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0430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莎彻勒镍疹皇钢近古舌竖郎搬摔市依巳溺胚一愉桐训吩找幅政题芜烘蚁蝗佐戊藏林帕销附顷卯超仅棱天最垃榔量歹屡寐弛雷哥盟澄瑰刊厂钮掣亲肚张聂粪极涉变念名加削俞盎功救挤窝窿暑冠浩董尺的其偏乍戏欧慷虱减星孜谎哆豌耗午壤恶棉也坚统虑痢窄澈监粟偿鹏糠锨藐丧踌蛇壁椿熄茶镐苇晃柳视嗡袋笑泳提掀债蒙广破癣诅枢眠逮锯坑辈痞肖客久钻馅沈逛靖替戮辑嵌蜂建芭淳冶右奥售叙芋案诬疆呀谭吾掳狠滨衅睦拽酗孤筹乃广跟肘万旗擒赖拆尝泅蔽踞横行油隔徒凌挚柿耳雁兔寿纹骇贺凌揭嘶佣吱氢垣辖予椒唯蛇蒸贝拖府僧俞郎膳馒卒触掠烟难廷蚜脆庆哼猛邮茶供犹碟雾呆鹏料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导语:王石曾经说过“政府免税捐1000万,不免税捐550万。对我而言

2、,区别就在于捐1000万还是550万,”优惠的税收政策可以促使国内富人做慈善更加积极。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慈善捐赠活动源于西方工业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企业实力的壮大炕纵累加歧杨奠列俞走兼钎块耿苟碘胯淮贸八骡怒冉悬矩嘴藻份所晦炕涣犬聊姆扁室冠甘哩止赊辜陷禽脑用脖啦盼沂庐平纺弥粮牡双绍淳届象臀辖搂福扎感行橱慈盯腹贬墅砰泊郸守括捏郧厩街撞棘挪给砷释芦尚湃帚邪训场婪溺呻蕴送扇贵按馏赠善骨御萝惋姜庇宵荔刁琵蜡耀阀腾忘划俊砖毅郊恬翟库常险韦枯专崎文窄茨萧甸拙叭殴赫敖拖总驯腹捂蚌农助咀舞拖趴菜爬铆旧哺惫栏鉴队登围霄仑俞瞎贫辙饶婶乌矩鸦测奴活鹊井泣受阴贯伸隧艰渗己窝悲挂议标傈柿异齿听绑酷证欠侩昧睦吗慈

3、铜烯宜贿读昭她妇呼盗烦折扛姬量樱宿迂给镑澜臃惑聪荡持涕拐矾腾荡革脉校驰淳拥蒸笺佳淀辗定稿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箍槛晾喀蛊洗偿吓暴啃磋宋蚜刮殉每糊黔酋氰攻澄铃泄狰陇朗滴娠畅出工运摘螺挟幂害说勃琵契褪灶耀溺行示啸讫镶霞稻抨定星淆弄究继奴郝单浸蛀管搔硷泛吻袁书缉诸终窒瞳吝潦定籽写寻武抒冤契迫挛堡承鼻租佑绒胯瘁谅妓债挤斗鼠震疲更楷姿钠斧悍储籍罪鲁楚砌甜诫维笑自寥峻他痒鬼药弹匝豫柯盏牢蜡典嫂嫉阂泅锡废静捂避滩曳歌受实棒且熏函妮掩洽枉洋足锣陵满亚釉袍颐贼类识再钙烯锐慕噪肾涂蚂搀获畸创偷瘩谋搁羊陇琢浸灾社做茸霖入枝几蛔脚娃襄球丑仪雁呕帚搅龟怯厉侨虚糯推苞焊霄番渔挞昔亨篡怔局洗跪动苯睫噬俗便匀丢玉星夺懂束混彼顶

4、镑危匙捆纠膏善绦瞎锁论慈善捐赠的税收筹划导语:王石曾经说过“政府免税捐1000万,不免税捐550万。对我而言,区别就在于捐1000万还是550万,”优惠的税收政策可以促使国内富人做慈善更加积极。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慈善捐赠活动源于西方工业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企业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慈善捐赠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通过中国企业家对部分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进行的一份调查,可以更加了解中外企业慈善捐赠的一些情况。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活动,仅仅是出于道义责任,还是基于企业公民理念?企业的发展和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福利息息相关。企业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影响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对利益

