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共11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894253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共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共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共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共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共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共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共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此处是公司LOGOXXXXX公司文件编号:XYG-4管理文件版 本: A热电偶、测温仪器管理办法页 码:16目 录 第一章1 目的2 职责与权限 3 工作程序 第二章1 目的2 职责与权限 3 工作程序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4321更改编号更改单号更 改 页更改条款更改人第一章 热电偶、测温仪器周期管理规定1 目的为加强热处理工段温控、测温热电偶、测温仪器的周期有效性,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特制订本管理办法。2 职责与权限2.1 热处理工段负责按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送检,品质部负责内部校准和外部送检;2.2供销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热电偶及仪器仪表检测单位。3 工作程

2、序3.1 热电偶的校准3.1.1 热电偶校准:应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或其他国家级校准机构,如PTB(德国)的校准标准进行校准。所有的校准期限是两周。3.1.2 热电偶应在初次使用和应用中定期针对温度范围进行校准.校准的温度间隔不应该超过150或250 参 照表3.1.1, 3.1.2,3.1.3和3.1.4中适用的热电偶标准和替代要求。3.1.3 校准证书应该包含下列细节:实际的测试温度读值、名义上的测试温度、每一个校准温度测试点相对应的修正因子、校准人姓名以及使用的校准方法。3.1.4允许在校准测试点之间插入修正因子。对于高于最高校准温度或低于最低校准温度的值不需要去考虑

3、校准。3.1.5热电偶的“使用”被定义为热电偶加热、冷却的一个循环周期(见术语 )。 一个热电偶被使用的最大次数参见表3.1.5.3.1.6 己损坏的热电偶或非消耗性的廉金属热电偶用于SAT和TUS的不能再使用。表3.1.1 用于控制、监测并记录用的热电偶的校准和替换要求电热偶型号(1)操作温度校准、替换间隔校准依据校准精确度要求谦金属型(K、N、J、E)760(1400)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每年替换一次(2,3,5)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谦金属型(K、N、J、E)760(1400)批一次使用前校准每两年替换一次(2,3,5)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贵金属

4、(B、R、S)760(1400)批一次使用前校准每两年替换一次(2,3,5)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1. 非损耗性热电偶。2.热电偶应该在任何需要替换的时候进行替换,例如STA结果失败或者热电偶损坏。但是,正常情况下热电偶至少要根据如上表的时间要求进行替换。4.谦金属热电偶不需被再校准。5.贵金属热电偶型号为B、R和S的可以用再校准替代替换这一过程。6.该表不适用于负荷传感热电偶,见表3.14和3.15。表3.1.2 用于一级试二级标准的热电偶的校准和替换要求热电偶电热偶型号使用校准、替换间隔校准依据校准精确度要求一级标准(1)型号R和S,贵金属二级标准校准第一次使用前校准

5、每3年替换一次参考标准(3)0.6(1.0)或0.1%任何一个大的二级标准(2)型号R和S,贵金属测试热电偶校准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每2年替换一次一级标准0.6(1.0)或0.1%任何一个大的二级标准(2)型号B,贵金属测试热电偶校准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每2年替换一次一级标准0.6(1.0)或0.1%任何一个大的二级标准(2)廉金属测试热电偶校准第一次使用前校准至少每1年替换一次禁止校准(4)一级标准0.6(1.0)或0.1%任何一个大的l.一级标准热电偶与一级标准仪器应被用于校准二级标准热电偶。2.仅限干校准温度均匀性、系统精确度及控制、记录、监控、负载热电偶。3.型号R或s的贵金属热电偶校准以NI

6、ST(或同等)标准为参考标准,不允许任何错误。4.廉金属热电偶不需被再校准。表3.1.3 用于温度均性测试(Tus)及系统精确度测试(sAT)的热电偶的校准阳替换要求电热偶型号使用校准、替换间隔校准依据校准精确度要求型号R和S,贵金属温度均匀性测试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每2年替换或重新校准一次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型号R和S,贵金属STA-探测法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每2年替换或重新校准一次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廉金属STA-探测法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根据表3.1.1进行替换或重新校准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廉金属温度均匀性测试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根

7、据表3.1.5进行替换或重新校准(1)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廉金属STA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根据表3.1.5进行替换或重新校准(1)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廉金属STA第一次使用前校准根据表3.1.1进行替换或重新校准(1)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1. 廉金属热电偶不需被再校准。表3,1.4 负载传感器的热电偶的校准和替换要求电热偶型号校准/更换已校准所需的校准精度型号R和S类型,贵金属第一次使用前,每六(6)个月更换或重新校准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廉金属第一次使用前,按照表3.1.4重新校准,禁止(1)替换一级标

