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IT场已形成三足鼎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89637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IT场已形成三足鼎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疗IT场已形成三足鼎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疗IT场已形成三足鼎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疗IT场已形成三足鼎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疗IT场已形成三足鼎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IT场已形成三足鼎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医疗 IT 市场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医疗信息化作为中国新医改方案“四梁八柱”目标的“八柱”之一,一直是其它改革的重要技术基础。不 仅医院自身业务的系统复杂性对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提出了要求,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医疗保障体制的健全, 构建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 信息共享亦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每年的医疗 IT 年花费约为150 亿元左右,预计2018将达到290亿元。近几年中国医 疗IT市场的增长速度都在25%以上。其中,IT解决方案(软件和IT服务市场大约30亿元左右。中国医 疗IT占全部IT行业的比重约为2.2%,远低

2、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业内人 士预测,2018-2018年中国医疗IT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9%,增长速度在所有IT子行业中仅次于 消费用IT产品。中国医疗 IT 市场现状按发展阶段的先后以及普及程度由高到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主要分为三类: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HCIS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GMIS。其中,HMIS以财务收费系统为核心,HCIS涉 及整合电子病历和身体检查资料等临床功能, GMIS 则涉及医院之间、中小城市之间或者大城市各城区之 间的信息共享。HMIS在国内的建设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较为普及。目前,医疗信息化正在向HCI

3、S支持为主的第二阶段过 渡,下一步的重点是推广电子病历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实现区域内的联网使用,而未来 5 年, GMIS 将成为医疗信息化产业新的增长点。近几年,随着医患纠纷成为困扰医疗机构的难题,群众对医疗服务效果普遍不满,效率低下、质量差、成 本高等问题突出。数字显示, 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卫生费用支出达2545元,占其全年可支配收入 的13. 3%;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支出达694元,占全年纯收入的11.7%。这种情况之下,信息技术的应 用将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HMIS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挂号、划价、收费、报销等流程,缓解 了

4、排队问题。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的自由 转换,减少重复检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医疗服务开始向家庭延伸。老年人作为突发病的高发人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病情进行 跟踪监测。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带有感应、检测装置、报警和求助系统的便携性医疗设备 进入家庭,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控。例如东软推出的健康管理平台“熙康”, 通过构建全方位的个人健康信息系统,能有效实现远程健康监护的家庭、社区和医院的无缝对接。面对这一块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化市场虽有优势,但市场整合能力不强。因为中国 医院管理

5、体制的特殊性,相比外资企业,中国企业在医院信息化阶段更有竞争力。据统计,在 HMIS 阶 段,外商企业市场份额仅占25%,而中国本土企业达到 75%。但因为中国医院管理信息化市场集中度不 高,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的中国医疗软件市场中,排名前 6名的公司只占40%的市场份额。在软件及服务方面,中国企业实力也稍显不足。据华通医疗研究统计,2007 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份 额达70%,软件和服务市场份额仅为30%。预计 2018年,硬件市场份额将达45%,软件和服务达55%。因 此,软件与服务将成为本土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而国内一些看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大企业,已经将业务 重点放在了软件及

6、服务上。这其中的典型事件包括,金蝶医疗斥资1.2亿并购有14 年医疗卫生信息化经 验的广州慧通、华为发布“医疗云”战略,为医院提供以云管端为基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等。三足鼎立格局从实力上看,中国的医疗信息业已形成本土企业与欧美、日本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东软是本土企业中最典型的代表。其医疗信息化业务比较全面,涉及医疗IT业务、卫生行政、医院信息 管理、医保、个人健康服务等多个环节。东软在医疗IT领域的业务包括HMIS、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 统、HCIS、EMR、PACS等软件解决方案和产品。东软偏重于行业解决方案和嵌入式软件,目前全国3000 多家大中型医院都运行着东软的系统,近几年还加大了卫

7、生行政业务的发展力度。目前东软业务中软件外包占35%,医疗设备占 15%-18%,行业解决方案占47%-50%。近来,东软加大数据 中心建设力度,旨在构建云计算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建立可扩展的应用架构。目前东软在全国三甲医院 中市场占有率达到 40%左右,在社保和医保领域的市场份额亦稳居第一。现在备受欢迎的熙康行表和熙康 益体机, 整合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医疗领域的专业资源,可以动态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 息,实现家庭实时跟踪与监测,是东软医疗电子商务由B2B向B2C转型的开始。借助本土化优势,东软还 为唐山、郑州、无锡、沈阳、都江堰、海南省澄迈县等 20 多个城市提供健康城市解决方

