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0309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8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观潮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

2、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

3、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四、检查交流。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六、小结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七、布置作业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B类:抄写本课生

4、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二、讲读课文。(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

5、么样?并动手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四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

6、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3、交流讨论。三、总结全文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布置作业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学校旁的小溪。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板书设计: 声 形潮来前 平静盛赞钱塘潮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横贯江

7、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 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2.藏布大峡谷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

8、国山河的壮丽。教学重点、难点: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读一

9、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三、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10、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

11、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五、总结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 作业布置: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世界第一大峡谷形状鬼斧神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景色奇异展望世界关注3.鸟的天堂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会认“榕、抛、暇”等4个字,会写“灿、烂、桨、纠、逼、禁、寂”等14个生字,并掌握其组成的词语。(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2、(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

13、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2、(板书“鸟的”):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小鸟生活的乐园)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4、是啊,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谁能来介绍作者巴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新词。

14、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桨、纠、逼、禁、暇、抛(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也可以读字组词)认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读课文,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新的认识?2、那么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景象?3、汇报,交流。4、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部分,那么在见到“鸟的天堂”之前和之后作者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