优势:实行开架售货,顾客自我服务,增强了顾客购物的自主性;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存货充足,便于顾客选购,能满足顾客一次性购齐的需要;采用条形码、POS机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4、,可及时准确地掌握消费动向,调整商品结构,合理控制库存;卖场空间开阔,通道顺畅,店铺装修简洁明了,商品陈列醒目,店内广告与促销极富特色;实行在出口处集中收银的方式,从而加快了顾客的购物过程,节约了顾客的购物时间和成本;所经营的商品特别是食品的加工程度较高,不仅方便了顾客的购买,还方便了顾客的消费,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3与其他产业相比,零售商业具有哪些特点? 答:零售商业是指向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的商业。与其他产业相比,零售商业具有以下特点: (1)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零售商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消费者,销售的商品种类多,商品周转率高,但交易批量一般较小。 (2)对店铺选址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度。零售商必须充分考虑店铺选址、营业时间、商品陈列、店堂布置、橱窗广告等因素,以提高经营效率。 (3)经营场所分散,经营受商圈的限制。所谓商圈是指一个店铺能够有效吸引顾客来店的空间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