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十 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893284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十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十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十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十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十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十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十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万卷周测十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_班级:_考号:_一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城乡文化的交融过去,社会文化同生活方式一样,也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泾渭分明。城市文化认为乡村文化缺乏文化含量,而乡村文化则认为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由界线分明走向相互渗透,趋于统一。其中农村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向城市文化靠拢的趋势。当然,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乡村文化包容在城市文化之中。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融

2、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都经历了根本的变化。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确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如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存在着自己的地方戏曲,它们代表了不同地方的“文化风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下,这些地方戏曲日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青年的吸引力。现在的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的是流行歌曲,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戏曲,特别是一些小的地方戏曲的衰落就是难免的。但是,大凡为历代所传承的文化都不会如此脆弱。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文化在与城市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而且某些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

3、北大秧歌一直是东北乡村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今天,人们更多地是通过电视看到大秧歌。而这些节目的制作者,是戴着大众的“眼镜”来生产这些节目的。到最后,连跳大秧歌的人都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样,经过改造的大秧歌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存在的乡村文化,而成了城市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了。再看城市文化。如果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被改变的不是乡村文化,而恰恰是城市文化自身。而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大众文化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和城市存在着

4、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城市,以大众为自己的“典型”受众,和原有的城市文化相比,“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社会大众百姓的一种日常文化消费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关注世俗人生的文化品性”,这就有力地弥补了原有的城市文化远离生活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大众文化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成批生产,大量复制,这些特点使大众文化很快就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了城乡文化融合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具体地讲,城市文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向农村延伸的:一是人口的流动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众多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占绝大多数,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使城市文化在无声无息之间渗透到了农村。二是现代传媒

5、的传播。与城里人一样,电子传媒现在也已成了乡村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电视所传播的大众文化就是主要源于城市文化,一些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是按照大众的“口味”进行加工和提炼的。当乡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的时候,也正是城乡文化悄无声息相互融合的时候。可以说,城乡文化是在相互延伸中逐步走向统一,而现代传媒每发展一步,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种延伸还刚刚开始,但它毕竟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1.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城市的文化,它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文

6、化,却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B大众文化的崛起会促使城市文化不断地被改变并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乡村文化的衰落。C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大众文化关注世俗的特点则有利地弥补了城市文化的这一先天不足。D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成批生产,大量复制,大众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城乡文化融合的主要力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跟进,我国的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变小,这对乡村文化的冲击最为显著。B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呈现衰退趋势,地方戏曲尤其是地方小剧种的衰退是历史的必然。C东北大秧歌及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印证

7、了乡村文化也会对城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D跳大秧歌的人会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可以看作是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趋同的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虽然乡村文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大体上呈现劣势,但不意味着其所有的文化都将走向衰亡。B随着城乡人口的频繁流动,现代传媒的日益繁荣,势必加速城乡文化的“一体化”的到来。C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流行歌曲而不愿再去关注地方戏曲中,也可以看出城乡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D在城乡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其主流是城市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但农村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渗透也不可忽视。二 、文言文阅读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

8、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

9、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

10、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竟:最终C.通兵关中兵击之,次安定 次:依次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A.与宇文述共破杨率 帝遣

11、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B.通发关中兵击之 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C.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D.通每句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

12、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2)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三 、诗歌鉴赏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末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古诗炼字之妙在于体物写情,请简要赏析词中“暗”和“空”的妙处。(2)词中句句对比,写尽了陆游忠愤之情,请作简要分析。

13、四 、名句名篇9.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师者, 。(韩愈师说)(3)宁溘死以流亡兮, 。(屈原离骚)(4)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五 、文学作品阅读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老实人老张赵心瑞下了好几场连阴雨。家住六楼的老张,已是满脸愁云。房子漏雨,老伴儿叨叨着让老张想法子修房顶。 老张是单位办公室的普通科员。老张的父亲在“文革”期间,由于说错话,站错队,被批斗,后打入牛棚。父亲的教训,让他刻骨铭心,环境的压抑,使他没了说话的底气,久而久之,性格变得沉默

14、寡言,唯唯诺诺。 这几天房子的事情搞得老张心烦意乱。有一天临明,老张忽然想起朋友的儿子是泥瓦工,眼睛一亮,抓起床头电话就拔,一旁老婆发话:“天还没亮,你发什么神经?”老张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放下电话又钻进被窝复了个二觉。 泥瓦工来了,爬上六楼顶察看,谈妥工钱,议定下周日来处理,临走嘱咐老张,一定让楼下的住户把太阳能热水器拆卸下来,否则不能挑油毡,抹泥灰。 老张送走了泥瓦工,阴沉着脸,好像又有一场雨到来了。 安这太阳能热水器的,是从办公室提拔起来的付副局长家。让人家付局长拆卸热水器,老张犯难了。 上班时间,他不好意思找付局长谈自己的私事,下班又怕打扰人家休息。每次上下楼路过付局长的门口,他都尽量

15、放慢脚步,想碰巧遇到付局长走出家门,借机说出自己的要求。 修房的日子越来越近,老张愣没瞅中个机会。眼看着第二天工人要来了,晚上老张决定去一趟付局长家。他看着墙上的挂钟,算计着局长吃晚饭看电视的时间,时钟指到九点,老张硬着头皮下了楼,站在局长门前。他先深深地长出了一口气又咽了一口唾沫,这才抬起手用指头肚慢慢地敲了三下门。他敲得太轻太轻,医院的大夫敲病人的肋条,也不过是这种样子。等等,没人来开门。他在指头上加了些力,又敲了四下,还灵机一动地咳嗽了两声,然后前合着身子侧起耳朵听。好的,里面有脚步声过来了。他稍微地直了直腰,脸笑笑地做着说话的准备。 付局长在单位值班,太太正集聚了一伙人打麻将。付局太太一贯骄横,老张平日里见着她就躲着走,今儿个面对面,很简单的事情,吞吞吐吐说了好半天。这时,正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