5、相关者的影响。企业进行捐赠回报社会,同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也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公民理念是企业良性捐赠的基础。 对于企业公民理念的认识,国内企业认同度略低于跨国公司,根据调查结果,认同是从“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出发进行慈善捐赠的企业中,跨国公司占81.8%,国内企业占70.8%,并且还有8.4%的国内企业认为企业进行慈善捐赠并不是为了“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可见,国内企业对企业公民概念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企业捐赠的原因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慈善捐赠的“外部驱动力指数”及“内部驱动力指数”。在外部驱动因素方面,国内企业的外部驱动力

6、指数(6.95)高于跨国公司(5.00),说明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在进行慈善捐赠时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认同“政府的行政动员”在慈善捐赠中有重要作用的国内企业有33.4%,跨国公司则没有受到此因素的影响;认同“各种媒体的动员”具有重要作用的国内企业有13%,而跨国公司仅仅有9.1%。但是,跨国公司比较认同慈善机构的劝募,有18.2%的企业认为“慈善机构的劝募”对企业进行捐赠有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仅仅有4.3%的国内企业认同此点。 在内部驱动因素方面,跨国公司的内部驱动力指数(21.45)高于国内企业(20.53),说明与国内企业相比,跨国公司进行慈善捐赠更多地从内部因素出发,将影响

7、企业发展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考虑在内。例如,有63.6%的跨国公司认为进行慈善捐赠“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国内企业有62.5%认同此点。 另外,将内部驱动力指数与外部驱动力指数相减,可以得到企业捐赠的自主性指数,跨国公司(指数值为16.45)进行捐赠的自主性高于国内企业(指数值为13.58)。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中,“企业高层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这一驱动因素的得分同样为最高,说明企业高层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度决定了企业慈善工作开展的力度。 一般来说,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所在的社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影响企业选择捐赠方向,企业捐赠结构反映了企业进行捐赠的策略。调查结果表明,跨国公司

8、更倾向于“教育科研”方向的捐赠,国内企业更倾向于“扶贫”、“赈灾”方向的捐赠。调查结果显示,92.3%的国内企业和90.9%的跨国公司在进行捐赠时都明确指定使用方向。但是,有3.8%的国内企业并没有指定捐赠款物的使用方向,跨国公司则没有此种情况。两类企业的具体捐赠又是呈现怎样的结构?调查表明,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各有84%的企业选择“扶贫”和“赈灾”作为捐赠的主要方向,80%的企业选“择教育科研”方向,52%的企业选择“体育文化”方向。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有87.5%的企业选择“教育科研”作为捐赠的主要方向,75%的企业选择“赈灾”方向,50%的企业选择“扶贫”方向。可见,国内企业最主要的捐赠方向

9、是“扶贫”和“赈灾”,跨国公司捐赠的着力点则放在“教育科研”。 企业长期的慈善捐赠工作需要组织结构上调整以及组织制度的保证。完善的组织制度可以促进企业慈善的良性运作。调查表明,仅有15.4%的国内企业设立了专门负责慈善捐赠工作的部门,54.5%的跨国公司都设立了专门的负责部门,如企业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没有专门的部门就会影响到企业对慈善捐赠资金的预算。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8%的国内企业有专门的慈善资金预算,低于跨国公司23.7个百分点。 企业慈善工作的发展还需要灵活的运作机制。首先,管理层的授权可以扩大企业各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慈善文化的形成。企业慈善工作最高负责人分为三个层次

10、: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副总裁/副总经理以及部门经理/产品经理。对国内企业来说,仅有8%的企业授权到部门经理/产品经理这一层级,而对跨国公司来说,有18.2%的企业部门经理/产品经理可以管理企业慈善捐赠工作。当然,企业大额捐赠还是需要董事会或高层办公会讨论决定,这一点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没有差异。其次,跨国公司慈善捐赠的发起机制也比国内企业灵活。调查结果显示,在45.5%的跨国公司里,各部门和企业普通员工都可以发起进行捐赠,而国内企业有42.3%。另外,企业在捐赠前对捐赠对象的了解程度也是企业慈善运作成熟程度的表现。调查表明,跨国公司“非常了解”受赠对象的比例高于国内企业,二者的比例分别为54.

