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891404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读世界部分海峡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1. 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 )A. AB. BC. CD. D2. 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共同成因是()A. 海岸侵蚀B. 构造断裂C. 海侵低地D. 板块挤压【答案】1. B 2. B【解析】【1题详解】据区域轮廓可知,A为直布罗陀海峡,B为土耳其海峡,C为曼德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其中土耳其海峡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且位于土耳其国内。故选B。AC在两洲之间,但不是在同一国家内,AC可以排除;D在亚洲境内,可排除。【2题详解】根据板

2、块构造理论可知,四个海峡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构造断裂形成。故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下图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左图的中心即右图中a为“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 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右图中的A. b点B. c点C. d点D. e点4.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 北半球、东半球B. 北半球、西半球C. 南半球、东半球D. 南半球、西半球5. 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 经度0向西至20WB. 20W向西至90WC. 90W向东至90ED. 20W向东至90E【答案】3. B 4. D 5. B【解析】【3题详解】“陆半

3、球”的极点(38N,0) ,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38S,180),对应图中的应是c点。b点在南美洲经度在西经70度左右,d点在非洲南部,经度近0度,e点在南印度洋,经度80E附近。选B正确。【4题详解】根据题意“水半球”的极点和“陆半球”的极点相对应,“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判断“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由此判断该极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答案选D。【5题详解】“陆半球”的极点(38N,0),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的范围是90E-0-90W,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至90W。选B正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6. 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

4、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 甲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B. 乙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C. 丙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替代石油D. 丁国利用甘蔗等生物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以替代石油7. 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A. 甲、乙B. 丙、丁C. 乙、丙D. 甲、丁8. 为促进c、d两地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A. 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B. 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C. 分散布局,以节约成本D. 缩小规模,以适应市场【答案】6. D 7. B 8. A【解析】试题分析:【6题详解】战略储备石油数量有限,大量动用,

5、不会长期稳定供应;乙国为澳大利亚,东面没有石油丰富的邻国;丙国没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丁国水热资源丰富,种植甘蔗,可以用来大量生产乙醇,替代石油,缓解石油资源的紧张。故选D。【7题详解】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丙丁国家人口密度大,工资水平低,所以生产成本低;而甲乙两国地广人稀,均为发达国家,劳动力的工资高,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故选B。【8题详解】c、d为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而两国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不需要大量进口;分散布局,增加交通运输量,会提高生产成本;钢铁工业发展不需要缩小规模。故选A。考点:能源,工业生产暑假期间,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

6、围,以4 km/h的速度步行于我国长江流域某山区公路(如下图)。读图完下列各题。9. 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利用凸面镜可看到对面来车,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 )A. 甲B. 乙C. 丙D. 丁10. 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 )A. 进入时步行最省力B. 以下坡路段为主C. 途中起伏不到40米D. 离开时身影在右前方【答案】9. A 10. C【解析】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山脊处,公路的外侧。暑假期间,日出东北方向,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结合指向标,应是从图示右侧进入。【9题详解】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

7、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山脊处,公路的外侧。读图,根据等高线形态,甲位于山脊处,且在公路的外侧,A对。乙位于公路内侧,B错。丙、丁位于山谷处,C、D错。【10题详解】暑假期间,日出东北方向,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结合指向标,应是从图示右侧进入。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进入时是爬坡路段,步行最费力,A错。以上坡路段为主,B错。图示等高距是10米,上坡路段穿过两条等高线,途中起伏不到40米,C对。结合比例尺及速度,离开时间大约在上午,太阳在东南,不能断身影在左后方,D错。下图是位于亚欧大陆40N50N四地区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

8、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图中四地对应气候类型依次是()A.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2. 上图四地中()A. 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B. 地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C. 地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D. 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距平值大【答案】11. B 12. B【解析】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学生要能够根据气

9、温和降水的特点判断出气候类型,熟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11题详解】位于亚欧大陆40N50N,应该是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图中1月气温距平值较大,7月气温距平值较小,说明气温年较差较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气温距平值较小,7月气温距平值较大,说明气温年较差较大,7月降水距平值较大,1月降水距平值为负,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月降水距平值为负,1月降水距平值为正,降水主要集中于科季,属于地中海气候,;1、7月降水距平值为负,说明降水量很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选择B。【1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无关,

10、A错误;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B对;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利于农业的发展,C错误;地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错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3.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海峡附近地区终年高温多雨B. C海域航行的轮船在冬季是顺风顺水C. 在B海域航行的轮船吃水深

11、度比其他海域深D. 冬季是A海域周边地区旅游旺季14. 比较地跨亚欧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自具有的优势,正确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短,贸易量更大 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 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陆上丝绸之路速度慢,安全性高A. B. C. D. 【答案】13. A 14. B【解析】考点:主要考查一带一路地理环境特征。【13题详解】;C是阿拉伯海,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是逆时针方向运动,船自西向东航行是逆风逆水的,B错;B是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轮船在此吃水深度要比其他海域浅,C错;A是地中海,冬季盛行西风,受其影响冬季多

12、暴风、多雨,不利于旅游业发展,D错。选A正确。【14题详解】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长,因船运量更大,贸易量更大,错;印度洋是季风洋流,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正确;船运量大,运费低,所以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正确;陆上丝绸之路以铁路运输为主,速度较快,安全性高,错。选B正确。2017年12月6日,为恢复原生态环境,洞庭湖自然 保护核心区最后一棵欧美黑杨被砍伐清理。源自欧美的黑杨,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河岸、河 滩区域,自从欧美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地区栽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极大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绿色荒漠”景象,同时降低了湿地的行洪能力

13、。结合洞庭 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5. 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对洞庭湖的湖水面积变化推断正 确的是( )A. 6月至9月份都是湖泊水补给长江水B. 湖泊西北部坡度比较陡C. 6 月份洞庭湖面积大原因是多台风带来丰富降水D. 79月份湖水面积小与流域内伏旱天气有关16. 欧美黑杨迅速扩张造成了“绿色荒漠”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物种较单一B. 土壤肥力差C. 土地退化D. 降水减少17. 洞庭湖洲滩等湿地大量种植黑杨导致湿地蓄洪行洪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 增加了湖泊水量B. 加剧了泥沙淤积C. 造成地下水位上升D. 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增大【答案】15. D 16. A 17. B【解析

14、】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6月份湖泊水域面积大,长江水补给湖泊水,7-9月,湖泊水域面积小,湖泊水补给长江水,A错误;湖泊西北部水域面积变化大,说明其坡度比较缓,B错误;洞庭湖所在地很少受到台风的影响,C错误;7-9月份湖水面积小与流域内伏旱天气有关,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由材料“欧美的黑杨,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河岸、河滩区域”可知,黑杨适应性强,物种单一,扩展迅速,A正确;土壤肥力差、土地退化、降水减少不利于其快速扩张,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洞庭湖洲滩等湿地大量种植黑杨, 导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增多,湖泊、湿地变浅,湖泊水量减

15、少、下渗减弱,水位季节变化小、导致湿地蓄洪行洪能力降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 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A. 增加地表径流B. 降低土地盐碱化C. 缓解水土流失D. 增加水汽输送量19. 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A. 减少引水杂质B. 方便引水管自流C. 防止泥沙淤积D. 过滤水中污染物20. 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A. 东南丘陵B. 河套平原C. 黄土高原D. 藏北高原【答案】18. C 19. A 20. C【解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