8、准或二级标准1.1(2.0)或0.4%1. 廉金属热电偶不得重新校准。表3.1.5 特定应用中的热电偶允许使用次数电热偶型号用途工作温度最大准许作用次数损耗性谦金属温度均匀性测试/SAT980(1800)15损耗性谦金属温度均匀性测试/SAT980(1800)1损耗性谦金属控制(1)全范围1损耗性谦金属监控/记录/负载传感(4)650(1200)1损耗性谦金属监控/记录/负载传感(4)650(1200)30非损耗性谦金属温度均匀性测试,SAT和的负载传感器热电偶(5)980(1800)180(2,3)非损耗性谦金属温度均匀性测试,SAT和的负载传感器热电偶(5)980(1800)901.包括作

9、为控制热电偶的负载热电偶传感器.2.非损耗性廉金属热电偶用于高于980(1800)的最大使用次数是90次,其中应该包括热电偶测量的任何以前或以后的温度读数。3.如果用于TUS柘SAT的非损耗性废金属热电偶的使用次数没有具体的设定,那么热电偶须在6个月后更换。4.如果热电偶没有显示外观不退化,用于负荷传感的消耗廉金属热电偶可以被允许多次使用。要求出具文件,以表明其合格。5.如果热电偶没有显示出视觉退化,用于负荷传感的非损耗性廉金属热电偶可以被允许多次使用。要求出具文件记录,以表明其合格。3.2高温测定的设备仪器以及仪器的校准3.2.1通用仪器要求:仪表的选择应适合其拟定用途,并应符合或超过表3.

10、2.1中所示的精度要求。3.2.1.1所有仪器的标准应依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或国家或国际标准。3.2.1.2提供校准的外部来源应符合IS0/IEC17025或其他等同的国家标准。如果是公司内部提供校准也应当符合IS0/IEC17025或其他等同的国家标准。对进行校准的内部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应保存记录。3.2.1.3在过程表和表3.2.1里明确规定校准的频率和精度。允许所有的校准有2个星期的宽限期。3.2.1.4应通过记录仪记录每个控制区的温度。3.2.1.4.1当产品在炉中时,记录仪应该全程监测:模拟录像机的打印间隙/采样率不得超过五(5)分钟;数字录像机不得超过两(2)

11、分钟。过程记录应清晰可辨。3.2.2可读性和解决方案:以下是可接受的最低要求:3.2.2.1测试仪器应为数码测试仪,最小可读性为1.0或1.0。3.2.2.2每个炉子或箱子区应至少有一个控制器、监控器或记录仪器;数字仪表最低可读1.0或1.0;模拟录像机最低可读2.0或者4.0。3.2.2.3数字和/或模拟炉图表记录仪温度分辨率应符合下列要求;每厘米的记录纸最高55每图表线增量最大每英寸记录纸最最大250。每图表线增量最大10。3.2.3偏移量:一般不提倡使用偏移量,但如果使用时,需要有一个程序文件至少说明什么时间使用,如何使用时允许的、如何执行手动和电子偏移、如何记录偏移量的依据(校准,SA

12、T或TUS),进行校准时如何计算偏移量,SAT或TUS以及如何重新恢复任何再引入的偏移量。该程序还应说明谁有权批准使用偏移量,以及如何记录批准文件。3.2.3.l适用于仪器校准的偏差或偏倚不得超过2.0或4.0。3.2.4校准:控制、监测和记录仪器的标准,应依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但也可以依照3.2.4.l中的说明进行校准。3.2.4.1对工作中的和在典型的工作温度下运行的炉子的控制、监视或记录仪器的标准,可以接受单点校准(热电偶输入并行读取)。对于装载了炉子,炉子的温度应保持在加工误差范国内。3.2.4.2每个在使用中可以被改动成调整的通道或一组通道,必须校准。3.2.4,3控制、监控和记录仪

13、的校准频率应是下面列出的两个选项之一:3.2.4.3.2选项1:每季度一次(单点或多点校准的定义参见术语表)3.2.4.3.2选项2:频率可以是半年度一次,根据探针法A(根据3.3.4.1)每季度进行一次SAT,采用多点校准进行仪器校准。3.2.5校准记录:校准状态和结果应包括在如下报告:3.2.5.1校准标签应贴在仪器仪表设备上,或者面板安装控制、监测和记录仪器的控制面板上。标签表示这最近有效的校准状态。标签(S)至少应包括:进行校准日期下一次校准到期日仪器的序列号3.2.5.2 仪器校准结果应记录在案。该仪器的校准报告或证书应包括以下信息:.炉或单位识别码.校准仪器的品牌、型号和序列号(适用于PLC控制装置).校准过程中使用的标准或测试仪器.核准方法.环境温度和温度.精度要求.在每个校准点的初始值和最终值(如果不作出调整,那么最终的价值等于初始值)。初始和纠正偏移/偏倚值(如果不作调整,那么修正偏移/偏倚值将等于初始值)。.接受声明.校准限制或约束进行校准日期下次校准到期日校准人姓名进行校准技术人员签名校准公司(如果不是在公司内部进行的校准)热处理公司的负责人的签字3.2.6电子记录:使用建立电子记录的系统时,系统应创建一次写入、只读电子记录,以防误用和非预期的使用或不当地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