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0470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案例分析马王街道新旺小学刘依维背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收了许许多多信息。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任由教师在上面涂涂画画。他们已对某些事物有了自己认识,我们要去改变他们,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他们还真不容易,这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

2、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他们成长,让孩子们能够成为情智共长的新一代。下面是我工作中的一件事情,但却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一、 教育经过我班同学冯晓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但从我开始接手教他就发现他上课就不够专心,有时课堂上睡觉 ,下课了和同学们玩的却非常起劲。自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他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他课后有时能与科任教师交谈,到上文艺体育课时,总是冲得最快,即使旷课,也不旷体音美课,表现出积极锻炼的一面,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如果他愿意或者老师之前提醒过).纪律表现相对较好,因此,一开始对他没有多大的关注。直到六年级开始,他的纪律表现得相当松散,经常上课睡觉,做小动作和他身边的一些“关系户

3、”上课聊天传纸条。他的行为表现得越来越令人担忧,与他谈话,他总是默不作声,低着着头任由老师批评,直到老师让他离开他才面无表情的离开. 在教室不与同学交流,即使交流也是与一个他有相似经历的交流,大多时候是趴在课桌上睡觉,一点活力也没有。我找他多次谈话,基本就是谈话当时能有点点好转,之后又是涛声依旧。为了解开他的心结我对他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从其他学生家长口中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虽然判给父亲抚养,可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很少与他交流,对他总是训斥多表扬少,他常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而他的爷爷奶奶就像绝大部分老人一样总是觉得孩子可怜,对他的叛逆一味的纵容,还总是念叨看娃可怜的就由娃高兴吧

4、。通过对他的观察我还发现和他要好的另外一个学生也是和他有着类似的家庭环境(父亲病殁母亲改嫁,目前和七十好几的老奶奶相依为命)。类似的生活经历使他俩有了共同语言,同样拮据清贫的家庭条件是他俩成为好朋友的条件,首先他俩之间不会比较不会互相嘲笑。不过从侧方面的了解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点信息让我对于改造他有了信息,我之前教过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是他的堂兄,而且他对这位堂兄是发自心理的敬畏,每当我提到他的堂兄时他总是兴高采烈的说个没完没了,言谈之间充满了自豪和骄傲。从他的这一举动我忽然意识到在他的心底深处他也想和他的堂兄一样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表扬,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合群不守规矩只是为了吸引老师和同学对他的

5、关注。为了满足他的一点点虚荣心我就从他的作业下手,因为他能写得一手整齐漂亮的好字,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对他耳提面命提醒他把字写好,之后作业讲评时我会特别表扬他的作业,久而久之他对写作业不在抗拒,不论正式还是练习他都能认真完成。有了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开端,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会越来越进步的。二、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看起来比较烦琐,其实不然.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都是那么复杂,因为他们还小,他们是受教育者,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决定了他们很容易犯错误、受伤害,但又是很容易改正、治愈的,因为他们一天天地成长。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我们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去关注

6、他们。1、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已超越传统的医学概念,不仅包括躯体、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重,心理脆弱,压抑得他们不能宣泄.再者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学生身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失控行为时有发生。如,某些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与富裕的学生相处,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感. 于是,为寻得心理平衡,以个人利益为重的行为动机由此产生,加上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使他们在道德观念形成中逐渐造成道德认知上的偏差.这些与学生的素质有关,尤其是与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有关。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仅靠学校是不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尤其重要,

7、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家长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成长极其重要。三、思考对策1、 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正面教育,注重诚信教育,分辩是非;重视和开展品德心理形成过程的认知辅导,运用德育环境化教育模式,以学校德育活动为环境载体,以社会规范和学校行为规范为主要目标,以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开展各种活动,用活动结果去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这样体验,使学生处于转化过程的醒悟阶段,提高判断能力,逐步接受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2、 加强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定期辅导和相关方法进行矫正,从情感上悦纳自己,情绪上快乐体验,笑声中反思自我,成功进步中激励自我,感悟自我价值。

8、3、 做好家长工作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压力。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得以培养。4、加强情感教育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地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慢慢地托起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