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90123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目录名称组成功用主治1、八珍汤正 体类要当归、川芎、白芍药、熟 地黄、人参、白术、茯 苓、炙甘草补益气血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 耳 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 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或虚大无 力。2、八正散太 平惠民和剂局 方|车前子、瞿麦、扁畜、滑 石、山栀子仁、甘草炙、 木通、大黄清热泻火,利水 通淋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 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 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3、白虎汤伤 寒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清热生津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 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 洪大有力。4、白头翁

2、汤 伤寒论白头翁、黄柏、黄连、秦 皮清热解毒,凉血 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 热, 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 黄,脉弦数。5、百合固金 汤慎斋遗 书熟地、生地、归身、白 芍、甘草、桔梗、玄参、 贝母、麦冬、百合养阴润肺,化痰 止咳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6、败毒散小柴胡、前胡、川芎、枳散寒祛湿,益气 解表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T儿药证直诀壳、羌活、独活、伏苓、 桔梗、人参、甘草、生 姜、薄荷7、半夏白术 天麻汤医学 心悟半夏、白术、天麻、陈 皮、茯苓、甘草、生姜、 大枣、曼荆子燥湿化痰,平肝 息风。痰厥头痛。&半夏厚朴汤金匮要 略,半夏、厚朴、茯苓、生 姜、苏叶行气散结

3、,降逆 化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气结成痰涎,状 如破 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 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 舒快,或痰涎壅盛,上 气喘急,或因痰饮 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 缓或弦滑。9、半夏泻心 汤伤寒论半夏、黄苓、干姜、人 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寒热平调,消痞 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10、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神曲、半夏、茯 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脘腹痞满胀痛,暧腐吞 酸, 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 滑。11、萆薢分清 饮丹溪心 法益智仁、川卑薜、石昌 蒲、乌药、茯苓、甘草温肾利湿、分清 化浊真元不足,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 频

4、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 如膏糊, 舌淡苔白,脉沉。12、补阳还五 汤医林改 错黄芪、当归尾、赤芍、地 龙、川芎、红花、桃仁补气活血通络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 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 淡,苔白,脉缓。13、补中益气黄芪、人参、白术、炙补中益气,升阳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汤脾胃论甘草、当归、陈皮、升 麻、柴胡、生姜、大枣举陷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2或喘或渴,或 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3 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4. 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14、参令白术 散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莲子肉、意苡仁、砂仁、 桔梗、白扁豆、白茯苓、 人参、炙甘草、白术、山 药

5、益气健脾,渗湿 止泻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生。亦治小儿脾 疳。15、川芎茶调 散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川芎、荆芥、白芷、羌 活、甘草、细辛、防风、 薄荷叶、清茶疏风止痛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 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 白,脉浮者。16、大承气汤 伤寒论大黄、厚朴、枳头、亡硝峻卜热结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3里热实 证之 热厥、痉病或发狂等。17、大黄牡丹 汤金匮要 略大黄、牡丹皮、桃仁、冬 瓜仁、芒硝泻热破瘀,散结 消肿肠痈初起。证见少腹肿痞,按之痛如 淋, 小便自调,发热恶寒,自汗出,或右足屈 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1&当归补 血汤内外伤 辨惑论当归、黄芪补气生一血血

6、虚阳浮发热证。19、当归六黄 汤兰室秘 藏当归、生地黄、熟地黄、 黄苓、黄柏、黄连、黄芪滋阴泻火,固 止汗阴虚火扰之盗汗。发热,盗汗,面赤 心 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 赤,舌 红苔黄,脉数。20、定喘汤摄生众妙方麻黄、杏仁、桑白皮、黄 苓、半夏、苏子、款冬 花、白果、甘草宣降肺气,祛痰 平喘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21、独活寄生 汤备急千金 要方独活、桑寄生、杜仲、牛 膝、细辛、秦艽、茯苓、 肉桂心、防风、川芎、人 参、甘草、当归、芍药、 干地黄祛风湿,止痹 痛,益肝肾,补 气血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 膝疼 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 不仁, 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

7、淡苔白,脉细弱22、二陈汤 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燥湿化痰,理气 和中湿痰证。23、二妙散丹溪心法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止痒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 力, 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 部湿疮 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24、二至丸医方集解女贞子、旱莲草补益肝肾,滋阴 止血老人、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 伸,头旋眼黑,下体痿软。25、防己黄芪 汤金匮要 略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益气祛风,健脾 利水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小便 不 利,舌淡苔白,脉浮。26、甘露消毒 丹(普济解毒 丹)温热经 纬滑石、绵茵陈、黄苓、石 菖蒲、川贝母、木通、藿 香、射干、

8、连翘、薄荷、 白豆蔻清热解毒,利湿 化浊湿温时疫,邪在气分。27、葛根黄苓 黄连汤伤寒 论葛根、甘草、黄苓、黄连清泄里热,解肌 散邪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 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 热, 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28、归脾汤正体类要白术、当归、白茯苓、黄 芪、龙眼肉、远志、酸枣 仁、木香、甘草、人参、 生姜、大枣益气补血,健脾 养心1 心脾气血两虚证。2 脾不统血证。29、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生 枣、甘草三姜、大解肌发表,调和 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30、黄连解毒 汤外台秘 要引崔氏方黄连、黄苓、黄柏、栀子泻火解毒切实热火毒,一焦热盛之证。31、霍香正气 散太平

