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灌溉进展规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90028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灌溉进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流灌溉进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流灌溉进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流灌溉进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流灌溉进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流灌溉进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灌溉进展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河流灌溉进展规划我国西南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但这些河流往往跨越不同的纬度带,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上游高寒,下游干热,地形地貌形态复杂,地高水低特征明显,水资源利用难度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频繁发生的旱灾不断给该地区农业灌溉、农牧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带来极大危害。2010年该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均为历史罕见。鉴于此,中央要求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西南地区受地形条件所限,基本不具备粮食外送条件,但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全局来看,维持该地区粮食自给自足极

2、为重要。本文以西南地区某流域为例,从流域特点出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考虑了区域粮食安全、农牧民增收和生态安全等需求,研究提出了流域灌溉发展的宏观布局。1流域概况所研究流域发源于青海省,由北向南纵跨纬度13,流经西藏和云南等省、自治区,流域面积164万km2。区内地势高亢,地形起伏变化大,山溪河流纵横,气候差异明显。根据2008年资料统计,流域内总人口6705万,农村人口4915万(所占比例达733%)。流域内农业总产值1775亿元,现有耕地125万hm2,粮食总产量2307万t,大小牲畜10785万头。2灌溉发展现状流域内地形以山区、半山区和峡谷丘陵为主,其间穿插一些地势平

3、坦、土地肥沃的坝子。上游为高寒牧区,以草地利用为主;中下游地区光热条件较好,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有烟草、油菜、橡胶。按2008年统计资料,流域内耕地中水田、旱地比约为241,粮田954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9%。2008年,全流域农业总产值为1775亿元,粮食总产量为23065万t,人均344kg,大小牲畜10785万头,烟草、油料作物产量分别为48万t和171万t。流域中下游大理、临沧、思茅、西双版纳4地(州)粮食产量达200万t,占流域粮食产量的87%。以小康社会人均400kg的粮食占有标准,流域尚不能达到自给,其中,上游地区相差

4、甚远,下游地区略有盈余。由于流域地处西部边远山区,土地利用普遍比较粗放,再加上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土地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过去为片面追求粮食产量,过度开荒,现有的125万hm2耕地中,不适宜面积35万hm2,占28%;勉强适宜面积56万hm2,占45%;适宜和中度适宜面积共34万hm2,仅占27%。区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不仅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粮食产量仍然难以提高,而且还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起步晚,利用程度低。流域内现有灌溉草场面积17万hm2,仅占草场总面积的0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万hm2,耕地有效灌溉率仅为20

5、%。以灌溉为主的各类水利工程设施总计425万座(处),现状供水能力总计276亿m3。其中,蓄水工程4661座,总库容99亿m3;河道引水工程369万处,总引水规模为4386m3/s;提水工程901件,总提水规模751m3/s。总体看来,流域内灌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能适应流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流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灌溉基础条件差,旱灾发生频繁,成灾面积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该流域也是重灾区。(2)现有水利工程中,缺乏大中型骨干工程,而且类型分布不合理,以引天然径流的引

6、水工程为主,加之病险工程多,致使灌溉保证率很低,这与“适时适量”的供水要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3)灌区基本上是地面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低,布局不尽合理,许多水源距耕地远,引水工程线路长,再加上田间配套工程远远滞后,致使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很低,不能满足高效节水要求。(4)流域各地区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灌区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不能适应灌区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的管理要求。3灌溉发展需求分析31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流域粮食产量的2/3以上出自灌溉耕地,根据对流域19802000年粮食产量与有效灌溉面积的数据分析,流域粮食总产量与有效灌溉耕地面积之间有很

7、好的相关关系。这说明,粮食供给安全要求水利为农业提供灌溉保障,而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从而提高单产和复种指数。由于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已成为制约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再加上耕地不可避免地逐渐减少,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就有赖于良好的灌溉基础设施。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规划水平年(2030年)流域总人口将达到789万人。结合我国国情,并适当考虑旅游地区旅游人口的粮食问题,预测规划水平年流域粮食总需求量为344万t。这样,根据上述相关关系,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流域规划水平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需求量为31万hm2。用这种方法预测的成果与全国水资

8、源综合规划研究的相关成果相比亦较为接近。32优化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而发展灌溉是实现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灌排自如,才能满足作物多样化要求。由于灌溉发展滞后,流域内许多地区因缺水而导致广种薄收,种植结构调整受到很大的制约。由于缺乏水利设施,牧区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而且引发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根本无法实现对草地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3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

9、的和谐发展。流域内60%以上的耕地分布于山区、半山区,存在大量的陡坡垦殖,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进而形成较难利用的荒草地等。在这些生态脆弱区,耕地中坡度大于25的陡坡轮歇地,应该逐步退耕还林、改园、还牧。灌溉发展到一定程度,有限的耕地能够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才能有效地抑制土地的过度垦殖,并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度压缩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林、草、畜牧业。此外,流域不少地方与东南亚邻国接壤,有较长边界线和边界河段,因地制宜地发展灌溉面积,切实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兴边富民”,对稳定巩固边防,保障国家安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