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9035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 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保障制度的重点和难点。在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起步阶段, 由于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和水平未曾严格界定,医疗费用的制 约机制和管理办法不够完善,加之参保职工对医疗费用节约意识 淡薄,医保外部环境不够配套等多方面的原因,医疗费用快速上 涨。现将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分析如下:一、从医疗消费者角度分析1、医疗消费需求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 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保健意识与医疗消费意识大增强, 由过去的小病忍一忍,中病等一等,大病急死人变成现在有 病就

2、医,无病保健,人们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维护健康,要 求检查的项目和使用的药物也向高层次过渡,高度重视保健问题, 这无疑加大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从油田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来看, 每年诊疗人次递增5-10%,说明我国对医疗消费的需求正进入一 个旺盛的时期。2、心理预期偏好。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对特定的商品产生特 殊的信任,重复或习惯购买这一商品。医疗产品也具有这一特性。 主要表现:病人对病情治疗的心理预期。很多病人(特别是医保病 人)认为医院等级越高、医生越好、仪器越高档、药品越贵越好, 如果医生不作为则无理取闹,医生只能满足病人的要求。某些医 务人员由于历史的原因缺乏医疗服务成本意识,认为只有好的仪

3、 器和好的药品才能治病,这些都导致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费用 过度增长。还有一味追求大医院大名医,一般普通病种也上大医 院作全面检查,要求使用新、特、贵重药品,盲目听信广告,分 不清治疗药品与保健品、食品的批准文号。盲目偏听偏信不良广 告,到医药商店自行购买药品使用,或者听信非执业药师的虚假 宣传,花费大量金额,购买到非对症治疗药品。无效果后再转入 正规医院治疗,所花费用都算在医疗上。2、疾病谱发生变化,费用构成比例中像心脑血管病、肿瘤等 高费用疾病成分扩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不断上升。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医疗费用较高。因此疾病 谱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比上升对医疗费用的

4、增长具有显著影 响,值得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北京召开的WHO慢性非传染病控制综合规划中心主任会议中不少中外医学专 家们预言:大约在2015年,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导致人们死亡 的重要原因,那时,发达国家死于生活方式疾病的人数将占总死 亡人数的75%,而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字将达到60%。做出这一预 言的基础是,当时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已分别成为发达国家的第 一、第二位死因,而这种疾病谱的明显变化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 七八十年代就已出现了。3、人口寿命延长,人口结构变化。我国目前的人口统计学特 征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年龄结构图逐步由宽底三角形变 成底边窄的梯形,人口构成趋向老年化。6

5、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 例由1980年的7.6%上升到2000年的10.7%,到2025年将增 长到19.7%。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已由4.9%上升到7%, 到2025年将增长到13%。有关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的分析表明,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病率分别为54%和25%,明显 高于调查人群的平均水平,老年人的每百人患病天数超出调查人 群水平的一倍,老年人死亡率相当于全国人口总死亡率的7倍, 这表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现老年人平均期望寿命 已由建国前的40多岁提高到目前的近78岁,同时,老年病人多 为慢性病,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 疾病明显增加,病程长

6、,难治愈,而且容易出现多器官疾病并存 的现象,对医疗、护理、营养的要求高,一般住院期较长,住院 费用较高。二、从医疗服务提供者角度分析1、医院基础设施和就医环境的改善。为了适应人们生活水平 提高后对医疗环境的要求,医疗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 建设,并提出星级服务的新概念,医院出现了多元化,融预 防、治疗、康复、保健于一体,病房环境舒适,设施齐全,医疗 成本相应增加。2、先进检测、监护及治疗仪器的大量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 进步,医学科技也日新月异。心脏直视手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 术、各种导管和内窥镜等高难手术虽牵涉昂贵的药物、疗程和设 备,但现时的趋势仍是因新科技的发展而被大力开展和利用。

