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90828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 我们了解到作者鲁迅是一个大文豪, 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写过很多优秀的作品。你们还想更深一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18 课我的

2、伯父鲁迅先生。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 81 页,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2.同桌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注意分析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如:“嗽”(中间是 “束”,不是 “束”,右边是 “欠”不能写成 “攵”)PPT 展示生字词全班一起拼读、再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学生带读三、分组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1.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2.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 “我”认真读书。“笑谈“

3、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3 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 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下面, 请同学可以参考老师给出的提示, 用这两种方法来试试加小标题。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4好了,同学们,那你们能根据这些内容或者小标题来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回忆, 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给 “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师:伯父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那在她的印象中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能从文中找到句子吗?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所以在他逝世的时候, 很多人都来追悼他。 下面请同学齐读第一段, 一起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逝世的情景。四、细读课文每一部分,深入了解重点词句1、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师:(1)在万国殡仪馆里, 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用原文回答)(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很多人呢?(用原文回答)( 3)圈出表示多的词,从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数不清、大大小小、堆满、各色各样,看出很多人来追悼鲁迅,怀念和爱戴鲁迅先生)所以 .( 4)那时候我有点诧异了,为什么伯父

5、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了?这句是疑问句,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统领全文。( 5)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文中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呢?( 6)师小结:之所以伯父鲁迅先生有那么多人的爱戴,这也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他人想得多。 所以啊,后面作者回忆写的那几件事,其实也就是鲁迅先生深受爱戴的具体原因。 那么,伯父是怎样教育“我”的呢?请同学们接着看第二部分, 有谁愿意来朗读第二部分的内容?2、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 “张冠李戴”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 说说 “囫囵吞枣 ”和“张

6、冠李戴 ”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 “我”读书怎样?( “囫囵吞枣 ”的意思是: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学习不加分析、不求甚解。张冠李戴 ”就是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颠倒了事实。 从这里可以 看出 “我”读书不认真,不求甚解。 )(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师:鲁迅先生是一个很爱笑的人, 也曾笑得连烟都拿不住, 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的。 好了,同学们,这里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你从中体会了什么?(动作、神态、语言鲁迅先生慈爱宽厚、幽默)(伯父批评的方法极其巧妙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样说

7、既不伤害人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 “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 3)、“我”听了伯父的话后,为什么 “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那么你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慈爱宽厚、幽默,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爱护青少年。第二课时3、学习第三段

8、 “谈碰壁 ”这个故事,思考并讨论。师:“碰壁”这双引号有什么作用啊?那真的是碰壁了吗?( 1)鲁迅是怎样谈“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只是从表面上理解伯父的话,并不明白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引人发笑。 )( 4)、那么,鲁迅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 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 “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 鲁迅先生

9、在旧社会经常碰壁, 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 革命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你从这句话体会了什么?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 不怕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 )(5)、补充资料,加深理解。鲁迅生活的时期, 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 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 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暗杀他。鲁迅先后更换了 100 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 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鲁迅躲一躲, 不要出门,鲁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

10、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6)、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4、学习第四段,讨论:师:鲁迅先生为什么深受爱戴呢?我们继续往下看(1)、这一段讲的是件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师: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 ”、“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车夫家里穷, 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 说明他要拼命

11、挣钱养家糊口。 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师: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的?把讲这一内容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 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师:这里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动作)找出一系列动作的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体会到了他对车夫的关切和同情 )师:在帮助受伤车夫以后, 鲁迅的心情怎样?大家小声把讲鲁迅心情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一下。师:文中两个“清清楚楚”起了什么作用(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师:这处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

12、写?(神态,动作)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他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救助了车夫,本是做了一件好事,但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而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 受了伤也没钱治, 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 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叹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 憎恨 。)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想到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1.6 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

13、最后一个自然段。5、学习第五段。师:鲁迅先生不仅关心普通劳苦人,就连他家的佣人也不例外。在鲁迅去世后,周晔在女佣人那里听到一件事,请同学们读阿三的话。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对比)体会到了什么?师:“别人”指哪些人?在文中指的是哪些人?不仅是“我” ,还有广大劳动人民、广大的少年儿童。所以伯父去世了,吊唁的人很多,有工人,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戴鲁迅先生的原因了。是什么原因啊?这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总结: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