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89100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东北三省三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辽宁实验中学、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滂沱(png) 诤友(zhng) 蓓蕾(li ) 量体裁衣(ling)B处分(ch) 糜烂(m) 场院(chng) 风驰电掣(ch)C煊赫(xun) 重创(chung) 内疚(ji) 嗜酒成癖(p)D渣滓(z) 痉挛(jng) 愤懑(mn) 装模作样(m)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梅兰芳作为陈凯歌的回归之作,虽然比起霸王别姬还稍有差距,但相较于前几年口碑极差的无极,

2、媒体和大众给些过分的溢美之词还是可以理解的。B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只是照搬列举说明,还自以为找到了古代文化遗产的精髓,这就是我们说的食古不化。C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没有这一条,各行其是,势必会带来负面的影响。D有媒体曾在去年报道过韩日足协眉来眼去,准备撇开中国足球,重启停办18年之久的韩日足球对抗赛,目前此事已经获得证实。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在表现现实。在加缪看来,现实是荒诞的;在梵高看来,现实是模糊的;在毕加索看来,现实是割裂的。B现在,有些教育改革的专家在争论什么“苦读”还是“乐读”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苦不苦,乐不乐,

3、关键在于爱不爱?C文字中要见作者的内在心情,而非去伪造他人的心情;写作是为天地立心,而非放心。(把心放于外,只见事事物物,不见生命和性情)D鲁迅先生在淡淡的血痕一文中,进一步形容自己是“叛逆的猛士”,“正视一切重迭淤积的凝血”,并且“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针对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表示,是否降息要根据CPI的快速下降来确定,直到明年年中都有降息的可能。B据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艳华看来,“高投入、高风险、低利润、回报慢”的特点,决定了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后将面临市场的残酷。C10多年来,宝马公司投入了大

4、量资金用于提高发动机效率和降低排放的研发,这种战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收到了实效。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保障。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人们通常把缺乏音乐感知能力、唱歌找不着调的人称为音盲。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有些人缺乏把握音调的能力是因为从小没有受过音乐训练,这些人只要经过训练即可逐渐恢复音乐能力;而有些人可能患有“失歌症”,正是这种病症夺去了他们的音乐本能。早在19世纪就有文献对失歌症进行了描述,文献里记载了许多人终身对音乐没有认知的轶事。不过,直到2002年,第一份研究失歌

5、症的论文才正式发表。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伊莎贝拉?珀利兹。珀利兹说,多数人都能轻易分辨音高的细微差别,但对失歌症的患者来说,即使两个音相差一个八度,他们仍然察觉不出变化。此后,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又发现了许多类似的病例。这些人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不和谐的和弦令大多数人避之不及,他们却不觉得难听。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失歌症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发现,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知方面有问题。但是,还是

6、有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听音乐,因为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另外,在有的失歌者听来,音乐会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觉得音乐难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据统计,大约有4的人患有失歌症,而且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究竟是什么导致失歌症?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这个部分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症状。正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知,而对听力、智力等没有影响。如果珀利兹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有些研究人员不同意此观点。他们发现,失歌症不单纯是音乐

7、上的不足,还与语言或空间处理等能力有联系。例如,有些失歌症患者存在沟通障碍,当别人通过改变语调来表达情绪时,他们辨别不出对方传达的生气、恐惧或讽刺等情绪,难以领会对方的“弦外之音”。因此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另外,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的照片,他们不能分辨出照片上的是同一幢建筑。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他们的右脑的早期发育有关。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对失歌症患者的脑部进行了扫描,目前,他们已经发现,失歌症患者的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研究人员还在寻找导致失歌症具有遗传性的基因。现在

8、,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研究逐渐深入,那些不能享受音乐的人有可能重新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5关于失歌症及其研究,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通常把缺乏音乐感知能力、唱歌找不着调的音盲和经过训练不能恢复音乐能力的人称为失歌症患者。B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但是导致失歌症具有遗传性的基因目前还没有找到。C与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不同,珀利兹等人认为失歌症是一种单纯的音乐上的不足,他们发现此类患者大脑中与音乐相关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D其他研究人员与珀利兹的研究观点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失歌症可能与人的脑部发育有关。6关于珀利兹研究小组对失歌症患者的表

9、现分析,以下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歌症患者不能分辨音高的细微差别,即使两个音相差很大,他们仍察觉不出变化。B一些失歌症患者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大多数曲调他们昕起来没什么差别,不和谐的和弦他们也不觉得难听。C失歌症患者存在沟通障碍,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无法辨别出别人话语中传达出的生气、恐惧或讽刺等情绪。D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听音乐,他们很享受那种韵律感。而大多数患者对音乐感到困惑。少数患者觉得音乐难以忍受。7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出现失歌症症状是由人脑中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发育不全造成的,由此可以推知失歌症对人的听力、智力等没有影响。B随着科学家对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深入研究,失歌

10、症的成因有可能被揭开,失歌症患者有可能被治愈。C.2002年以前,科学家没有把了解脑部奥秘当作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研究失歌症。D如果一个人能较为轻易地辨别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幢建筑的不同照片,那么我们可以判定此人不是失歌症患者。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11、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

12、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 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

13、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文章有删节)注释:零瓮(zhu)断甓(p):残墙碎砖。信:连住两夜。鼯抗(wy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礼曹,客有过者日 过:拜访。B审视,玻璃五色具 审:仔细地。C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 既:既然。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风侧艳诗 于:在。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 断甓。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

14、犹丁初秋也欤?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

15、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非选择题共11小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4分)(2)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2分)(3)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4分)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8分) 菩萨蛮 舒直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