7、核 磁共振、CT、ECT、双C臂X光机、多普勒彩色B超、各种全自 动的检测设备更被广泛应用。问世不久的(刀、X刀、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装置、电子CT等尖端医用设备已在国内投入使用。现代 科技带来大型昂贵仪器设备的高成本,先进检测、监护及治疗仪 器的大量使用。医疗卫生事业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规模、设备 一再膨胀,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迅速提高,供需两旺。3、新型医用材料的使用。这几年一些新型医用材料如人工关 节、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的使用.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变革, 但这些材料的价格也是惊人的。还有一次性耗材带来的医疗成本 增长。医院为避免医疗上的交叉感染,凡安全需要的环节都使用 了一次性耗材,如注

8、射器、取血器、手术麻醉包等以往都是经消 毒后反复使用,但为了安全,现在都是使用一次性耗材。随着一 次性耗材使用范同越来越广,增加了患者的支出。4、卫生服务人力成本提高。据统计,卫生服务部门人员的受 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也不断提高,相应的 工资待遇也随之提高,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卫生服务成 本也上升了,从而间接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三、从药品流通、管理角度分析1、药品流通过程混乱造成药品虚高定价。药价虚高的原因较 繁杂,一是我国药厂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药厂将很多钱 花在营销环节上,甚至出现销售费用高于制造成本,因此不得不 抬高出厂价格,让病人来承担这部分成本,导致很

9、多药品的价格 一出厂就成了一个怪胎,成了一个严重水肿的胎儿。二是中间流 通环节混乱,大部分和药品利润丧失在流通领域,因为药品经销 层次太多,各个层次都需一定的利润,因此药品成本自然无法降 低。三是现行财政体制和医疗体制不完善,由于医院的收入主要 为医疗技术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及财政补偿三部分,在财政补偿 占医院收入比例越来越低、医疗技术服务收费基本为成本或低于 成本收费的情况下,药品及检查收入就成了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 由于用药利益与医院经济利益一致,医疗机构为了生存,为了给 职工谋福利,必然会考虑多卖药多检查。而医生的个人收入往往 与医生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收入相关,这样容易造成医生提供过度 医疗

10、服务的倾向,导致大处方现象,这就是某些药品在大幅降价 后逐渐在医院消失的原因。因此只要实行以药养医的政策,就很 难改变目前的现象,医院只能是以利润为原则而不会以病人的利 益为原则进药。2、有关部门对新药审批太滥改变药名、商品名、改变剂 型、改变包装、改变规格、增加无治疗作用的制剂辅料,打着 新 药的牌子,虚高定价,参加招标,加入医保目录,合法地进入 医院,尽管国家已实行17次降价,但是百姓仍然感觉药价偏高, 对策:价格偏高的主要在新药这一部分。笔者认为应该从源 头抓起,国家药监局严把新药审批关,物价部门审核时对增加辅 料改变包装的,对治疗作用几乎相同的品种,要对原剂型的产品 价格进行对比,招标

11、部门要提高评标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源头把 价格搞实,防止虚高。例如肌苷针0. 1 /支 0. 18元,莱美康(肌 苷氯化钠注射液)0. 2 / 100mL18. 30元就不能批准上市和中标。3、进口药管理混乱。进口药经营单位较多,难以对成千上万种进口药实施有效监控,致使进口药的价格千差万别,申报价和 市场价相差较大。有时同一种进口药,换个药名,价格相差甚远。、医生的因素医生的因素是引起医疗费用攀升的比较重要因素之一,为了 医疗安全、为了 举证倒置、为了获取处方费,防止医患纠 纷,医德淡漠的医生,不合理用药与检查,用药起点高,小病大 治,轻病重治,大处方,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用了不必要的, 无适应

12、症的多联用药,用贵重药品,全面检查。例如,抗菌药物, 选药不当,剂量过大,一般手术,术前术后多联用药等现象。药 品价格与医疗器械虽然都不是医疗机构订的,但是医患之间信息 不对称,医生可选择回扣的药品。手术耗材,尤其进口耗材 更是贵的离谱,心胸手术5万元耗材占4万元。总之,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既有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保健 意识增强等客观原因,也有政府的医疗制度设计、医院运营管理、 医生的利益驱动和患者的就诊盲目性等主观的非理性原因。要实 现对医疗服务费用的合理控制,不仅要科学地认识医疗费用客观 增长的规律,加大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改善群众的就医条件,更 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和把握主观的非理性因素对医疗服务费用的影 响,并最终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才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 快增长问题,提高群众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利用均等化 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