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88970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思考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考虑汇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的考虑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历,鲁迅先生说:“哪有什么经历,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鲁迅先生的写作体会是与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精神相一致的。在网络阅读日益盛行的今天,学生阅读的碎片化倾向日益严重,阅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观念正在受到严重挑战。 如何引导学生读整本书,让学生阅读回归传统,重拾经典,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考虑和探究,谨与广阔同仁共勉。 一、让学生在翰墨传香的气氛中,受到开卷有益的教育 教师在

2、推荐读物时适当介绍封面、封底、序言,让学生感受到翰墨传香的气氛感染,受到开卷有益的教育。读整本书时,好的引导,培养学生爱书、沉醉于翰墨传香的气氛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整本书阅读导入时适当介绍封面、封底是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的。如指导学生读伊索寓言时,我为学生形象描绘了那个封面,黄绿的草地上,一只金毛狮子紧盯着那只蚊子,满眼的迷茫无助,为什么呢?那只蚊子自信满满,与狮子几乎零间隔 接触,它难道不怕狮子的利爪和尖牙吗?蚊子和狮子的背后是鹿子等动物背景,这说明这是一本动物寓言集,这部寓言要告诉我们哪些生活的智慧和社会哲理呢?带着这些疑问,请抱着开卷有益封面左上角语去书海冲浪吧!这样的导入,对学

3、生的激趣作用不言而喻。 序言是解读书本的钥匙。我曾为友人黄明清的小说留守女人手记写作序言奇人奇书-祈愿,自然知道序言写作的甘苦。序言作者一般对全书作了认真的阅读,在写作时又使出了浑身解数。所以指导学生读序言,并对序言中的一些关键作指导性阐述,对学生确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另外,每指导学生读一本书前,我都会给学生送上一幅读书联,这些对联有传统智慧,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更多是我的读书体会和感悟,如“翰墨孕德传经典,书卷写意颂复兴 阅读树文化自信,书卷展中华复兴”这些对联,学生都会工整地抄在书的封面上,这样的激趣,初次指导时速度较慢,但环境育人的后续作用会历久弥新。 二、给学生不

4、同层次的阅读要求,以问题推动阅读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应给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供学生积累、合作和探究,用任务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落到实处。假设只是向学生一味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效果是有限的。教师上课一定要有任务驱动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开展探究活动。如五年级下册名著书屋要求学生读西游记,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探究性题目。 第一类:熟悉书本类题目。如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哪位作家;2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八十一难中第一难是什么?最后一难是什么?3大闹天宫中最精彩的一幕是什么?请复述给同学听等。 第二类:评价性题目。如“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中,你最喜欢谁?他有什

5、么性格等?”又如“唐僧心地仁慈,但肉眼凡胎,有时人妖难辨,你喜欢这样的教师吗?”对这些题目,教师可以多出几个,由学生选择性进展探究。 第三类:独立表达题。如把西游记你最喜欢的一个降妖除魔故事缩写成500字左右的短文,就西游记某个部分写一篇等。独立表达题目中也可以有一些辩论性题目,如“在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屡次斗嘴争执中,你认为谁正确?注意,一定要有理由哟!” 总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学生沉醉其中而不走神,有利于学生做到学思结合,也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可以实现由课堂牵引课外。假设学生对读整本书能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了,那么想要不进步学生语文修养也不可能了。 三、进步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才能

6、,培养思维方法 上好各种形式的汇报课、展示课,拓宽学生知识面,进步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才能,培养思维方法。读书成果展示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名著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览、交流、名著精彩片断朗读等。这里以最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交流为例,说明活动课的开展方法。 人们常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刨新才能要从小培养。交流,一方面要理解引、点、联、析、结的根本构造,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交流中,特别注意展示自己有创新成分的以教师创新带动学生创新。如在开展三国故事读书汇报课时,就展示了自己的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组诗,这里选其中两首: 1叹关羽 武不及吕布,文不及公瑾。 虽曾建奇功,亦终走

7、麦城。 义气虽云贵,降汉实自欺。 功过无定论,难为武圣人。 观点与传统的义绝关羽、与游戏中的武圣人关羽截然不同,而事实确凿,难以辩驳。 2.叹马谡 马谡拒谏失街亭,刀下作鬼亦堪怜。 何不学习曹孟德,割发代首促自新。 三国前后名段联络,发前人所未发,可谓创新。在我的启发带动下,有创新成分的层出不穷。如有人在咏赤壁之战的时,跳出了赞扬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窠臼,看到了战争中的伤亡沉重、疾病流行,发出了“我们都是失败者”的感慨,表达了让和平成为世界主旋律的愿望。又如有人对刘禅的乐不思蜀作了新的评价,认为乐不思蜀固然遗笑万年,但这是当时条件下刘禅最明智的选择,作个安乐侯也许是一种大智假设愚的

8、选择。总之,观点五花八门,虽不一定正确,但真正是“领异标新二月花”。 另外,“读整本书,讲故事擂台赛”也颇可一说。比方把回家同路的孩子组成一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织同学在返家路上一人讲一个故事,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参加班级擂台赛,由教师和部分同学组成评委,评出每本书故事擂主。这样,培养了学生绘声绘色的口头表达才能,培养了读书习惯,学生收获良多。 通过两年左右指导学生读整本书的理论,我发现只要注意下面几点,读整本书是卓有成效的。首先,课内课外结合,点面结合,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习惯为主。其次,读书、说书、评书结合,培养多种才能。再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抓大放小,不求深求全,为以后阅读奠定根底,让学生从理论中明白“好书不厌百回读”的道理。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