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05180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一) 按两相状态气相色谱法:1、气固色谱法 2、气液色谱法液相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 2、液液色谱法(二) 按固定相的几何形式1、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柱色谱法是将固定 相装在一金属或玻璃柱中或是将固定相附着在毛细管内壁上做成 色谱柱,试样从柱头到柱尾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2、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法是利用滤 纸作固定液的载体,把试样点在滤纸上,然后用溶剂展开,各组 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以斑点形式显现,根据滤纸上斑点位置及大 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

2、omatography, TLC):薄层色谱 法是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然 后用与纸色谱法类似的方法操作以达到分离目的。(三) 按分离原理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 其分为: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 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 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 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 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 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

3、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 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 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 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 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 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 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 子质量的分布。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 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

4、离的 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 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 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 用来作为层析用固定相,将另一方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可逆地 截获,达到纯化的目的。可用于分离活体高分子物质、过滤性病 毒及细胞。或用于对特异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四)按原理色谱过程的本质是待分离物质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 配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会不同,这使其随 流动相运动速度各不相同,随着流动相的运动,混合物中的不同 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离。根据物质的分离机制,又可以分为吸 附色谱、分配色谱、离

5、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等类别。1、吸附色谱:吸附色谱利用固定相吸附中心对物质分子吸附能力 的差异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吸附色谱的色谱过程是流动相分子 与物质分子竞争固定相吸附中心的过程吸附色谱的分配系数表达式如下:K_a 二fracX_aX_m其中Xa表示被吸附于固定相活性中心的组分分子含量,Xm 表示游离于流动相中的组分分子含量。分配系数对于计算待分离 物质组分的保留时间有很重要的意义。2、分配色谱:分配色谱利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对待分离组分 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分配色谱的固定相一般为液相的溶剂, 依靠图布、键合、吸附等手段分布于色谱柱或者担体表面。分配 色谱过程本质上是组分分子在

6、固定想和流动相之间不断达到溶解 平衡的过程。分配色谱的狭义分配系数表达式如下:K=frac二fracX_s/V_sX_m/V_m式中Cs代表组分分子在固定相液体中的溶解度,Cm代表组 分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3、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 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的固定相一 般为离子交换树脂,树脂分子结构中存在许多可以电离的活性中 心,待分离组分中的离子会与这些活性中心发生离子交换,形成 离子交换平衡,从而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固定相的 固有离子与待分离组分中的离子之间相互争夺固定相中的离子交 换中心,并随着流动相的运动而运动,最终实现

7、分离。离子交换色谱的分配系数又叫做选择系数,其表达式为:K_s=fracRX+X+其中RX + 表示与离子交换树脂活性中心结合的离子浓度,X + 表示游离于流动相中的离子浓度。4、凝胶色谱:凝胶色谱的原理比较特殊,类似于分子筛。待分 离组分在进入凝胶色谱后,会依据分子量的不同,进入或者不进 入固定相凝胶的孔隙中,不能进入凝胶孔隙的分子会很快随流动 相洗脱,而能够进入凝胶孔隙的分子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冲洗才能 够流出固定相,从而实现了根据分子量差异对各组分的分离。调 整固定相使用的凝胶的交联度可以调整凝胶孔隙的大小;改变流 动相的溶剂组成会改变固定相凝胶的溶涨状态,进而改变孔隙的 大小,获得不同的分

8、离效果。5、吸附色谱:吸附色谱利用固定相吸附中西对物质分子吸附能力 的差异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吸附色谱的色谱过程是流动相分子 与物质分子竞争固定相吸附中心的过程。(五)按操作方式吸附薄层色谱法是指根据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 同,使在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 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 相分离的目的。色谱法常见的方法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 效液相色谱法等。1、柱色谱:柱色谱法是最原始的色谱方法,这种方法将固定相 注入下端塞有棉花或滤纸的玻璃管中,将被样品饱和的固定相粉 末摊铺在玻璃管顶端,以流动相洗脱。常见的洗脱方式有

9、两种, 一种是自上而下依靠溶剂本身的重力洗脱,一种是自下而上依靠 毛细作用洗脱。收集分离后的纯净组分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 种方法是在柱尾直接接受流出的溶液,另一种方法是烘干固定相 后用机械方法分开各个色带,以合适的溶剂浸泡固定相提取组分 分子。柱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包括对有机合成产 物、天然提取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2、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 谱方法将固定相图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 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染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 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薄层 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

10、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 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3、气相色谱: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 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其过程如图气相分析流程图所示。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也叫流动 相)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组 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 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 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 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吸附,结果是在载气中浓度 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 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

11、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 的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 正比。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气相色谱图了。气 相色谱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量复杂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4、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 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 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 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 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 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 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 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HPLC的输液泵要求输液量恒定平 稳;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粘度远远 高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 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HPLC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定量定性 分析的各个领域。生工学院08级4班冯惠群08060401088 娱乐 2 http:/EN6RxswvOe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