9、惠民 和剂局方大腹皮、白芷、紫苏、茯 苓、半夏曲、白术、陈 皮、厚朴、苦梗、霍香、 甘草、生姜、大枣解表化湿,理气 和中1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 痛呕逆,胸膈满闷,欬嗽气喘。2伤冷伤 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3、凡感岚瘴不正之气者。32、济川煎景岳全书当归、牛膝、肉苁蓉、泽 泻、升麻、枳壳温肾益精、润肠 通便老年肾虚。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33、九味羌活 汤此事难 知羌活、防风、苍术、细 辛、川芎、白芷、生地、 黄苓、甘草发汗祛湿,兼清 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34、理中丸伤寒论人参、干姜、白术、甘草温中祛寒,补气 健脾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脾胃 虚寒所致的胸痹;或

10、病后多涎唾;或 小儿 慢惊等。35、苓桂术甘 汤金匮要 略茯苓、桂枝、白三术、甘早温阳化饮,健脾 利湿中阳不足之痰饮。36、羚角钩藤 汤通俗伤寒 论羚角片、霜桑叶、京川 贝、鲜生地、双钩藤、滁 菊花、茯神、生白芍、生 甘草、淡竹茹凉肝熄风,增液 舒筋肝热生风证。37、六味地黄 丸小儿药证 直诀熟地黄、山萸肉、山药、 泽泻、牡丹皮、白茯苓滋阴补肾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 热,盗汗遗精。38、六散伤寒直格滑石、甘草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 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39、龙胆泻肝 汤医方集 解龙胆草、黄苓、山梔子、 泽泻、木通、车前子、当 归、生地黄、柴胡、生甘

11、草泻肝胆实火,清 肝经湿热肝胆实火上扰;或湿热下注。40、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发汗解表,旦肺 平喘外感风寒。41、麻黄附子 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温经解表伤寒少阴证。42、麻黄杏仁 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辛凉宣泄,清肺 平喘外感风邪。43、麻子仁丸 伤寒论麻子仁、芍药、枳实、大 黄、厚朴、杏仁润肠泄热,行气 通便肠胃燥热,津液不足。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门、半夏、人参、甘 草、粳米、大枣滋养肺胃,降逆 和中虚热肺痿。45、暖肝煎景岳全书当归、枸杞、茯苓、小茴 香、肉桂、乌药、沉香温补肝肾,行气 止痛肝肾虚寒证。46、平胃散 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苍术、厚朴、陈皮、甘 草、

12、生姜、大枣燥湿健脾,消胀 散满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 味,呕吐恶心,暧气吞酸,常多泄泻,肢 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 缓。伤食,暧气有腐食气。47、普济消毒 饮东垣试效 方黄苓、黄连、陈皮、甘 草、玄参、柴胡、桔梗、 连翘、板蓝根、马勃、牛 蒡子、薄何、僵蚕、升麻清热解毒,疏风 散邪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 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 红苔白兼 黄,脉浮数有力。4&牵正散杨氏家藏 方白祛风化痰止痉风中经络, 眼歪斜。49、羌活胜湿 汤羌活、独活酒洗、藁本 酒 洗、防风各一钱、甘 草五 分、川芎二分,酒洗、曼 荆子三分,碎、生姜祛风胜湿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

13、或腰脊重痛,或 一身尽痛,微热昏倦。50、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生地、元参、竹叶 心、麦冬、丹参、黄连、 银花、连翘清营解毒,透热 养阴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 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 不渴,斑 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51、三仁汤温病条辨r 1 -杏仁、飞滑石、白通草、 白蔻仁、竹叶、厚朴、生 薏仁、半夏清利湿热,宣畅 气机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 重疼 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52、桑菊饮温病条辨杏仁、连翘、薄荷、桑 叶、菊花、苦梗、甘草、 韦根宣肺止咳、疏风 清热风温初起。53、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沙参、象 贝、香豉、栀皮、梨皮轻宣温燥,凉润 止咳秋感温

14、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 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 数大者。54、芍药汤保命集芍药、当归、黄连、槟 榔、木香、炙甘草、大 黄、黄芩、肉桂清热燥湿,调气 和血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 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 腻,脉弦数。55、生脉散医学启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 止汗1 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 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 干红少苦,脉虚数。2 久咳伤肺,气阴 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干亠舌燥,脉虚细。56、失笑散浦黄、五灵脂活血祛瘀,散结 止痛用于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 行, 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57、十枣汤元花、甘逐、人戟、人枣攻逐水饮1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 可攻 之。2其人汗出,头痛,心下痞 硬,引胁 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 寒,此表解而 里未和。3邪热内蓄,有伏饮者。58、实脾散 重订严氏 济生方厚朴、白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