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903817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2一、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演变3(一)欧美国家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演变3(二)国内银行业经营模式31国内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演变32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4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5(一)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优点51混业经营使银行消除了市场壁垒,扩大了投资范围。52有利于提高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53有利于提高银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64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6(二)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缺点7(三)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71这是提高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82这是商业银行出于经济理性的必然选

2、择83这是国家应对不断涌现的国际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8三、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存在的困难9(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9(二) 市场机制不完善9(三)银行混业经营经验不足,相关人才储备不足10四、政策建议10(一)混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需要在实践中慢慢完善和革新。10(二)鼓励商业银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11(三)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以适应混业经营。11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研究摘要: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指银行除了从事传统业务之外,还涉足于投资、保险、基金等业务。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仍属分业经营,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上的一种趋势。且随着我国政策

3、上对混业经营的放宽,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雏形已经出现。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然后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进行了优缺点分析,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趋势。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实施混业经营。关键词: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必要性;困难;政策建议Abstract: In the world, the supervising system of finance business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generally all these system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

4、ps, one is separating operation, another is mixing operation. The thesis mainly analy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finance legislation,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analysis, to benefit the financ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can get to know that the choice of separating oper

5、ation or mixing operation based on the operating level of finan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integrated operation;necessity;difficulty;policy advice一、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演变(一)欧美国家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演变在欧美国家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基本都经历过分业、混业的阶段。 在1929 年大危机之前,欧美各国的金融业在初级发展阶段,银行业还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在危机之中,银行业广泛投资于房地产和股票投机,使得社会大量资金被投资于股票投机,造成了股票

6、市场的虚假繁荣直至泡沫破碎。危机过后,危机的源头美国,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以降低金融市场风险,该法案正式规定美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该法案将银行划分为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规定证券业务只能由投资银行经营。商业银行只能经营传统项目,不得跨行业开展业务。这时,虽然一些西欧国家仍实行混业经营,但在世界经济上分业经营是一个总的趋势。20世纪末,英国、日本等国家开始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正式开始混业经营。到了1999 年美国也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止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互相参股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业务竞争,进行混业经营。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通过

7、了“沃尔克法则”又对银行业的混业经营罗列出了一系列限制条件以加强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以图塑造一个较为稳定的金融市场。(二)国内银行业经营模式1国内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演变1993 年之前,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允许银行业经营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等多种业务。然而,由于制度欠缺,从1992下半年开始,同美国的初期阶段一样,大量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上房地产和证券项目出现了投资过热,银行的大量资金流入了证券市场,使得我国的金融秩序出现了混乱。因此,国家为了整顿金融秩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分业经营。1993年末,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第6 条明确规定

8、: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2003 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法, 2005 年修订的证券法,2009 年修订的保险法也都再次重申了银行业的分业经营。随后国务院先后成立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明确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以配合分业经营模式。到此,中国混业经营的初期道路和美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近几年,混合经营成为了国际上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相应的,我国也于2005年开始了金融业混合经营的尝试。06年的“十一五”规划首先提出了要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思路。08年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销售、相互代理等多种形式,

9、开发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金融业务。 “十二五”规划则再次重申了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任务。2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另外,我国现有的“一行三会”的监管结构也表明我国金融业实行的依然是分业经营的模式。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纷纷通过与证券、保险等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相互参股、业务合作或合资设立金融公司等方式开展伪综合性经营。这些经营项目也引发了人们对分业经营是否能适应于现在和将来的中国经济的进一步

10、反思,也对现有分业监管的监管格局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针对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所面临的持续增加的压力,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2003年末,人大常委会修正了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最后的“除外”两字,使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混业经营试点尝试,从连续三项严厉的禁止性法律规定转而被初步允许,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无疑具有深远意义。为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合经营转变迈出了第一步。随着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政策的出台,在

11、一定条件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大行业之间的资金屏障已经打破。中行成立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公司,工行创办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服务,中国建设银行于外资合资成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均表明内地银行已开始尝试混业经营模式。目前银行业实际上已经逐步走向综合经营。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一)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优点1混业经营使银行消除了市场壁垒,扩大了投资范围。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有选择地将资金投向证券、保险等领域,而不是仅依靠存贷息差来获得利润。综合性经营可以使银行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发挥其协同优势。降低了银行资金交易的成本,促进了资金在不同金融市

12、场间的有序流动,提高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整体效率。2有利于提高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使得银行资本的流动范围得到扩大,使金融创新的产品可以同时涉及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扩大了银行的创新范围,也使金融创新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另外在混业经营下由于整个金融行业中获利性较高的项目更加容易吸引投资资金,使得整体项目都趋向于市场平均利润,这就迫使银行不断的寻求新的投资方向,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以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来提供金融服务于不同种类客户。收入来源和经营绩效由此提高也提升了银行的创新意识。3有利于提高银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混业经营下的金融市场风险比分业经营更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13、,因为混业经营下,风险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不一定来源于本行业,这就迫使银行从业人员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关注整个金融市场,一旦出现金融波动则在短时间内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并规避相关风险。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进一步扩大了其资金流出渠道,避免其投资资金过度集中在某一领域,形成市场的投资过热现象。同时,也将风险分摊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从而有效地分散和降低了银行经营所面临的整个金融风险。4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对于银行来说,在混业经营模式下银行可以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将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和信托等业务融合起来,通过业务协同发挥协同优势,形成一个整体性的金融服务体系。混业经营使

14、银行,以更全面的服务、更有效的效率、更低廉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使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对于客户来说,由于银行业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他们的金融需求在银行能得到一站式的满足,这样就省下了客户许多的时间成本。混业经营也无疑会使银行业的竞争力度加大,这样就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质量。这就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在混业经营模式下,银行也更容易实现总体规模的快速增长,通过不同行业业务机构的叠加,能很快实现做大做强。同时,银行因为整个混业市场的充分竞争更有动力去不断完善其内部结构并控制相关风险。(二)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缺点凡事有利有弊,若是混业经营毫无缺点,那么

15、美国也不会在分业经营上停留半个多世纪。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也与混业经营有关,因为美国银行是混业经营的模式,当债务人无力偿还还贷款引发银行业的亏损时,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导致债券贬值,保险业破产等金融危机。一句话,美国的商业银行多元化的混业经营加速了美国甚至全球金融危机。总体而言,混业经营模式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保险业务增加了利润来源,就必然承担证券保险业的风险。2. 容易形成大规模的金融集团,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的竞争。3过大的综合性银行集团会产生内部不和谐竞争和部门间协调困难等问题,可能会造成新的金融风险。(三)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引起了金融界人士对混业经营的深刻反思,也有人开始主张重回分业经营的模式。但是就像远古人取火一样,不能因为畏惧而遗忘其优点,从而不敢去尝试。金融的分业和混业,在国外讨论了近一个世纪。纵观世界金融历史,美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分业经营后才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英国和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也改分业经营为混业经营。我国自1993年起改混业经营为分业经营。以史为鉴,不难看出: 没有永远正确的制度,只有最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制度。在过去我国长期实行分业经营,这是我国金融运行机制不完善阶段用以降低金融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