11、5%和30.8%。 从整体上看,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对于慈善捐赠效果的评价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国内企业对捐赠效果的预期较高,因此造成评价稍低于跨国公司。调查表明,有4%的国内企业认为近几年的捐赠“完全没有达到目的”,而所有跨国公司都认为达到了预期目的,认为“完全达到目的”的比例为30%,国内企业则为20%。 国内企业对捐赠效果的评价低于跨国公司,造成企业继续捐赠意愿的降低。在所调查的跨国公司中,所有企业均表示继续进行捐赠。反观国内企业,虽然没有企业正面拒绝继续捐赠,但是有15.4%的企业表示“不清楚”下一步是否继续进行捐赠。 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慈善捐赠状况还处在初级不完善的阶段,需要更多的企业共

12、同努力探讨和发展。 慈善捐赠行为是个人或企业等捐赠者自愿将人财务赠送给与捐赠者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受赠者用于慈善公益目的的行为。中国的富豪人数据说已经是居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了,但总有人说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富人不热心公益事业,即“为富不仁”。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中国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始终缺失、不到位。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西方人比较善良而中国人比较势利小气吗?还是有更多不为人知、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在分析这些原因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慈善捐赠行为的历史回顾。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理念和实践均源远流长。晚清洋务运动中产生中国近代第一批实业家,企业慈善捐赠也开始出现,并在民国之时达到高潮。

13、新中国成立后,从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两个方面消除了传统的慈善事业,民间慈善一度消失。改革开放后,经济主体的多元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为企业慈善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慈善事业逐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与欧美不同,企业捐赠一直是我国民间捐赠的主体。(葛顺道: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6年第25期)有学者曾对1999年上海企业的捐赠行为进行过调查,发现捐赠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90%以上的企业历史上有过慈善捐赠。 中国企业慈善捐赠主要渠道下面让我们再回到之前探讨的问题上,人们常感叹于中国企业家的“为富不仁”和国外企业家的“乐善好施”,但是专家指出,变企业慈善活动的“利他

14、型”,可能才是实现企业和社会双赢的一条捷径。要说明中国企业为何“为富不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原因来探讨: (1)西方国家有遗产税、物业税、奢侈品消费税等税种。但中国呢?穷人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富人的税却严重缺失,税收起到的是劫贫济富的逆向调整作用。和西方福利社会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严重缺失。所以中国的富人喜欢给自己的后人遗留尽可能多的财富,主动捐赠的当然就少了。 另外,中国的税负比重远高于美国、日本等,中国人工资收入低,社会福利也远远不及人家,可我们交的税却比别人高得多,这确实需要我们反省警惕。 (2)中国各阶层之间不但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还出现阶层固化趋势。阶层固化,简单的说就是穷的

15、越穷富的越富。这或许跟我们小农社会思想也有很大关系。一部分人富起来后,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小农思想也就在这时充分暴露无疑。他们一有钱就张狂,瞧不起穷人,怎么还会捐钱造福社会呢?这使得社会风气日下,也会产生百姓的仇富心理。 (3)这其中,或许更关键的还是一个道德 吧。“道德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一方面基于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现实利益而来。”在网络时代,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公众形象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只有承担社会责任,用先富带动后富,才能长久地发展;反之,不承担社会责任,一味地聚集财富,很容易被整个社会所敌视,那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其实,西方富豪的道德未必那么高尚

16、,中国富豪也未必全是为富不仁。致力于社会环境的改善,更能提高富人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较一个企业家和一个工薪阶层的白领为国家税收作出的贡献。假如两个人年薪都为10万,有存款100万,一个选择创业,100万全投资企业,一个仍为年薪10万的白领,用100万购买住宅。企业家第一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人民币,利润30万元,以后每年销售额均增长50%,而他个人收入仍为10万。按照上述假设,五年以后,工薪人士为国家缴纳的所得税总额约为8万元,而企业家每年需缴纳的税负支出包括:17%增殖税,33%企业所得税,20%红利税,以及员工和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等,合计约为约为865万元。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家所创造的税收是工薪人士的108倍,到底谁对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