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90576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摘要: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原则以及不同地段植物配置模式2 个层面对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探讨,旨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关键词:乡村景观;乡土植物;农村;植物应用1 乡土植物的概念乡土植物,指的是在当地天然分布,即原产于当地的植物,或是由外地引种多年,并已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生长表现良好的植物种类。乡土植物具有生态适应性强、价格成本低廉、管理养护方便等特点,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当地的植物特色。乡土植物的应用及其配置模式,对农村乡土景观的

2、营造具有重要意义。2 当前乡村景观营造中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在部分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由于个别人员设计水平有限或建设单位对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的忽视,导致植物应用品种过少,常绿与落叶植物比例不合理。植物配置模式过于城市化当前乡村景观营造中植物配置模式城市化情况较为严重,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常显得过于精致甚至做作,缺乏乡村景观质朴的韵味,不够乡土、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无特色,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情况较为严重,植物景观单调,长远来看,不利于具有当地特色乡土植物的保护与利用。3 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模式的探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原则经济性。 ( 1)养护低成本。城市绿化中,一般要求植物观赏性大于经

3、济性,在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养护预算相对较少,所选植物品种的抗逆性强,因而低养护成本常常作为基本的考量要素。( 2)植物自身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价值。对于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乡村绿化,其植物自身的经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故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宜优先选择果树、观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乡土植物。乡土性。 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的乡土性, 包括植物品种的乡土性与植物群落结构的乡土自然性。在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应尽量使用适应性较好和养护成本较低的乡土植物;在植物配置方面,植物配置形成的群落结构应以该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结构为基础。特色性。不同的村庄,具有各自的特色。在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上,应根据每个村庄自身的

4、资源特质、人文历史内涵等特色要素,选择与之相应的植物,在适当的位置进行种植点缀,在植物配置层面渗透村庄文化特色。不同地段植物配置模式探讨庭院(宅旁)植被。乡村的庭院(宅旁)空间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村民脱离住宅后首先接触到的自然环境空间。庭院(宅旁)空间承载了村民很大一部分日常活动需求的功能,是具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的场所。其植物种类主要分为生产型与观赏型 2 类。生产型植物以可食用植物为主,包括果树(枇杷、石榴、柿子、香泡等) 、攀援类 蔬果(葡萄、猕猴桃、丝瓜等) 、盆栽蔬菜(葱、辣椒等)等;观赏性植物包括乡土时令花 卉、花灌木、小乔木等。庭院植物景观营造以庭院绿化、美化为基础,

5、充分尊重各农户自 身喜好,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庭院内外可种植经济果树,林下可培育蔬菜瓜果,屋顶和 墙面可利用藤蔓类植物立体绿化。乡村公共绿地植被。当前,部分乡村存在村民公共活动空间缺乏植被或公共空间植被 景观性、功能性不佳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公共空间不够人性化,利用率不高。通过公共空 间的植物景观整治,能达到提升公共空间景观性、利用率的目的。乡村公共空间的植物配 置,主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及植物群落的层次。以自然式植物配置 为主,选择观赏性强的植物或蔬菜瓜果,并根据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适当点缀一些寓意美 好的乡土植物。如松、竹、梅;白玉兰、海棠、牡丹、桂花;腊梅、桂花、桦树;含笑

6、、 杜鹃、茶花等,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农田植被。农田是乡村的生产用地,是最为典型的农业景观。在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 中,农田植被景观作为景观基底,对整体乡村植物景观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植被 的种类与本地的土质环境、气候、习俗乃至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农田植被的种植自主性 较大,但在乡村的重要农田景观界面,特别是作为农田特色的景观界面,应在尊重当地种 植传统的原则上,对其农田植被种植予以适当引导,形成能体现当地种植特色优美的田园 景观。乡村滨水植被。“数家临水自成村”,南宋诗人陆游的这句诗,很好地反应了乡村与水 的关系。乡村的水系景观以自然野趣为特色,优化水系沿线植被景观时,需适当梳理妨碍

7、 使用功能、遮挡景观视线或易造成安全隐患的植被外,应以保留原有原生态的滨水植物群 落为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在此基础上,根据景观需求,在适当的位置点缀少量观赏 性乡土乔木或花灌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岸边的一株碧桃、垂柳或桥头的一株枫杨, 以形成乡土景观优美的意境。乡村道侧植被。从功能上分,乡村道路主要分为车行道路及人行道路。村外部车行道通常途经农田、山林等周边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道侧植物群落结构宜相对简单,尽量打开道侧视线;村内车行道,由于常常紧靠农居房,存在绿地不足的实际问题,道侧可适当采用垂直绿化或种植观赏性良好的乡土草本植物,在空间足够的转角或道路交叉口区域可适当点缀观赏性良好的小乔木。村内街巷空间绿化则结合庭院农居绿化,以盆栽或垂直绿化的形式为主。4 结语乡土植物的合理配置应用在乡村景观营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而当前在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中, 植物的应用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另外,由于乡村植物景观与村民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景观的营造存在较大的自发性。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落实与完善乡村植物景观建设,有关部门应发挥其自上而下的宣传、引导与鼓励作用,提升村民对乡土景观的认知意识,更好地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王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