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88970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松山区十年发展变化在国务院、自治区政府、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 圆满地完成了松山区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数据处理等工作,取得了反映松山区人口总量、 素质、 结构、 迁移流动等大量的基础数据,是一份极为宝贵的信息财富, 对制定松山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分析如下:1 2000-2010 年人口指标呈现出的基本特点1.1 全市常住人口的分布有增有减, 松山区常住人口增加明显普查数据显示,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 57.36万人,比 2000 年 11 月 1

2、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 54.82 万人增加2.54 万人, 10年间增长4.6%,年均增长率0.45%。松山区人口分布与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松山区现在已经取代宁城县成为赤峰市常住人口最多的旗县。松山区取代宁城县成为赤峰市常住人口最多的旗县,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市政府西移北扩,松山区作为东北、华北地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赤峰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二是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国电、中钢、铜陵、中冶等一大批国有企业的入驻,使松山区二、三产业蓬勃发展,有着较强的经济活力, 对我市剩余劳动力产生着强大的吸

3、引力。 三是近十年来, 人们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 松山区低房价已经成为改善生活方式的首选地区。1.2 家庭结构趋于简单,规模逐渐缩小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为 169485 户,家庭户人口544655 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 3.21 人, 较“五普”的 3.61人减少 0.4 人。 这说明我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几代人或一家多人同住的家庭不断减少, 现在我区的家庭户型已形成一对父母和一个子女为主要格局的新特点, 反映了我区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 家庭户规模小, 主要是由于我区生育水平不断降低、 农村务工流动人口增加、 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1.3 男女

4、性别比例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根据这次普查汇总情况看,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9399 人,占52.20%;女性人口为274172人,占47.80%。男女性别比为 109.2 。较“五普”的 107.38 高 1.82 个百分点。在常住人口中, 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偏高, 为 150.02 , 较“五普”高 18.01 个百分点。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受传统观念、 体力劳动中体能差异等影响, 重男轻女意识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并将继续存在。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区是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可生二胎。1.4 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快,养老问题将更加艰巨全区常住人口中, 0-14 岁人口为 9

5、1020 人, 占 15.87%; 15-64岁人口为 444820人, 占 77.55%;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37731 人占6.58%。较“五普”相比,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8.22 个百分点,15-64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71 个百分点,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76 个百分点。从我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看, 说明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 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 但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 我区老龄化人口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以后将会更为严重, 这将是对未来社会养老问题的严峻考验。1.5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一

6、是受教育人数上升比例增长较快。 全区六岁及六岁以上常住人口中, 具有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526 人, 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6979 人,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34756 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91441 人,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217087 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 156409 人, 未上过学人口为 19405人。全区高学历的人口较“五普”大幅度的增加。二是人口文盲率下降幅度较大。全区常住人口中 15 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为 17136 人,文盲人口占 1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3.55%,较“五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2027 人,文盲率降低 6.03 个百分点。

7、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两项指标较大幅度的一升一 降, 体现了我区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反映出了 10 年来我区执行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策到位, 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效显著, 社会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认识更进一步增强。1.6 人均住房面积增加明显我区平均每户拥有住房2.67 间,人均住房面积24.96 平方米,人均住房间数是0.83 。较“五普”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增加 7.18 平方米。 10年来,我区居民住房设施和环境明显改善,乡村住房设施环境居全市前列。据了解,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后,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全面实行房改制度,大批居民家庭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

8、房、二手房等,圆了多年住房梦。 10年来, 我区购买经济实用房和商品房的比重不断上升, 所以人均住房面积较10 年前增加明显。2 推动我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根据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现出的人口现状特点,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1 提高认识,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高度重视人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变化, 清醒地认识人口问题的长期性、 艰巨性、 复杂性,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科学研究、认真评估,逐步完善人口政策,促进我区人口长期均衡地发展。2.2 加强执行,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是“

9、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必须常抓不懈,只有这样,人口素质才能不断提高。2.3 强化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龄化问题将是今后一项非常严峻的社会课题, 妥善解决老龄化问题, 对促进社会和谐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不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要加快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加强敬老养老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修养,确保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2.4 倡导男女平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男女性别问题, 长期以来是困扰人们观念的社会问题, 受传统观念、 体力劳动中体能差异等影响, 重男轻女意识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并将继续存在, 这将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进一步关爱女孩,就业、工资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以促进男女性别比例更加趋于合理。总之,人口问题非常复杂,影响深远,要根据人口变化的趋势, 更加深入科学地研究人口变化的规律, 未雨绸缪、 统筹考虑,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实现全区人口长期均衡地发展,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实现率先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