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省中山市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0382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省中山市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东省中山市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东省中山市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东省中山市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东省中山市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省中山市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省中山市联合体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 夏 大 学 研 究 生 考 试 考 查 卷 纸20132014 学年第 二 学期姓 名: 杨经 学 号: 03130219 所在学院: 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年 级: 2013级 专业名称: 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课程名称: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方式: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完成日期:教师评语: 成绩: 主考教师签字: 20 年 月 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教学设计-以“平面镜成像”教学为例 摘 要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从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方面入手,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物理课程的特点,实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旨在促动中学物理教师去主动更新教育观点,改变过去那

2、种注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注重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并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和所在学校课改的成果,通过采用对比研究、调查、试验等方法,探索并实践了一种适宜于培养学生水平的新型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模式。本文主要有六部分来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建构主义 教学设计 平面镜一、 引言 随着二十一世纪科学的迅猛发展,如今社会进入知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正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物理学科在促动时代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持续呈爆炸式的发展,物理知识的总量在持续增加的同时,物理知识的更新也在持续加速。学生面临的物理世界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止的世

3、界而是一个迅猛发展的世界,学生的学习不再只能仅仅满足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更应该重视物理方法的学习,物理水平的培养。作为初等教育中的中学物理教育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新形势下中学物理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水平和创新水平。而我国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教师完全围绕考试大纲实行教学,过度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准,相对忽视对学生的水平实行培养。教学过程中,更多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发挥较少,教师唯恐学生不懂,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得越多越好,越准确越好,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过度注重教师、教材和课堂。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

4、阶层评价教师、学校的好坏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分数高低。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我们的教育偏离了正常轨道,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根本目的,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提升却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本末倒置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完全围绕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而展开,坚持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围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细化知识点,针对知识点重要方面、易忽视方面,设计各种知识陷阱,协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同时围绕这些方面设计大量习题,避免学生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利用一种机械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此种设计过程中,学生水平的培养未被充分考虑,其出发点与归宿点指向如何使教师教好,而不是如何使学生学

5、好,教学设计的内容多是对教材分析与研究,而忽略了对教学主体学生的分析与研究。这样一来,培养出来的人才充其量是一种考试机器。因而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构主义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并风靡于欧美,以惊人的速度波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尤其对教育学科领域产生了一股冲击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协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将这种理论用于指导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极大发展水平,适合今天的物理教学改革、适合时代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二、 研究综述因为当前国

6、内的各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尚停留在引进和介绍阶段,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存有着较多问题:1、缺乏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经过系统性研究并具有原创性的教学设计成果;2、缺少从专业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出发,符合我国的教育背景和教育需要的适合一线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规范;3、如何科学地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与相关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4、如何科学地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与各学科的实践研究,仍处于经验性的摸索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指导;5、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教师如何教,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水平的培养,对方法的指导。因此,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仍是一项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7、论文。本论文从物理教学设计入手,顺应物理课程改革,在物理教学设计中,融入建构主义思想做一个较系统的研究,主要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去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在教程与方法的学习上,突出物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在师生的关系上,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在研究中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模型建构、经验归纳、系统分析和结合实例来研究。期望本人的研究能引起广大物理教师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关注,能引起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对学习的主体一学生一进行研究与分析,能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转变教育观念,那样就取得了最令人满意的结果。三、理论及概念的界定(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对知识的获

8、取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与行为主义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行为主义将人类的学习描述得过于简单、机械,以为只需把课程内容分解成小的单元,然后按逻辑加以排列,通过指定的步骤,就能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根本没有考虑学习者本身的因素,只站在外部条件来谈学习显然是不科学的。建构主义就是在批判行为主义的观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刺激,而在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学生对外部的刺激反应也是会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可以从建

9、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观和师生观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认识。(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S)一反应(R)过程。知识的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

10、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信息的简单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与结构重组。建构主义者指出,个体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建构来获取知识的,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完整有效地传送到学生的头脑中,教学的重心在于学生的学习,而学习具有下述四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 第一、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识并不总是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的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中,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

11、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不是客观事物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与建构。 第二,学习或建构的对象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更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和经验,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建构主义特别强调非结构性知识和经验的作用。针对不同种类知识的获得,斯皮罗等人把学习分为两种,即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建构的是重要的事实和基本的概念、原理,涉及的内容具有确定性的逻辑结构。高级学习则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大量涉及的是具有相当复杂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第三、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建构主义观点中所指的“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l)对新信息

12、的建构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建构,而是学生结合以往的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地、有个人特色的建构;(2)对已有信息也不仅仅是从记忆系统中提取的信息本身,还是按具体情况对原有信息进行重新建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选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新旧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而实现双向建构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当今的建构主义更强调后一种建构,认为学习并不是要获得供日后提取出来用以指导活动的图式,而是学习者建构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概念,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的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 第四、学习既是学习者个人的建构活动,同时也是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

13、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是主张彻底的相对主义,并不意味着任何建构都是合理的。个体的建构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而且必须与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相结合,否则很难达到对事物的合理解释。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既能使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又可以使知识达到必要的一致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建构主义主张的学习是一种个人的活动。但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在带有个性特点的同时,一定必须有社会特点、共同特点。四、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

14、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笔者根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一节为例,浅谈一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教学目标的分析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它不仅是教学内容和其安排次序确定的根

15、本,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这种情况下的教学目标比较注重结果性,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常常用一些外显的行为动词标志要求达到的结果。如平面镜一节的教学目标一般设计为: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基础教育新课程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需要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包含结果性目标(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模仿、独立操作、迁移),还要有体验性目标(感受或体验、反映或认同、领悟或内化)。如平面镜一节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2、创设情景,让学生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讨论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通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要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或“基本内容”),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