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贵州大学体育工作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0940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贵州大学体育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贵州大学体育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贵州大学体育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贵州大学体育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贵州大学体育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贵州大学体育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贵州大学体育工作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大学体育工作交流材料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是促进学校回归育人本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各有关学院、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力地保障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我校体育工作在“健康第一”的科学轨道上快速前行。一、 我校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1、完善

2、机制、加强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方针,完善管理体制、理顺工作机制,做到领导有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监督及时的工作格局,在原有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为主任,体育学院、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主要领导为副主任、各学院副书记为委员的学校体育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体育工作领导、明确了职责分工、细化了工作任务、完善了体育工作机制,成为了引领我校体育工作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2、上好体育课、把好主阵地体育课是提高学生体质、传播体育知识技能、努力实现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关系到广

3、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强化了对增强学生体质“主阵地”的把控,保证了时间、加强了教研、更新了考评结构、严格了质量监督,努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体育课的正向效益发挥到最大化。3、用好一小时、拓展新天地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坚定不移的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大力宣传“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锻炼意识,将“阳光体育运动”当成学校的大事来抓。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最大限度的场馆服务和技术指导、创新和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建立评比表

4、彰制度、探索建立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记录档案留存并作为评优、评先、毕业的重要依据。4、引导“新势力”、形成新合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拓展学生素质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把学生从宿舍内、电脑旁、游戏里请到操场上、阳光下。通过调查和实践,我们得知单纯的依靠学校的宣传和组织,促使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增多的效应并不明显,单次活动只带来单次效应,效应不持久、不广泛,甚至有些作法(比如:签到、引导不到位、鼓励不及时等)还有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养成一个很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导致没有习惯、没有兴趣,对体育的需要度不高。但是;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交际的需要、认

5、同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却远远高于对单纯的体育需要,这也是各高校学生社团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因此,我校在体育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体育学院和校团委分工合作,积极促进各项体育类学生协会发展壮大,为足球、武术、篮球等全校20多个体育类学生协会配备了专门的体育教师做技术顾问或指导,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体育协会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纽带作用。目前;各体育类学生社协会,正在校团委的宏观领导下、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下茁壮成长,成为了组织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新势力”,形成了新合力。5、重视大赛事、人人参与学校体育赛事是展示体育教学成果、检验学生运动能力、展现学生精神面貌、考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窗口。每年一届的“

6、体育节”是我校自行举办的最重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体育节”明确地列入了贵州大学校级重大活动目录,并明确要求“如无特殊原因校领导必须出席”。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人人参与目标指引下,我校“体育节”的比赛项目逐渐增加、参加人数屡创新高、竞技成绩稳步前进。目前,我校“体育节”已经发展到有田径、篮球、足球等11个比赛大项,参加人数万余人,赛期横跨一整年(大多数项目是上半年预选赛、下半年决赛)的全校师生的体育盛事。6、打造小赛事、精彩连连为了进一步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数量,提高阳光体育运动质量,充分发挥比赛的杠杆作用;我们通过利用学生旺盛的交际需要、归属需要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7、鼓励各学院、各体育类协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体育学院专业师资队伍,大力组织开展如:协会交流赛、院内迎新赛等各类小型、灵活、多样的体育赛事。通过打造小型比赛,实现以小求大、积小成多、以点带面的效应,进一步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质量。7、 严格测试、达标争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作为监测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激励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教育手段,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把体质测试工作做好、做实,我校将其纳入了学校体育重点工作,成立了副校长领导下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委员会,加强了领导、明确了分工、强化了后勤保障;有力的保证了我校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8、。二、 我校体育工作机制建立状况近年来,随着我校体育工作的稳步推进,体育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基本上形成“一个核心”、“三支队伍”、“五条途径”的体育工作机制和以体育课为主渠道、以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和高水平运动队课余训练为两翼,以各学院团委、各学生体育协会为重要纽带的学生体育锻炼开展机制。领导核心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体育指导委员会)体育学院校(院)团委各体育类学生协会体育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高水平运动队竞训团委、体协活动校内比赛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审批和监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制定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预算、审核和监督学校每年体育工作经费等三支队伍五条

9、途径体育课教学;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赛事组织、裁判;学生体质测试;技术指导、知识培训;场地器材服务等组织院内各种小型比赛、协助参与校内大型比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组织学生参加阳光体育锻炼等组织会员定时训练、学习、交流,组织协会内外的交流赛、友谊赛我校体育工作最主要的形成和途径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重要依据、重要抓手,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强心剂”我校体育工作重要内容,体现和发展我校学生最高运动竞技水平学生课外活动的纽带和主要方式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窗口,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体育节”、迎新年环校园长跑、各学院“迎新杯”、各体育类“协会杯”等。三、我校体育课、课外活动和高水平运

