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精选(第二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01163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精选(第二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精选(第二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精选(第二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精选(第二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精选(第二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精选(第二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题精选(第二辑)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10264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6题图2、如图,一牧童在A处牧马,牧童家在B处,A,B处距河岸的距离AC,BD分别为500m和700m,且CD=500m,天黑前牧童从A处将马赶到河边去饮水后再回家,那么牧童最少要走_mDCAB3、如图,将半径为2cm的O分割成十个区域,其中弦、关于点对称,、关于点对称,连结,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cm(结果用表示)4、观察右表中数字的排列规律,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第1行第5列的数字是 ;表中第5行第4列的数字是 ;

2、请用关于n的代数式表示表中第3列第n行的数为 ;数字2006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1357261014412202882440565、甲、乙两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6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1)他们都行驶了18千米;(2)甲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3)乙比甲晚出发了0.5小时;s(千米)18t(小时)甲乙O0.5122.5(4)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5)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其中,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6、如图,一宽为2cm的刻度尺在

3、圆上移动,当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相切时,另一边与圆两个交点处的读数恰好为“1”和“4”(单位:cm),则该圆的半径为( )A5cm Bcm CcmDcm7、“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小明学习上爱动脑,在计算的值时构造了这样一个图形:如图,正ABC面积为,分别取AC、BC两边的中点D、E,再分别取CD、CE的中点,依次取下去,能直观地求出它的值。也请你根据这个图形计算: 。8、如图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5个单位为半径画圆直线MN经过x轴上一动点P(m,0)且垂直于x轴,当P点在x轴上移动时,直线MN也随着平行移动按下面条件求m的值或范围()如果O上任何一点到直线MN的距离都

4、不等于3;()如果O上有且只有一点到直线MN的距离等于3;()如果O上有且只有二点到直线MN的距离等于3;()随着m的变化, O上到直线MN距离等于3的点的个数还有哪些变化?请说明所有各种情形及对应的m值或范围.9、如图12,RtABC中,C90,按题目所给条件及要求将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分割成若干个全等的并且分别与原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画出图形并简要说明理由第(1)图AC=BC将ABC分割成2个三角形;第(2)图AB=2AC将ABC分割成3个三角形;第(3)图将ABC分割成4个三角形;第(4)图BC=2AC将ABC分割成5个三角形;10、小明和几位同学做手的影子游戏时,发现对于同一物体,影子的大

5、小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因此,他们认为:可以借助物体的影子长度计算光源到物体的位置.于是,他们做了以下尝试.(1)如图(1),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正方形框架ABCD,边长AB为30cm,在其正上方有一灯泡,在灯泡的照射下,正方形框架的横向影子AB,DC的长度和为6cm.那么灯泡离地面的高度为 .图(3)图(2)图(1)(2)不改变(1)中灯泡的高度,将两个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框架按图(2)摆放,请计算此时横向影子AB,DC的长度和为多少?(3)有n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按图(3)摆放,测得横向影子AB,DC的长度和为b,求灯泡离地面的距离.(写出解题过程,结果用含a,b,n的代数式表示)11、在如

6、图14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 ABCO的点A(4,0)、B(3,2).点P从点O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点Q由点B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过点Q作QNx轴于点N,连结AC交NQ于点M,连结PM设动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点C的坐标为_;(2)点M的坐标为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求PMA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否存在t的值,使PMA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2、已知:如图15,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其中ADBC,AD=2,BC=4,AB=CD=点M从点B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

7、动;点N从点D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运动,若点M,N同时开始运动,点M与点C不重合,运动时间为t(t0)过点N作NP垂直于BC,交BC于点P,交AC于点Q,连结MQ(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QP的长;(2)设CM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3)求出t为何值时,CMQ为等腰三角形(说明:问题(3)是额外加分题,加分幅度为14分)QABCD图15NPM13、如图,直线l:y=x+3交x轴、y轴于A、B点,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BCAD,且D点坐标为(6,0).(1)求:A、B、C点坐标;(2)若直线l沿x轴正方向平移m个(m0)单位长度,与AD、BC 分别交于N、M点,当四边形ABMN的面积为12个单位面积时,求m的值;(3)如果B点沿BC方向,从B到C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A点同时沿AD方向,从A到D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经过n秒的运动,A到达A处,B到达B处,问:是否能使得AB平分BBD?若能,请求出n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