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0628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雀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灰雀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灰雀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雀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灰雀教学反思:以上是我执教灰雀第二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本堂课以“寻找证据,当小包青天”为主要途径,引导孩子们阅读文本,剖析两大问题:灰雀是不是小男孩抓走的;列宁知不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学生在当“少年包青天”的情境中学得趣味盎然。有了这样的热情,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研读文本,而且研究得十分深入、透彻,连标点符号这样的“蛛丝马迹”也不放过。在孩子们有滋有味的咬文嚼字中,他们感悟到了小男孩从抓走灰雀到放回灰雀这一行为中的心理变化,也体会出了列宁为了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话语间所包含着的循循善诱的引导。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凭着敏锐的教学洞察力,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

2、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其次,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我善于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本堂课上,我让学生到文本中寻找证据,这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我用“灰雀到哪儿去了 ” 这个问题,引导孩子

3、们下结论:灰雀是被小男孩儿捉去的,又以老师不敢相信小男孩捉灰雀的事实,学生必须拿出证据让老师心服口服为理由,顺理成章地组织学生对小男孩的语言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至始至终思维紧张,兴趣盎然,可以说对文本的理解十分深刻。这个寻找证据的举措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由判断到推理这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和思维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互相依存,教学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化和外化,学生会越读越聪明。假如说问题是一张弓,那么思维就是一枝箭,弓拉得越开,箭就射得越远。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加强思维力度,就在于老师问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说实话,读灰雀一文时,我被列宁高尚的人格深深感动着,特别是他对灰雀,男孩源自心底的爱,一直感染着我,然而课文的语言表达很含蓄,这样的寓意要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细剖析才能体会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很困难。所以有一阵子,我脑海中一直在盘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反复思考,认真琢磨才开始备课。看到自己的设计是有效的,成功的,我很高兴,但是也存在着遗憾,当学生回答到文章可以看出列宁对男孩的爱时,由于我急于结尾,没有继续升华,而是仅仅停留在男孩的知错就改上!以致于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就显得不够到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