10、动队竞训工作1、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我校体育课分为本科公共体育课、本科体育专业课和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3个部分,全由体育学院承担教学任务。本科公共体育课方面;体育学院采用了学生选项上课模式,通过自由选择近20个运动项目,进一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试行了专项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锻炼相结合的教学与考评模式、启用身体素质考核不合格体育课成绩一票否决方法,进一步克服了重技能、轻体能的教学倾向。 在本科体育专业课方面;体育学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体育教学规律安排课程,采取学分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支持学生支援其他学院从事技术指导和比赛裁判工作。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方面;

11、我校体育硕士专业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学院聘请了我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学术声望的专家授课,课程设置既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有充分体现了我省民族传统特色。2、课外活动情况课外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战场”。我校学生课外活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赛练结合、发展友谊”为主要目标,以大赛与小赛相结合、各学院团委体育活动与各学生体育协会活动相结合、专项练习与体能练习相结合为主要形式,以赛带练、以练促赛,课外活动人数不断增多、活动质量不断提高。3、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训工作情况我校高度重视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训工作,每个运动对都配备了精干的教练团队、修缮了专业的训练场地、制定了周密的训练安排。在重视发展运动员竞

12、技水平的同时也不放松文化课的教学,一直是我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一大特色,保持了赛前不停课、赛后要补课的传统。优良的传统、过硬的素质、高超的技能使我校竞赛荣誉纷至沓来。2014年6月我校定向越野队参加“云南红蜂鸟杯”全国定向公开赛获得中距离、短距离比赛双第一。2014年7月参加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获得团队赛第五名、中距离第四名、百米定向第六名好成绩;其中管理学院2013级学生黄寿云入选中国大学生定向运动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入选中国大学生定向运动队的队员。获得省第九届民运会珍珠球女子一等奖、男子二等奖,全国珍珠球邀请赛男子三等奖,全省民族健身操比赛两项一等奖,贵安新区高校半程马拉松男女比赛前二名。

13、在2014年5月8月的全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中,我校参加项目之全、人数之多为全省之最,甲、乙组团体总分都稳居前三甲,表现非常抢眼。四、我校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近年来,校党委和校行政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出发,高度关心、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把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当做大事来抓。认真落实了学校体育指导委员会制,设置了体育工作机构、配备了干部和工作人员、明确了职能、加重了考核权重,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2、科学指导、普及知识我校通过体育学院广大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向学生进一步普及了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体育运动与心理调节、体育运动的科学方法等相关知识,指定

14、了部分体育教师为学生体育协会的技术顾问,加强了对课余锻炼的科学指导。3、纳入考核、划定红线我校通过试行专项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锻炼相结合的教学与考评模式、启用身体素质考核不合格体育课成绩一票否决办法,对身体素质水平划了红线,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特别是体质较差的学生主动参加课余锻炼的积极性。4、创新方式、丰富形式我校坚持大赛、小赛相结合、各学院团委体育活动与各学生体育协会活动相结合、专项练习与体能练习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交际需要、归属需要激发体育需要,积极引导、扶植课余锻炼“新势力”,努力实现三支队伍相互促进、共同发力的新局面。5、服务跟进、努力保障努力克服体育场馆相对不足、牢固树立“以

15、学生为本”、“以增进健康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科学规划安排场馆开放时间、努力提高场馆利用率,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场管需求。五、体育工作中的经验、创举和成效体育工作中基本经验是要牢牢把好体育课这个主阵地不能丢、不能松。充分利用好体育课传授基本体育知识、技能,尽可能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大三以后参加体育锻炼打下知识、技能和身体基础,为学生体育协会培养骨干,使更多学生成为体育“发烧友”。利用和发展好体育“新势力”,转变方式、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三支队伍形成强大合力是我们体育工作中的新举措。我校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参加课余锻炼人数稳步提升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以来的成效。六、存

16、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困难和下一步的打算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是我校学生人数多、体育场馆相对不足,目前维持体育课的正常教学还有些捉襟见肘,无法适应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形势;体育器材缺乏、老旧,急需更新;体育工作三支队伍中,各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偏少,考评分数比重不高,赛事组织有待于进一步的系统化、常规化;各体育协会力量相对还比较弱小、参加人数不多、组织活动较少,体育协会与各学院团委的横向连接还不够紧密,团委对学生参加体育协会活动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对各体育类协支持政策有待明确;团委与体育类协会的相互支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加强。总之;近年来,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好主阵地、拓展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