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896496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古往今来,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教给学生诸多做人的道理,塑造着受教育者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要给予学生以教育”。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特别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把德育教育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急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潜能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一、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

2、,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身,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在平时的言行中,处处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因此,每当上课铃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Nice to see you.” 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总是微笑着竖

3、起大拇指说:“Great!/Excellent! Good job!” 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鼓励学生说:“Think it over. Try next time.”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位懂礼貌的学生,见到老师和同学都会很有礼貌地跟别人打招呼:“Good morning.”;见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会很自然地说“Can I help you?”; 碰到客人来校时能热情地迎上去说“Welcome to our school”;打扰别人时能主动运用“Excuse me”“Thank you”;无意影响别人时能真诚地说“Im sorry”;下

4、课离开座位活动时能主动运用“After you”。他们已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二、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学活动中育人。教材是寓德的载体

5、,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教学的规律。 在小学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

6、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和模拟交际中学习,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参加生日派对、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东西方饮食差异,让学生懂得

7、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在五年级下册中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教师把不同的购物交际用语通过听力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比一比哪种方式最有礼貌,从而学生学会了礼貌的购物表达方式。在四年级下册教时间这一单元时,延伸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等句型,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在这些模拟

8、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三、教师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终生受益。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9、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 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师要以心换心,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做一名“有心

10、”的教师,即做一个有爱心、尊重学生心灵感受的人。“关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名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是必须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师爱是一种信任,一种鞭策,使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爱”这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她需要真心的付出,我爱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更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老师向学生借用红笔时,他们都会抢着拿出自己最好的笔,这个细节常常在我脑海里放大,化为感动。学生这样尊重老师,而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要给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每一个教师都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做一个“有心”的教师。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我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培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挖掘潜能、激发兴趣,使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从而有过硬的本领和健全的个性,成为真正的人才。2009年学科德育征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英语学科)夏文懿南开小学27370713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