8、案,构建起了区 域医疗卫生平台和区域的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核心的健康服务平台。此外,东软还积极与大型医院和医疗 机构合作,向家庭和个人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并购与战略合作,东软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例如,与圆刚科技携手开发医疗影像设备的软件和硬件。2018年初,东软斥资1.141亿元收购最好的ERP提供商望海康信73.14%的股份,正式进军ERP市 场,创下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最大规模并购纪录。除了东软,本土医院信息管理软件供应商卫宁软件,势头同样强劲。卫宁软件主要从事医疗及技术服务业 务,在 HMIS 市场占有优势。在其软件系统收入中,医院信息系统的占比超过 70%。随着医改的深入,卫 宁也逐

9、步进入整体医疗信息解决方案、电子病历等领域。尤其是在2018年 7月上市之后,其专业医疗信 息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定位更加清晰,目前在卫生部两批电子病历试点医院中,卫宁软件的电子病历产品市 场占有率已达到10%。针对中国基层医疗市场,卫宁软件开发出了 SAAS “软件即服务”的新的业务模式。立足自身优势,卫宁软件通过加大投资、加强合作等方式推进医疗信息化力度,与微软、IBM、HP、华三 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核心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09年末,卫宁软件已拥有55家三甲医院客户, 在全国722家三甲医院中占7.62%。 2018年,业务区域扩展至28个省、市、自治区,2018年营业收入达 到 1

10、.59 亿元,预计接下来几年,增速都将超过 30%。本土企业之外,受中国医改政策利好驱动,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且多以与本土企业 合作的方式进入。总体而言,欧美和日本企业在中国医疗信息市场具有优势,与中国本土企业形成竞争三 大阵营。欧美企业在IT系统架构、医疗器械领域方面具备技术优势,在大型数据存储分析、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方面亦基础深厚,借助其在高端市场优势,发力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现在,英特尔、IBM、甲骨文、思科 等都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的医疗行业部门。IBM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亿美元专项资金,整合IBM在系统 集成、云计算、分析和新兴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实现高品质、循证

11、式的医疗护理服务。在巩固其在高 端医院优势地位的同时,欧美企业另一方面也加紧进军中国的基层医疗市场。例如,西门子与浙大中控合 作研发针对中国基层医院的全方位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GE2018 年提出的针对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的 “春风行动”等。日本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较早,业务集中在以医学影像等临床信息领域,整体影响有限。富士胶片较 早进入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重点推出数字医疗影像业务, NEC 主要瞄准高端医院的医疗解决方案市场, 日立数据中国(HDS则致力于为医院提供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还协助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解决了医 院大规模信息、图像信息搜索和动态归档问题。韩国医疗企业和IT企业在韩

12、国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具有 实力,但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韩国首尔三星医院等医院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优势,但目前未进入中国。 以SK集团为首的韩国企业尝试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但商业化应用不多。2018年,哈工大与SK集 团合作成立医疗信息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至今尚未产业化。信息共享和系统整合成趋势 尽管中国医疗信息化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需要政府整体推动,特别是加强 整体规划和标准制定,避免项目成为孤岛。例如,一个完整的HMIS系统,至少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国家拨款只占卫生事业支出的10%左 右,投入主要靠医院,受赢利影响,医院热情不高。医疗信息化是系统项目,但目前

13、,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病历、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等都是分开推进,项目间缺乏联系,政府需要制定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制 定全国统一的标准。HCIS和GMIS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信息系统集成至关重要。而HMIS作为内部临床医疗信息系 统和区域信息系统的基础,将进一步向集成系统发展,因此必须保持高度的开放性、超高稳定性、可靠性 和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随着HMIS与社保、医保甚至银行系统的业务及数据交互越来越频繁,区域医疗 信息系统需要解决好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移动医疗和家庭医疗是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但都 需要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日益强大和3G移动时代的

14、来临,远程医 疗会诊已经成为各级医疗单位的强烈需求。相比外资企业,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仍有优势。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化领域有技术和客 户基础,下一步,由临床医疗信息系统模块整合带来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给国内企业带来市场机 会。政策向基层医疗信息化倾斜,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国企业业务整合能力不足,未来在技术 和软件方面有待提升。临床医疗信息化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对企业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和业务块整合能力提 出了挑战。目前中国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需要加大协同合作力度,以应对强势外资巨头的竞争。大规模数据集成、整体架构搭建是一些外资企业的强项,是外资企业的市场机会,但因为中国医疗体制的 特殊性,外资企业未来需要选择更加本土化的路径。基层医疗信息化是“十二五”建设重点,市场潜力 大,但地方政府是其发展的重要推手,因此,寻求与政府合作是切入医疗信息化领域的重要途径。中国的 大型医院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处于强势地位,外资企业拥有较多的高端客户,需要把握好医院的需求,并通 过其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